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三篇,德经
第十四章,圣人的善德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说明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在通行本的《德经》部分的第四十九章中。
通行本第四十九章[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通行本主流译文为: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2,"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在通行本的《道经》部分的第二十七章中。
通行本第二十七章[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通行本主流译文为: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善1者,吾善2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3者,吾信4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故善5人者,不善6人之师7,不善人者,善人之资8,不贵9其师,不爱其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10,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公刘本经文注解:
1,善:善良。
2,善:善待。
3,信:守信。
4,信:相信。
5,善:善于。
6,善:善待。
7,师:军队。
8,资:资产。
9,贵:以……为贵。
10,救人:拯救人。
公刘本译文:
善良的人我们善待他,善于处世的人我们善待他,
不善良的人我们也善待他,这才是真正德行善的品质,
遵守信诺的人,我们当然相信他,不遵守信诺的人,
我们也一样相信他会坚守信诺,拥有这样的品质才是德行信的品质。
所以说善于对待人的人,不会善待别人的军队,不以拥有军队而荣耀,
不善于对待人的人,才会亲近别人的钱财物资,
不认为拥有军队尚武的人是高贵的,也不怜爱赞美别人的财富,
因为这样圣人总是善于不断拯救处于危难的人,所以世上没有被圣人抛弃的人,
圣人总是善于不断拯救处于危难的事物,所以世上没有被圣人抛弃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