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再
同音字,虚化,不好区别!这组字就是典型代表。
在,从土才声,可想到这个字从才得声否?其实甲骨文时代,这个字是表示草木萌芽的。字形如下:
到了金文中,字形才变为两个部分。
在的旧字形曾经写成这样:
草在土中长,那种存在感、依托感,很强烈的。在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存在,存活。但是,“在”大量的用法集中在表示人或事物所处的位置。可以是方位、处所、时间、社会中的位置等。引申开了,事物所在的方面,所在的原因,比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里在就是原因的意思。
这种跟时间空间搭配在一起的用法,逐渐虚化,虚化,就成了介词“在”,比如,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了……这种俗而又俗的话语里,在往往被作为一组华丽丽的排比句的开头
再,这个字,甲骨文像一条鱼,据说文解字,是由冓——两条鱼简化出来的。再的字形如下:
冓表示两条鱼相遇,从冓的字,也是很好玩的一组同源字,讲起来也蛮有味道,其字形如下。
至于再这个一条鱼的字形和再表示两或者二的意义有什么关系,迄今也没有哪位学者给出令人心服口服的解释。我一个无名小辈,不说也给不出,即便给出了解释,也缺乏信度,就不费那个劲了,梳理一下再的意义。
再,曾经是个数词,比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是跟一、三排列在一起,表示序数的词,并且常常用在动词前面,表示第二次,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一次就过分了,哪里可以再来第二次呢?再,在隋唐之前,一直表示两次。恩同再造,不是有再生之恩,而是有第二次又得活的意思;再拜稽首,再拜,不是拜了又拜,拜个不停,而是拜两次。
后来,再才引申出重复多次,继续等意义。但是,无论怎样引申,都还是脱离不了再次,重复的那个原初的意义。
在一般用作介词,因为有土,所以,无论是在时间、在空间……都有一种依托的意味;“再”曾经是数次,词义引申之后,表达重复,也没有脱离其第二次,再次的意味。二者在意义和字形上,差别甚大,只是因为读音相同,造成混淆。解释起来又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单纯理解两个字确实是难点,如果放入语境,多次感觉之后,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判断。此外,我倒是觉得低年级孩子,错就错了,到了三四年级,理解能力增强的时候,再给解释纠正也不晚——不过,貌似考试不放过。如果哪位老师有好办法,不妨后台留言,为更多老师、孩子、家长提供帮助。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