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彩特点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掐丝珐琅是珐琅工艺的一种,用在古法黄金首饰上,等于注入了灵魂,首饰立马灵动多彩,有了内容,就像在黄金上铺了层油画,美不胜收。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 无 前 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又称景泰蓝。

  清嘉庆以后至清代晚期的掐丝珐琅器,色彩艳丽,填料饱满,釉面光洁,砂眼少而细小,掐丝精细,线条灵活轻快,多为均匀的双钩线,图案程式化,从总体上说制作工艺是进步了,但缺乏明代和清前期掐丝珐琅器深沉典雅的韵味,风格趋向浮华。

  近年来,收藏热催热了景泰蓝市场,景泰蓝的市场价值开始逐步回升。拍卖市场上,景泰蓝拍价节节攀升。例如,2007年“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6529万元;2008年“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斯壶”拍出9072万元。

  掐丝珐琅有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极重线条和设色的特点,而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忽略色彩与形似的美学,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

  公元前13世纪的那6个掐丝珐琅戒指据称是从伊斯兰国家来的迈锡尼难民把工艺带到古代的塞浦路斯岛去的。它不仅是最老的珐琅工艺,也是历史上人类各个文明掌握的最普遍的珐琅工艺。

(0)

相关推荐

  • 极为罕见明清景泰蓝民间惊现,国内外众多藏家争相夺宝

    明朝皇宫中那些精美绝伦的景泰蓝.在当年一定给刚刚入关的清朝皇帝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把这些皇 家景泰蓝视作珍宝的同时又制造出清朝独有的景泰蓝. 决定景泰蓝颜色的还有"烧蓝".烧 ...

  • 明清景泰蓝发展历史还是值得研究的

    说得直白点,掐丝珐琅就是景泰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看到的掐丝珐琅多为蓝色为基调,但不限于蓝色,但蓝色处于传统色调.后期出现的景泰蓝有白色基调.黄 色基调.红色基调,但都不是景泰蓝的主流,清代宫廷生活 ...

  • 流金岁月的技艺——珐琅的前世今生

    珐琅,又称"佛郎" "法蓝",起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 ...

  • 浅谈景泰蓝,博大精深几人能懂?

    一锤一锤的敲打.一根一根的弯折.一滴一滴的点蓝.一遍一遍的打磨,景泰蓝的美正源于此,从古至今,景泰蓝始终以繁复的流程打造着流光溢彩的精致,即便今天,依旧光彩照人. 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年间,吃年夜饭的时 ...

  • 明清景泰蓝的收藏与鉴赏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起源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 ...

  • 明清景泰蓝的收藏价值呢?

    景泰蓝独步宫廷600年,由于用料昂贵.工艺极难,宫廷造办处的景泰蓝制作数量也极其有限.目前故宫博物院藏友珐琅器仅6000余件,景泰蓝更是只有4000件,故宫600年仅出4000件景泰蓝珍品,平均每年仅 ...

  • 掐丝珐琅器图考

    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元明清三朝的御用重器.本文从笔者近年来对国内外权 威博物馆.机构等展出的明朝代表性遗作所做现场观察和釉色取样入手,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参考已有明代掐丝珐琅色 ...

  • 掐丝珐琅器为什么这么贵

    珐琅可以看做是一种颜料,不是宝石,却有宝石之彩,古人也是用它来代替贵重且不好加工的宝石.所谓掐丝,指的是先在金饰表面掐出带边框的图案和形状.然后再填充不同色的珐琅,再烧制,最终晶莹剔透,色纯彩正. 据 ...

  • 景泰蓝鉴定方式市场收藏价值

    当代仿品与老景泰蓝的价值相差云泥.除纯手工和机器制造的工艺差别,古董景泰蓝多用昂贵的天然珐琅色料,仿品则多用彩料或塑胶树脂代替;真珐琅表面会呈水晶般的光泽和坚硬质感,而仿珐琅表面易有油脂感和塑胶感,性 ...

  • 景泰蓝该怎么鉴定

    不可思议的是,景泰蓝在景泰以后就消失了.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找不到它之后的四朝的任何景泰蓝作品,包括成华时期的.有推测是因其成本太高,加上历史动荡,导致皇 家力不从心.而它于明朝最 后一个辉煌时期是在 ...

  • 掐丝珐琅特征的剖析

    掐丝珐琅工艺原为"舶来"之物,应是元明之际中国工匠借鉴阿拉伯半岛的"大食窑"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掐丝珐琅的的图案形状非常明显,有很强的立体感,便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