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旧厂房变身画室,85位画家集体隐居深山,小村火了

上世纪80年代,安徽大别山,随着三线厂大撤离,留下空空的厂房,经历数十年的风雨之后,呈现一片破败的景象。不过三线厂的宁静很快被打破,从2015年开始,沉静了30多年的仙人冲迎来80多位画家。他们大兴土木,废旧的老厂房改造成为自己的工作室,还建起了美术馆,曾经被村民放棺材的破旧厂房变成了画室。

最让村民意外的是,画家的到来,让他们也沾了艺术气息,房子也变得艺术范,最重要的是每年吸引着近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村民纷纷搞起农家乐,最多一天要做30桌饭。图为村民戚小梅家每天要接待二三十桌游客。

仙人冲位于六安茶谷大别山腹地诸佛庵镇的东南部,从霍山县城出发,驱车近半个小时可达。这里道路两旁奇峰罗列、险壁悬崖、怪石嶙峋。图为仙人冲鸟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诸佛庵镇范围内分布着很多从城市迁进来的三线军工企业,如安徽省皖西、红星、江北、东风四家机械厂和皖西化工厂、皖西医院等。仙人冲则是皖西化工厂的腹地。图为三线厂旧厂房上被画家画的图案,让这里充满着艺术气息。

统计数据显示,四家三线厂共计占地2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高峰期干部职工达2万余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5亿元,实现利税9500万元,极大地繁荣了当地乃至整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时被外界誉为安徽的“小上海”。图为仙人冲现在成了画家村。

到上世纪80年代,三线企业陆续迁出,当时的厂区、厂房就基本保留下来,后来成为小企业和村民寄居地。图为80岁的熊兆崒和老伴也是因为自家的房子倒塌无处可住,才搬到皖西化工厂的宿舍居住,因为画家入驻,老人搬到半山腰的一个宿舍里居住。

早在2014年,该县的画家见这里远离城市喧嚣,适合创作和休闲养,于是大胆和当地政府合作,依托现有三线厂房建筑,规划建设核心区1平方公里,打造“画家村”。图为仙人冲废弃厂房里被老人放了几口棺木 。

按照计划,画家村分三个阶段实施,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前两期工程投入2000万元, 在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修建画家工作室。画家入驻,当地政府免费提供30年的使用权,画家自行装修改造。图为画家在画室创作。不过大部分时间画家村里的画家并不是很多,他们只有在不忙的时候才会回到画家村。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画家村总面积达9.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不断完善,吸引范迪安、杨国新、罗郎、陆静波等85名国家级知名艺术家入驻。图为村民在画家的工作室参观。这里村民和画家很熟悉,随便可以进入画家工作室参观。他们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画家怎么画画。

中央美院、中国美术报、北京南海画院、敦煌美术院、江苏画院等一大批艺术教育教学机构纷纷签约进驻。图为硕大的厂房成了工作室,这里曾经机器轰鸣,后来被放上村民的棺材。

图为仙人冲的老工厂礼堂已经变成了美术馆。

图为游客在美术馆参观。这里常年举办作品展,作品全部出自隐居画家手中。

画家村的兴起,让这个原本无名的小山村人气越来越旺。据统计,仙人冲画家村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2017年已成功突破10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图为几名游客在画家村参观。

村民黎绍武就住在画家村,房子是十几年前从政府手里买回来的,“原来村里一个月可能都遇不到一个外人,现在一到周末来个三、五百人也是正常的如今周末生意好的不得了,收入更是翻了几番。” 黎绍武原本在外给人跑三轮、当搬运工,利用画家村里自家的房屋开起了农家乐。老黎很兴奋,后悔当初规模没建大点。

与老黎隔壁的小伙汪金的农家小院,上下两层的老式楼房如今变成了7间住宿和5间餐饮包厢的农家小院。汪金在仙人冲土生土长,过去因为建三线厂,家被迁移出去,十多年前从政府手里买了老厂房后,又搬了回来。图为村民在做土鸡蛋饼,招待游客。

汪金说:“我十八岁就在外面打工,看到这么多画家来了,节假日还有这么多游人。现在看到他们家农家乐搞的不错,就想也搞一个农家乐,在政府的帮助和大家的支持下,我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又找亲戚借点、银行贷点款,凑了30多万干起来了。”图为中午,画家在自己做饭。

在画家村入口处,一个硕大的炮弹被竖立起来,一座名为三线军工博物馆正在布展,此外一些民宿和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江雨/摄影)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