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反思疫情:珍惜每一分钟,每一份真情
《红棉花开时》作者:肖伟(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读林清玄《煮雪》有感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 刘礼嘉
看《煮雪》,武汉也下起了雪,若不是害怕雪中的病毒,也定要取一捧来煮,听听雪化的声音。
然而,武汉不是北极,煮雪的故事更像是一则童话——童话中“雪”往往是一个天使般的意象,和诗中“雨雪霏霏”不同, 童话中的雪与雪人是对一个人善恶的评判。勤劳的姑娘从井中出来的雪就变成了银币,懒惰恶毒的姐姐和继母手中的财务一一化为雪融化;聪慧的姑娘让恶魔以雪充褥把恶魔冻病;一场冰雪铸造了美女野兽之间的爱情,谱写了艾莎一家的奇缘……如此圣洁的雪!不煮也罢。
武汉不是北极,却也不止北极有雪——童话不是诗文,同样也不止童话有雪。中国诗人笔下的雪可谓姿态万千。它是“北风卷地白草折”的肃杀,是“独钓寒江雪”的孤寂,是“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荒芜,是“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豪情。它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神喻俏皮,是“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舒心释然。雪在诗中是无情的,是温暖的,是俏皮的,它是友人之赠,是壮士之辞。它是爱,是苦,是林清玄笔下的清欢。与其说是片片飞雪,不如说是人情的冷暖。
再回想煮雪,煮出来的话语是人情冷暖,煮雪本身则是一个美妙的童话。
文中的北极,是一个“宁静祥和”,“可以创造自己生活”的世界,显然作者不满“处处是噪音的时代”。再而想到,如今的武汉,似乎真的如文中般安静下来了。
江风中,说不尽是千言万语。
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许真的只有封城封路,才带给人真正的自我思考。
以前爱雪,爱下雪的城市,爱下雪的生活。以前认为最惬意的生活是在温暖的屋中捧一杯清茶,看漫天飞雪。而如今泡好茶时,尝来的却是不尽的苦涩……妈妈说,我仍是个孩子。
雪美,苦了在雪中奔忙的人。漫天白雪,浑然不清究竟哪里是雪,哪里是他们的踪影?若一定要做出取舍,我会让梦里的雪停下,我会“放一把火把雪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风雪中,真正的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人要学会放下,更要懂得舍弃!
文中所要的“经验丰富的煮雪人”,定是懂的取舍的人。只有说话(煮雪)恰到好处,才是世间最美的话语。这是一门学问,是处事之道。
试想,若是懒婆娘放下一丝贪婪,恶魔舍弃一些利益,他们一定也是雪中作乐者。若是柳宗元放下痛苦,高适放下一些悲伤,更多的旷世奇作会诞生于笔下。再试想,若是吃捕野味的人放下虚荣心与利益,媒体舍弃些炒作的好处,更真实、细心地报道,这次疫情将更快得以控制,武汉将会从雪中走出,升腾。好一个煮雪!好一捧甘泉!
现实不是诗话,但诗话源于现实。“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说给童话里的人听,说给痛苦的诗人们听,说给媒体听,说给每一个人听。
若我是煮雪人,我会认真品味每一句话,不必将残雪留下,舍弃残雪,珍惜享受如今的每一分钟,每一句真情的话——它是“我爱你”,是“你好烦”,是“谢谢你”,它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它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若我是煮雪人,我会熔掉所有雪,认真倾听,之后便放下快与不快,走向未来。
雪化,一切终将汇入“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去……
遗憾吗?
不,怎么会有遗憾!?
——那儿曾经如此美丽过。
点评:
这本是一则读后感,礼嘉同学本没有囿于赏析《煮雪》,而是把视角从北极的冰雪“传说”,转移到眼前武汉的大雪,继而思考疫情肆虐背景下的人情冷暖,并给予反思与期望。
礼嘉同学起笔不凡,思接千载,从童话中的“雪”,写到唐诗宋词里的“雪”。再笔锋一转,观照现实,审视生活。此时的风雪,已变成了疫情。礼嘉同学呼吁,真正思考,懂得取舍,减少欲望,从而“放下快与不快,走向未来”。这是中学生对疫情的反思,让人禁不住感慨“英雄出少年”,也禁不住联想疫情之下,90后、00后对抗击疫情所作的贡献。
与其说礼嘉同学读《煮雪》有感而发,不如说她自己以雪为题,和林清玄一争高下。林清玄固然是美文大家,可从境界来说,礼嘉同学胜过了林清玄。这是值得欣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民族才有更加璀璨的未来!(夏天)
抗击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名师教作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