老北京元宵节之摇元宵
元宵节是我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据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但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了。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著称——观灯赏月、燃放鞭炮焰火、猜灯谜、吃元宵、打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到处游街。此外,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传统民俗娱乐表演形式。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的发展过程中,元宵节逐渐成为世俗最热闹的狂欢节。
在我童年时代,每逢元宵节,我家附近的西四牌楼一带就热闹非凡,每家商户门口都张灯结彩,燃放鞭炮。有一家专卖年糕类小吃的“年糕张”在街边用大笸箩摇元宵,现摇现卖,当场架锅煮元宵,食客或围而食之,或买生元宵回家自煮,全家团圆吃元宵。
在西四牌楼的十字路口还有耍狮子的行家里手,头套狮子道具,摇头晃脑,舞动身躯,做出各种滑稽动作,逗人欢笑。耍狮子中最惊人的一幕是一前一后两个人组成一头狮子,他们配合着以熟练而矫健的动作,爬到有三四层楼高的牌楼上,做出各种高难惊险的动作,下面围观的有上千人之多,叫好声、鼓掌声、惊叫声不止,好不热闹,我们这些孩子则手提形状各异的灯笼在人群中穿梭,兴奋到了极点。
元宵节吃元宵已经成了传统民风民俗。元宵也叫汤圆,但两者又有所不同: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中间放馅料包成的;元宵则是把制好的馅料裹上水在糯米粉中摇滚而成。一般是北方摇元宵,南方包汤圆。
元宵的吃法很多,如汤煮、油炸、蒸食等,但以汤煮为多,在沸水中煮元宵,快煮熟的时候元宵都漂在水面,有一种热气腾腾团团圆圆的意象,象征美满吉祥。所以说元宵节吃元宵表达了老百姓盼望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又白又圆又甜的元宵中寄托了每个人的情感。
老北京在元宵佳节时吃的都是摇出来的元宵。西四牌楼附近有一家有名的“年糕张”,每逢正月十五前几天就在门前路边摆上桌子、大笸箩、水缸等摇元宵的家伙什儿开始摇元宵了:先把制作好的方块形馅料盛在大笊篱中,放在水缸中浸上一层水,扣在笸箩中加上糯米粉,笸箩下放一圆木棍,摇元宵的伙计双手拽着笸箩的一边借着圆木棍前后滚动,间或用力颠起,元宵翻转过来再摇几下,然后用笊篱把元宵再放入水缸,蘸上一层水继续,这样反复多次摇成乒乓球大小就算完成了。元宵论个卖,装入纸袋中用纸绳拴好,以便顾客提拎。摇元宵是老北京元宵节前的一景,摇的同时提供现煮服务,常有围观者看馋了当场来一碗就在大街上大快朵颐了。(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