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石炭井的守望

守   望

——一座城的最后坚守

图文/华希良

雄伟俊秀的贺兰山被誉为宁夏的“父亲山”,它横亘宁夏北部,既阻挡着腾格里沙漠与乌兰布和沙漠的侵蚀,又成为中国西部季风与非季风、干旱与半干旱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因此也成就了沃野千里、稻花飘香的宁夏川,造就了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

贺兰山是一座“宝山”。这里不仅沉寂着匈奴、突厥、鲜卑、党项等游牧民族几千年来文明演变的悲壮故事,还蕴藏着以太西煤为代表的丰富的煤炭资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开始,贺兰山的煤炭采掘在为宁夏工业经济以及周边省份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在贺兰山的腹地无人区,成就了一座迅速崛起的城镇——石炭井。

将时光的年轮拨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为保证酒钢的焦煤供应,国家开始投资建设石炭井矿区;1968年石炭井设立街道办事处;1970年组建并更名为石嘴山市石炭井区;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石炭井区,更名为街道办事处。

40多年来,石炭井共计生产煤炭2亿余吨,原煤年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在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宁夏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使石炭井所在的城市——石嘴山市,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曾经宁夏工业发展的“摇篮”和“标杆”。

四十余年的粗放式甚至是开膛破肚式的开采,在为人们不断释放资源“红利”、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石炭井,乃至贺兰山经历着所有资源型矿区、山脉相类似的创伤和阵痛。当煤炭采掘所引发的环境、生存矛盾日趋凸显且无法回避时,石炭井,也在经历着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和环境治理与修复的艰难转型和长期之痛。

从辉煌时期(1986年)的聚集人口达11万,到2021年1月的户籍人口240人,实际居住人口仅为102人,石炭井,这条贺兰山脉的普通山沟,也经历了从寂静,到喧嚣,再到平静的历程,而对于今天仍居住在这条山沟的矿区老人而言,他们也成了这座矿城的最后见证者,并坚守着属于他们的回忆和期望。


因开采枯竭而废弃的矿山和矿沟,就像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布满贺兰山深处的石炭井地区。


2018年8月,已经80岁的吴学谦1956年来到石炭井矿区工作,1992年退休后,一直居住在石炭井,是石炭井矿区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者。


谈起当年的经历,吴学谦来到自己居住的简陋屋舍,从木柜中摸索出一个布包,清点着珍藏的证件和照片。


一本本证件,一张张照片,见证着经历,也见证着曾有的时光和历史。


2016年5月,从一矿退休的马红兵和老伴盖翠萍坐在红光市场内租用的店面门前,艰难经营着粮油生意,以贴补家用。


随着红光市场的关闭,马红兵夫妇租下临街的小店,继续经营着粮油和日杂。2019年2月4日,大年三十,马红兵和其他店主一样,站在门口,望着空荡的矿区、街道,正在纠结着是关门回家过年,还是再等一等,或许会有人来买东西。


1983年底,23岁的菅士青从河南商丘来到石炭井谋生,1984年结识了20岁的常翠颖,结婚后一直以经营地毯、猪肉等小本生意为生。随着矿区外围房屋的拆除和停水、断电,他们依然蜗居在空旷而独立的小屋内。


站在房屋拆除而收集来的木料堆上,因价格太低,无人收购,菅士青有些怅然和无奈。


随着住户的搬离,曾经被家养的小狗成为了矿区的“流浪者”,成群露宿,度过难熬的冬天。


望着围在屋前打转讨吃的流浪狗,菅士青的妻子无奈收养了它们,并利用废弃的房舍圈养起来,定期喂食。

2019年4月21日,以经营矿山机械配件为营生的宁卫友夫妇见证着石炭井40多年的沧桑巨变,并依然坚守在曾经繁华的新华街旁。


曾远奇,一个打小被人贩拐卖而四处流浪的人,1994年来到石炭井,并以照看寺院被安置并定居下来。


2021年2月9日,春节前夕,尽管不再有人上寺和“进香”,可曾远奇依旧和往常一样,将人们集资而建的“赐福寺”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


曾经繁华的石炭井区新华街重要标志——新华百货大楼,已经变为现在的小卖部,三位退休老人坐在门前,悠闲聊天。


简单的小菜,桶装的散酒,退休老人们围坐在门前小桌边,兴趣依旧地谈论着“天南海北”和“家长里短”。


随着丈夫的退休、离世,这些陪伴走过风雨的家属女人们,依然乐观而坚韧地生活在已经断水、断电的居所内。


暑假,当孩子们来到山上爷爷奶奶的住处时,这里会传来阵阵欢笑声。


搬离、拆除和断水、断电,留守在这里的人们,尽管原因不同,但都有各自的无奈,更有生活的艰辛、孤独和恐惧。


废弃的房屋街边,一名智障的孩子在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着。


位于石炭井南不远处的一条偏僻的山沟坡地,零散地分布着用石块堆砌的坟冢,这边是石炭井人心目中的公墓。


2019年2月4日,大年除夕,从石炭井一矿走出去的赵恒起兄弟俩和所有外出打拼的子女一样,只有在这个特定时候会赶回出生地——石炭井的公墓,祭扫、看望养育自己,但把一生永远留在这片山地的父母和亲人。


2017年8月,一座废弃的矸石矿山上,推土机、装载机正在忙碌着进行平整和坡面覆土。同年5月,宁夏为期三年的贺兰山生态环境治理“保卫战”全面打响。


2018年8月,黄色的覆土在扩大,黑色的矿渣在减少,位于石炭井处的贺兰山在修复“治愈”中艰难“蜕变”。

(0)

相关推荐

  • 图说丨宁夏煤城记忆:逝去的石炭井旧时光

    15. Jan 石炭井矿区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约672平方公里.矿区是从1958年起开始投资建设的,开发很艰苦.当时到石炭井既无公路,也无铁路,没有水,也没有电.刚开 ...

  • 旧事影痕:2004年的石炭井矿区、沟口、根雕以及大车

    时间总是很快.昨天一转瞬就是历史.历史一转眼,不管是人还是事,就忘记了.忽然有一天打开这些记忆的时候,很多东西竟然模糊模糊不清了. 开启电脑里的这个文件夹其实是无意的.看到这些照片也是忘记了过去的许多 ...

  • 石嘴山矿区开发的点滴记忆(上)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新中国诞生后,国家经过了三年经济恢复与各项准备工作之后,开始进行第一个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一九五三年初,当时的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组建西北 ...

  • 矿山之痕<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 一座城的荣耀与失落</SPAN>

    矿山之痕 -- 一座城的荣耀与失落 图文/华希良 石炭井,贺兰山山脉的一条普通山沟,自勘察探明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后,这里便不再平静,并迅速被确定为国家"一五"时期十大煤炭开采基地 ...

  • 黑乎乎的太西煤,却被他做成了艺术品

    文化银川CultureYC 搜 寻 银 川 文 化 根 基, 关 注 本 土 人 文 历 史, 解 读 银 川 人 文 精 神. 孙宝山的"宁夏制造" 提起煤炭,大家一定会非常的熟 ...

  • 图说丨夏日贺兰山:一路向西,逃离38℃

    13 . Jul Q:38度的天气,请问如何避暑? A:谢邀,人在宁夏银川,正准备西行冲向贺兰山. 7月似乎进入了贺兰山最神奇的季节. 戈壁滩苔藓复苏,骆驼刺长叶,到处散发着绿意:贺兰山也披上了云雾薄 ...

  • 穿越时光的记忆

    p01 p02 一端是繁华都市,一端是关停矿山,一条普通的旅客列车,整整48年,见证着中国十大能源基地曾有的沸腾,也目睹着宁夏"一路坎坷"历经的发展,这便是仍在运行的中国" ...

  • 贺兰山煤层自燃300年,每年烧掉10亿元,为什么不用水扑灭?

    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中部,有一个达瓦札巨洞(Derweze),直径约50-100米的大洞,这是1971年前苏联的地质勘探队在钻探时,由于钻探装置下方发生坍塌造成的,同时还伴有有毒气体外泄. 编 ...

  • 加油!老鹰山煤矿

    作者简介 刘兆龙,出生于1962年2月,1980年3月在水城矿业集团老鹰山煤矿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掘进工.地质测量工.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党群工作部部长等岗位,有着丰厚的煤矿文化底蕴.曾在六盘水日报.贵 ...

  • 老照片故事:1987,石嘴山市市长任启兴这样“夸”煤城

    <口述宁夏> 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 西倚贺兰山,东接鄂尔多斯高地. 总面积5323平方公里,人口58.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7.8万人. 辖大武口.石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