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综合征?(攻略)
随着学期末的来临,考试周也将至,不少学生也将陷入一种焦虑状态。我们将其称为“考试综合征”,又名“竞技综合征”,一般是指因为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异常反应。
其主要表现如下:
考前紧张:
情绪慌乱、恐惧、烦躁、敏感多思,严重失眠、头痛、腹痛或吃不下饭。
考中紧张怯场
出现头晕出汗、思维紊乱、记忆模糊、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等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肚子痛的情况。
考后紧张焦虑
考试完成后,考生往往会在等待考试成绩的过程中惴惴不安,对考试的成绩产生深深的忧虑,并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
孩子为什么会得“考试综合征”?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原因:
01
心理压力过大: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简单来说,就是越想考好,越紧张,却越考不好。
曾有专家提出“第十名现象”,在原理上是一致的。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班上处于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他们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的自卑心理,敢闯敢拼,他们的未来“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将成长为“栋梁型”人才。
换言之,那些平时学习非常优异、排名非常靠前的孩子,常常会因为特别“想赢”而产生心理负担,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02
夸大了考试与个人前途之间的关系,令孩子情绪过分紧张
这一点更多指向的是中高考。对于学期末所面临的考试周来说,来自“个人前途”的压力还没有到达顶峰。但是,压力都是一点点积累而成的,父母或者老师如果长期灌输“考试失败,人生就失败”的观念,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大考、小考,都会很容易陷入紧张情绪。
03
缺乏自信心
孩子对于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自信,总担心自己的考试准备不充分,不能取得好成绩,让父母和老师失望。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容易引发“考试综合征”。
04
考前过度疲劳
孩子有时候会因为“挑灯夜战”复习导致免疫力下降,再加上紧张情绪,就会产生大脑供血不足等情况,这同样属于一种“考试综合征”。
05
考场客观因素
不少孩子在拿到考卷的一刻,如果发现题目过难,或者很多题目自己都没有把握,马上产生“考试综合征”的症状;甚至可能因为文具准备不齐全、监考老师很严厉等情况,引发“考试综合征”。
考试综合征如何影响考试?
“考试综合征”的起始点大多是因为一些“杂念”,比如前文所说的考试成绩关乎到个人前途、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对自己不自信,担心有什么知识点没有复习到等;而后这些杂念,就会影响到大脑的运转,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出现情绪波动和紧张心情;这种波动和紧张的状态,进而会阻碍大脑的“回忆”功能,这就是考场中出现“大脑空白”“晕考”等现象的原因。
有心理学家发现,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 ”字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2006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61%的美国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紧张,其中26% 为严重考试紧张。考试紧张严重影响了考生的成绩,尤其是数学和语言科目。女生患严重考试紧张症的数量是男生的2倍。
也就是说,把紧张感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才会对孩子有正向的影响。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综合症?
要想尽可能避免“考试综合征”的产生,一方面靠孩子自己提升“抗压力”能力,另一方面也靠家长们的辅助。
考前解压法则
01
和孩子聊聊天
考前阶段,父母一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对于孩子而言,都将是难以化解的压力。所以,此时的聊天内容,可以适当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角度,比如聊聊今年过年的时候家里会有什么安排,会去哪里玩等,相对轻松的话题也会更好地帮助孩子放松。
当然,父母也可以间接了解孩子对于考试的情绪和看法,判断他们是否存在“考试综合征”。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谈及学习或者考试,要以鼓励为主。
02
适当表现出“目中无孩”的样子
特别是到了考前阶段,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关心备至,即便不提及学习,敏感的孩子也能感到父母的异样,比如加营养餐、对电子产品有更严格的限定……其实,这都是一种过度关注的表现,虽然其中饱含父母对于孩子的高期望,但是无形中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所以,一切照旧,父母稳定的情绪表达,自然也会为孩子带去一份平和心态。
考后情绪恢复法则
01
享受一下快乐时光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相比于学习,愉快的家庭时光才应该是生活的“重头戏”。特别是在考试结束后,孩子们需要一个“疗愈”的阶段来缓解备考的紧张情绪。父母此时应该尽可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比如外出好好吃一顿,或者一起去郊游,抑或是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礼物,都是不错的方式。有了这些安慰,孩子就能明白考试的成绩高低与父母之爱的多少无关,他们会更愿意放手一搏。
02
了解孩子的生活规划
这次期末考试后,即将迎来的是寒假假期。父母可以从旁“打探”孩子自己对于这个假期的规划。不妨先让他们自己做主,看看他们会如何安排学习和生活。如果尚无任何计划,在父母的协助下,不妨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寒假生活计划表,但切记孩子才是制订计划的主体,切勿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