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答题吗? | 以武汉大学辨析题“网络媒介是否属于大众传媒?”为例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E4MTcvMjIyMzg5ODE0XzFfMjAyMTA1MTgwNTAxNTE1MjA=.jpg)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
什么出师表什么小石潭记都忘记了
但是一直记得这段古文
如果选了很难的路
到底要不要继续往下走呢
即使这条路道阻且长吗
今天的99也想求助大家
即使前路艰难,也要继续下去吗
记录一次99答题班发火
说实话,我确实是一个脾气比较emmmm的人,和我还有阿蒋有接触过的同学都知道,99不好惹(???
但是上次的答题班是十几次答题以来,我最生气的一次
不仅是因为大家做的太差,还因为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群小屁孩(原谅我用这个词形容你们,或许你们能读懂其中我老母亲的期待)还来得及吗?
10月底了,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磨磨蹭蹭、用来犯错?
答案很简单,没有多久了
而我最害怕的,其实和去年一样,还是那件事
——在考场上,憋不出答案时的焦头烂额、找不到思路时的不知所措
——只不过这次担忧的对象不是我自己,是你们
所以,撸起袖子好好干!
我们也会加倍用心!
自助者
天助之
是时候再次拿出这张表情包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次这道题是武汉大学的一道辨析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答好仍然需要一定的能力
首先就是辨析“网络媒介”和“大众传媒”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讨论的可能和空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先来看看“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介”二者之间的定义:
大众传媒指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以特定的多数人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网络媒介是指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下媒介与媒体的关系:
媒介: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媒体:一是指具有承载信息传播功能物质,如文字、无线电等;二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造与传播的社会组织,如电视台等传媒机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所以,关于这道题,我们要讨论什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最后,通过这些辨析,我们可以得出自身对于这道题的一个观点:
观点: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网络媒介不仅是人际传播;网络媒介在一定情况下属于大众传媒,但其本身也有诸多与大众传媒不同之处。
所以,我们的论述框架的组织必然是去阐述我们从题目中的分析中得出的观点
什么情况网络媒介属于大众传媒?
网络媒介与大众传媒的不同之处在哪?(为什么不属于?
于是,这道题我们就能够进行框架组织啦
一、当网络媒介以“媒体”角色呈现时,它有属于大众传媒的特征
二、当网络媒介以“媒介”形式呈现时,它本身无法与大众传媒进行讨论
三、当网络媒介以“媒体”角色呈现时,它又与大众传媒相区别之处
以下是99给出的参考答案
大众传媒,是指运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向普通的大多数人传播信息。网络媒介一般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用的,所以网络媒介不属于大众传媒。请辨析。(武汉大学 2017)
大众传媒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以特定的多数人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而网络媒介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对于媒介的定义学界大多数认可为一种扩大并延伸信息的工具,而媒体是媒介中的一种既包括传播工具属性又包括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特殊元素。该题干中所讨论的网络媒介与大众传媒二者之间的关系本身天然地建立在“媒介”与“媒体”的二元话语之上。
同时,其所提出的“网络媒介一般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故“网络媒介不属于大众传媒”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理由是网络媒介在其所包含的“媒体”属性中,在一定情况下与大众传媒相似,但其本身与大众传媒相比之下的多元性和多样胎,又使其与大众传媒相区隔。
故,以下论述将基于该观点进行详尽阐述。
一、网络媒介在一定情况下属于大众传媒:当它以“媒体”角色呈现时
如前所述,网络媒介包含着作为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的工具属性与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属性。因此,题干中对于作为组织化的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介间是否存在属于关系的探讨应建立在二者同为“媒体传播者”的话语基础之上。
(一)网络媒介大众传媒化的基础:组织化的信息生产者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分工角色中重要的信息传播者,从19世纪大众化报业兴起到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职业化过程中,其本身成为一种组织化的、专业性的信息收集和分发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相比之下,网络媒介也同样拥有专业化和组织化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体色彩。例如早期的新浪、搜狐等新闻门户网站;目前的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社会化媒体中的OGC、PGC生产者等,均具有强烈的组织化信息生产者气息。因此,就大众传媒本身的组织化和专业化主体角色而言,网络媒介与其拥有巨大的同质性。
(二)网络媒介大众传媒化的加持:大规模的传播范围
大众传媒倚靠例如无线电等高效、快速的大众通讯设备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正因其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大众传媒具有社会协调功能。同样,网络媒介依托于具有高度连通性和实效性的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网络节点的“再中心化聚拢”——例如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人民日报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方式,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分发与传递。甚至,作为具有“媒体”属性的网络媒介,其传播范围甚至较之依托于地缘关系的大众传媒更为广泛、规模更加庞大。故从大规模传播而言,网络媒介具有强烈的大众传媒属性。
(三)网络媒介大众传媒化的关键:巨大化的受众数量
大众传媒大范围传播特点使其所传播的信息能够轻易地抵达大规模受众,正因其受众数量的庞大,早起芝加哥学派才将其作为实现“大共同体”可能的关键。而互联网中极其庞大的节点和连接数量使得网络媒介通过数字化传播覆盖巨大规模的传播对象的景观成为可能,通过节点与连接之间的快速传播,尤其是具有大量连接数的枢纽节点,例如社交媒体上重要的意见领袖、使用度极高的搜索引擎、拥有大规模用户的网站等,可以通过网络的传播达到巨大量级的受众。这一点与大众传媒极为相似。
因此,当网络媒介以一种传播者的姿态与大众传媒进行对比时,其所包含的组织化的信息生产与传播者角色、大规模的传播范围和巨大量级的受众数量,均呈现出与大众传媒极为相似的属性。就此而言,网络媒介属于大众传媒。而题干中“不属于”的观点呈现出一定的狭窄和错误。
二、网络媒介的多元化和多样态:与大众传媒的区隔属性
(一)媒介与媒体属性范围的根本差异:网络媒介与大众传媒的相对不同
该题所讨论的“网络媒介”与“大众传媒”之间的从属或相关关系中,“媒介”与“媒体”二者间不同的概念范围在探讨“网络媒介不属于大众传媒”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前所述,媒介的范围自然地大于媒体。故而,网络媒介本身所获得的话语讨论空间也同样大于必须具有组织化的主体特征的大众传媒,二者的讨论层面必然有所区别。包括网络媒介中所体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例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以及网络媒介中所生发出的各种互联网经济形式,皆是大众传媒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而无法涉及的部分。究其根本,就是二者本身的概念范围大小所致。
(二)以“媒体”角度而言:网络媒介广泛于大众传媒的话语讨论范围
1.传播主体的多元与单一
网络媒介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低门槛性和平等性使得其作为“媒体”而言时具有多元化主体特性,能够形成类似于加拿大学者赫米达所言的“弥漫新闻”的景观,例如OGC、UGC、PGC等生产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传播行为的主体。这就使得网络媒介相较于大众传媒本身的专业化媒体组织以及少数精英群体掌握传播话语权的形态呈现出大相径庭之感。从该层面而言,题干中提出的“网络媒介不属于大众传媒”也具有一定的观点正确性。
2.传播渠道的多种与唯一
由于网络媒介所依赖的互联网技术,其本身能够承担多重媒体属性,包括进行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或者同大众传媒相似的大众传播。作为传播者,其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可能,即可是即时通讯设备中的人际传播,又可是不同社交群组中的群体传播。而大众传媒则必须通过一定的大众传播渠道——例如报纸的线下发行等——进行信息分发与传播。因此,作为媒体的网络媒介较之大众传媒而言拥有更为丰富的渠道传播空间。
3.传播受众的双向与直线
在具有双向互动性质的互联网中,网络媒介与其受众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的可能被极大提高,通过用户评论反馈甚至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挖掘和探索获取用户态度和行为。网络媒介所生产的受众与在单向直线传播的大众传媒中所呈现的受众具有本质意义上的不同,其二者通过互动与单向接收的差异得以区分。网络媒介与大众传媒二者所生产出的不同的受众形态表明,其二者之间并非完全相似,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属于”关系。
探讨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介二者之间的“属于”或是“不属于”关系首先应将其二者进行一定的概念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网络媒介与大众传媒的相似与差异提醒诸多传统媒体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充分加以考量。例如网络媒介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迫使传统媒体转变其原有的大众传播思维,通过浸入受众的社交化的人际传播渠道以谋求更有效的传播策略。因此,对于二者关系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好啦,今天就到这吧
抽出时间写一篇推送真的难
真的太难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