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捧角集团”:梅(兰芳)党与白(牡丹)党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此刻回想起旧社会里那些所谓捧角家的心态和行动,真是难描难画,既可以说热情真挚,极为难得,也可以说太痴太狂,甚至轻浮、无聊。例如有人曾给年轻美貌的女演员上封号为“文艳亲王”、“琴艳亲王”等等,扎起彩匾,雇了乐队,招摇过市地直送到戏馆里去。北洋军阀政府时代的内务总长程克,为了捧旦角朱琴心,特地给他买下了北京的天乐园戏院,由他组班演出。

朱琴心旗装

 由爱好戏曲艺术进步成为戏迷,这是正常现象,由戏迷而更进一步,成为捧角家,那就属于稀有现象了。这种现象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而非出于演员们的意愿,他(她)们要反对、劝阻也办不到。

 

 捧角家出现和活跃的时期,主要是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前后仅二三十年。对象则为男女旦角和少数著名老生演员。

张文艳便装照片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比较幸运,很少有捧角家去缠扰他。最关心程的是清贫耿介的老学者罗瘿公,罗对程既是恩师,又是知音。程砚秋早年身世凄凉,困顿不堪。罗先生既教他读书明理,洁身自爱,又多方告贷,凑起一笔钱帮助程从他的师傅荣蝶仙那里赎回了人身自由,并为程编写了《红拂传》、《青霜剑》等小本戏,使程更能充分发挥所长,终于奠定了程派表演艺术的基础。罗去世后,程哀痛逾恒,亲自为他办理丧葬,像对待父辈一样。

 

 尚小云也是四大名旦之一,他个性刚强,对待同行极有义气,热心公益,但与外界往来不多,因此他的周围基本上也没有形成过捧角集团。

 

 声势最大的捧角集团,要数专捧梅兰芳的梅党和捧荀慧生(早期艺名白牡丹)的白党。两党在北方的集中点是北平(今北京),在南方是上海。

《枪挑穆天王》荀慧生饰穆桂英、郑子褒饰穆瓜、舒舍予饰杨延昭、刘公鲁饰杨宗保

 

 北平的梅党中坚冯耿光、张伯驹都是金融界的实力派,社会地位很高,在军政要人面前,说话也很起作用,对中年前的梅兰芳来说,等于是保护伞。还有一位可称前辈戏剧理论家的齐如山,曾为梅编写过《嫦娥奔月》等古装戏,还根据梅的美国之行写成《梅兰芳旅美记》一书,为后世爱好梅派表演艺术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在上海,梅党分子比较复杂,但实用价值也不小。他们有的奔走拉拢、结好军政人员、富商巨贾,乃至租界上的流氓头目,使梅在沪演出期间,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有的罗致一些文人墨客、大小各报的编辑、记者制造舆论。

 有两个人值得在这里特别提一下。一个是《申报》主笔赵尊岳(号叔雍),此人是《申报》的股东之一,所以地位很特殊。平时他不常到报馆去,也没有什么具体工作。可梅兰芳每次将来上海唱戏前,《申报》的电讯、要闻、本埠新闻栏里便陆续有消息刊布了,而且都登载在极显著的地位,这些都是赵叔雍特地去报馆安排的。及至梅兰芳正式在沪登台,《申报》的副刊《自由谈》上便立即会出现一个专栏,名曰《梅讯》,作者署名珍重阁主(即赵叔雍),每天登载在《自由谈》的刊名之下,异常突出。所记都是梅的交际应酬和日常生活,简直有些像封建时代朝庭近臣为皇帝所写的“起居注”。另一位是《新闻报》的副总编辑文公达,江西人,为当年教过珍妃书的名士文廷式的后代,旧文学根底很深,梅兰芳在沪演出期间,文公达写的捧场诗文也不断在《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出现。

李释戡、黄秋岳、赵叔雍、梅兰芳、齐如山、罗复堪之合影

 

 无论在北平或上海,白党的声势都比较差,却也自有特色,那就是工作做得更细致深入。每次荀慧生来到上海,他的下榻处必然很快组成一个类似秘书处或办公室的“机构”,几位白党首要人物,如舒舍予(不是老舍)、杨屮屮、鄂吕弓、刘叔诒等便不召自来,天天留在那里,为荀慧生处理一切内外事务。荀慧生晚上唱完戏回去,他们必伴着他同进宵夜,那可不是为了贪图口腹,而是为了议论当天演出中的得失,并商量第二天、第三天的戏码,简直有些像今天各报编辑部每天举行的编前会议。

 

 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记得荀慧生的儿子荀令香也同来上海,还经常和弄堂里的孩子一起玩耍。当玩“滚铜板”的游戏时,别人都用铜元,而荀令香用的却是小银元。这件事给白党中人发现了,便马上劝告荀慧生,要他注意对子女的教育,话说得很恳切,这几位朋友真不失为荀的诤友。

荀令香之《玉堂春》

 荀令香成年后并没有成为败家子,白党中人与有功焉。但令香在舞台上始终未享盛名,那可是太使白党诸公泄气了。

(《戏迷自传》)

- 历史推荐 -

谈谈旧戏:“戏虽演古,而非考古也”

陈大悲:“捧角家”是戏曲艺术之贼

吟碧馆剧谈:学生看戏与“捧角嫁”

“怎样才会有条唱京剧的好嗓子呢?”

周汝昌:“记一下我请梅兰芳先生签名留念的前尘往事”

荀慧生:漫谈“思春”表演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0)

相关推荐

  • 程派与荀令香

    青年时期的荀令香 荀令香的青年时代和晚年 荀令香出于1921年,原名龠禾,字爱和,是四大名旦荀慧生长子,曾从王瑶卿.荣蝶仙.程玉菁学艺.8岁登台演出.因家学渊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荀令香却在十三岁 ...

  • 说白牡丹

    荀慧生先生(1900-1968) 荀慧生,早年艺名"白牡丹".今说者,另有其人,盖一坤伶耳!白牡丹,不详其姓氏,工青衣花衫.数年前,一度出演津门东城国民大戏院,同台有童伶老生董少英 ...

  • 四大名旦的最后归宿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逝 1960年,梅兰芳打算正式排演根据唐人传奇中的<柳毅传>改编的<龙女牧羊>.但从这年入冬起,梅兰芳因长年劳累感到身体不适.次年7月间,他终因突发性心脏 ...

  • 【原创】荀令香是“程派”?

    周桓何许人? 周桓曾经担任过荀慧生先生的秘书,并帮助荀先生记录日记.此言出自那么一位荀先生身边的人,难免就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他的话有不容辩驳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但是事实真的如周桓先生所说吗? 荀令香拜 ...

  • 诗歌:丢失的时光 | 梅香芳尘 朗诵 | 松兰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大风起兮,长歌当酒 丢失的时光 梅香芳尘 春去秋来不忍言 风过处 景依旧,乡音依旧 只是朱颜改 那童谣里的天真 牵着岁月的手渐行渐远 少女时的逐梦天涯 也随着白驹绝尘而去 中年的我 ...

  • 许姬传:梅(兰芳)家三代人

    八哥学人语 今年3月,北京冰融雪化,初春的护城河水皱起了涟漪.有一天,我正从公园游罢归来,忽觉迎面有人注视着我.我们对了眼光后,我才看清楚是海外归来的老友(香港<镜报>记者尤文贤先生),两 ...

  • 梅兰曲

    一曲清音如流水,静心倾听足以消除疲累,仿佛闻到清新的花香.心情非常的舒畅,带给人心灵的慰籍. 梅,兰在中国人的认知中,不仅仅为植物,亦是中国人喻志的象征,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君子作为儒学 ...

  • 庆祝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专访丨刘兰芳:我打心眼里感谢中国文联

    刘兰芳在其从艺60周年暨<岳飞传>播出40周年专场演出现场表演精彩节目 中国艺术报记者赵志伟 摄 "我打心眼里感谢中国文联" --专访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中国曲协名誉主席 ...

  • [黄石诗坛]华兰芳的诗《爱着爱情的样子》(外二首)

    爱着爱情的样子 爱着爱情的样子 也许只是想看看 自己在爱情里幸福的模样 与现实中爱情的本来面目无关 爱着爱情的样子 也许只是想找一个爱的切口 把积攒的柔情蜜意倒出来 检验自己 是否还可以青春飞扬 爱着 ...

  • 董寿平的松竹梅兰欣赏

    董寿平 董寿平是中国画坛上一位善于驾驭艺术骏马的非凡骑手.他从1928年定居于北平,正式开始书法绘画的学习和研究,1931年登上画坛,确立了画家的地位,到1997年仙逝,在画坛上驰骋近70个春秋,留下 ...

  • [黄石文坛]华兰芳读荒湖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有感:​婚姻中的凄风冷雨

    婚姻中的凄风冷雨 --读荒湖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有感 <有底线的人>是一篇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里的每一位人物都是不完美的,这印证了"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qu ...

  • 梅艳芳与姐姐梅爱芳旧照曝光 姐妹俩先后患宫颈癌离世

    近日,一组梅艳芳与姐姐梅爱芳少年时的旧照曝光,相片记录了姐妹花从小一起登台演出的画面. 梅爱芳(生于1959年5月12日),香港女歌手,是已故香港巨星梅艳芳的姐姐,大梅艳芳四岁.梅爱芳后期疑因家庭遗传 ...

  • 你是我最美的相遇 司徒兰芳

    http://bd.kuwo.cn/play_detail/147564782?from=sogou http://url.amp3a.com/kuwo.php/147564782.mp3 (时长=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