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的曹魏会被司马懿取而代之?根源是什么?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开始掌握曹魏大权,并最终在司马懿孙子时实现司马氏家族建立新王朝并统一天下。本来大有希望统一天下的曹魏却为他人嫁衣裳,从曹丕代汉到司马懿夺权成功间短短29年,曹魏从政权建立到大权旁落。这里面原因是什么呢?

  1.曹家的家事不明

  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并不代表司马懿一定能掌权,这场事变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和曹爽兄弟肆意妄为有关。而曹爽并不是真的曹魏皇族,真正的曹魏皇族是曹操的儿孙还有宗族。曹爽只不过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跟曹魏宗室没有关系。在道理上,曹爽和司马懿掌权都没有区别,都属于外人掌权。让外人掌权说明亲戚没有得到重用,亲是宗室,戚是外戚,宗室和外戚都没有得重用,这是曹魏最奇葩的地方,宗室没有掌权是源于当年曹操立储不明,导致曹丕和曹植兄弟不睦。曹丕即位后,对曹植等兄弟心生猜忌,没有重用。曹丕去世后,曹叡对自己的叔叔们也不信任,两代人的不信任,则直接把大多数宗室排斥出曹魏政权中心,唯一信任的宗室燕王曹宇也在最后时刻被踢出辅政大臣行列。曹丕的妻子甄氏原是袁绍儿媳,在曹操打败袁绍后,被曹丕收为夫人。她是魏明帝曹丕的生母,但她并不受宠,也不是皇后,真正的皇后是郭女王。曹叡的皇后也姓郭,但与郭女王不是一个家族,也没有为曹叡生育皇子,只能过继曹芳即位。因为皇位继任者母家没有实力,外戚也没能实现掌权。可以说曹家的家事不明让外人夺权时,不能反戈一击。

  2.两代帝王过于短命

  曹丕四十岁去世,曹叡三十五岁去世。如果他们都能五十五岁去世,曹魏政权的骨架会建立的很完美。父子合计在位19年,尤其开国之君曹丕只在位6年。而司马懿活了73岁,年龄因素改变了曹魏的命运。尤其年轻的曹叡之死,继承人必须选择下一辈,这样就导致即位皇帝必须是低龄即位(兄终弟及不是普遍现象)。他的继承人曹芳即位时只有八岁,必须选择辅政大臣。曹叡选择了两个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在这里面,曹叡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没有选择曹氏宗亲辅政,不管信任不信任,宗室必须成为制衡力量。二是两个辅政大臣风险太大,一旦出现一方被打败,就会出现专权的情况,比较安全的辅政结构是三个人或者四个人,这样可以相互制衡。如果曹叡能够坚定的让燕王曹宇辅政,司马懿绝不敢轻举妄动。

  

  3.士族与庶族的斗争

  司马懿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多次拒绝曹操的征召。也有许多像司马懿一样的人,站在了曹操对立面。究其原因就是士族对庶族的蔑视。而三国的建立者都可以被划分为庶族。士族和庶族的区别直白的说就是累世公卿和寒门出身的差距。士族对于整个国家影响力都非常大,实际上从两汉到隋唐都是士族和皇族之间权力博弈的过程。而庶族地主出身的曹操自然是不会被司马懿所欣赏,他三番五次的躲避,可以看做是对曹操的蔑视。曹操为了扭转士族影响力过大的局面,在不停的打压士族。但到了曹丕时代就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士族的地位得到巩固,并延续下去。司马懿家族谈不上是士族,但本身是很有实力的,尤其司马懿兄弟八人并称司马八达,在当时都非常有能力。司马懿篡权成功的基础就是士族的支持,在加上皇族的孱弱,使得权力很容易实现更迭。

  

  4.主少国疑的危害

  主少国疑是所有的君主都知道,所有的君主都犯有这样的错误。曹叡如此聪明之人,却在屡屡犯错误。曹氏家族曹叡子侄辈应该年纪比较大的,为何选择年幼的曹芳?而据传曹芳也是属于远支,很有可能是曹彰的孙子。而如果选择一个年长的继承人,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胜任皇位的人。如果继承人是个成年人可以直接亲政,无论曹爽还是司马懿想篡夺曹魏天下都很难。而在选择辅政大臣的时候完全选择了两个有篡位风险的人,曹爽囚禁了郭太后(曹叡的皇后),司马懿直接废了曹芳的皇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