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别急着手术,喝中药就能好

华医世界

图*国家级非物质王氏妇科王金权教授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部位,是引起盆腔痛与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多见于育龄妇女,5%~15%的妇科手术患者患有该病,25%~35%的不孕症患者同时存在EMT。

王金权教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晋王氏妇科”第28代传人,从事妇科临床工作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今天,小师妹将王金权教授临床治疗EMT的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王金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

1.以瘀思辨

王金权教授追本溯源,从历代医学著作对血瘀证的描述中进行整理,总结出从瘀论治EMT寒热虚实的不同。

王金权教授认为,暴怒伤肝,肝气郁结,瘀血内生;

经期、产后寒邪客于胞中,可致寒凝血瘀;

素体阳盛、肝郁化热、外感热邪、过食辛辣等均可致热灼营血,阻滞气血运行,亦可致血瘀;

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因素伤脾生湿聚痰,可致痰瘀互结。

此外,久病成瘀,久病之虚不外气血阴阳不足,如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可致瘀;

血虚则脉道不充,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

阳虚则寒凝,血遇寒则凝而成瘀;

阴虚则热盛,津液枯竭,血脉干涸运行不畅而致瘀。

瘀因虚生,瘀致更虚,虚瘀互因,从而致病。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是运用四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后得出证候,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

辨病是现代医学的诊查方法,对局部病变的认识更加详细,从微观角度认识疾病,能使中医辨证更加细微。

王金权教授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提高EMT诊断的准确性。

王金权教授认为,EMT患者经四诊合参有瘀可辨者,当从瘀论治;

无瘀可辨者,可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检测血液或微循环的变化,进行辅助诊断或辨证。

EMT患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蓝紫色结节或包块。

显微镜下,典型EMT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可见子宫内膜上皮、腺体、内膜间质、纤维素及血液成分等。

3.善用化瘀药

王金权教授认为,从瘀论治EMT,当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自拟方组成:

三棱、莪术、香附

桂枝、川牛膝各10g

夏枯草、浙贝母各15g

玄参、牡蛎(先煎)各30g

皂角刺、山慈菇

鳖甲(先煎)各12g

方中三棱、莪术为君药,三棱偏入血分,破血之力优于莪术,莪术偏入气分,破气之力优于三棱,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诸证,两药相须为用以增效。

夏枯草、浙贝母同用,既清泻肝火,又能清热消肿散结,为治疗痰火凝结之癥瘕常用药对。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牡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玄参以解毒为主,牡蛎以散结为主,两药相合,滋阴凉血、泻火解毒、治瘰消肿之力益彰;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常配皂角刺活血消肿治疗癥瘕痞块,上药均为臣药。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桂枝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两者同为佐药。

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为使药。

全方共奏化瘀散结、凉血消肿之功。

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

2017年11月5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渐进性加重4年,检查发现盆腔肿物半年。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4年前出现经期小腹疼痛,逐渐加剧,拒按,即将行经和行经第1日尤甚,月经提前5~8d,量多、色深红、质黏稠夹血块,心烦口渴,溲黄,大便秘结,婚后4年未孕,舌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数。

半年前于当地县医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卵巢囊肿,大小约39mm×37mm×35mm,内透声差,糖类抗原125(CA125)67IU/L。

末次月经为2017年10月30日,既往无特殊病史。

妇科检查:

外阴为婚产式;

阴道可见少许白色分泌物,质稠,色略黄,无臭;

宫颈光滑,无抬举痛及摇摆痛;

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较硬,界尚清,活动尚可,无压痛;

右侧附件扪及一包块,直径4cm,边界欠清,无压痛,左侧附件未触及,无压痛。

西医诊断:EMT。

中医诊断:痛经,辨证属瘀热互结型。

在上述自拟方基础上加红藤12g,薏苡仁20g,败酱草30g,黄柏10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

经期停服,治疗期间忌食辛辣之品。

2017年11月12日二诊

患者自述服药后口渴、便秘好转,白带色黄减轻,余同前。

一诊方去黄柏、薏苡仁,14剂,服药方法同前。

2017年12月2日三诊

末次月经2017年11月26日,患者自述经期腹痛症状减轻,经血色暗红,血块减少。

二诊方去败酱草,7剂,服药方法同前。

之后以自拟方随症加减,坚持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消失,本院彩超检查显示囊肿大小为21mm×17mm×16mm。

再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经周期,复查彩超显示囊肿消失。

按语:

本例患者因过食辛辣,损伤脾胃,致湿热之邪内盛,热伏冲任血海,迫血妄行,致月经提前;

热灼营血而蕴结于胞宫,阻滞气血运行,导致经血成块;

热扰心神,心烦口渴,湿热下注,带下黏稠色黄。

舌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数,均为瘀热互结之证候。

治病当求本,故初诊时,在自拟方活血祛瘀基础上加红藤、薏苡仁、败酱草、黄柏清热祛湿。

用药后,湿热症状逐渐减轻,故二诊、三诊减少清热之品,热祛则气血运行复通,瘀血自消。

王金权教授临证勤求古训,在钻研中医经典的同时,也认真学习和钻研现代医学。在妇科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如果您想向王金权教授学习更多妇科临床宝贵经验——

05月13日-16日来首都北京,听三位名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韩延华教授

国家非遗王氏妇科王金权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雁峰教授

三位顶级妇科名师,为您传授各家的拿手本领。

精品小班·仅限80人。

三位名师

三种思维

三种临床实用技能

助您更为全面系统的

拿下中医妇科

精进妇科学问

提升妇科疗效

成就妇科名医

现在就扫码报名

进阶中医妇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