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齐白石的故事

最重要的友人

1919年,齐白石举家迁往北京,在那里卖画治印为生。此时他结识了一生之中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位友人——陈师曾。这两人的关系后来被人概括为“没有陈师曾就没有齐白石,没有齐白石也就没有陈师曾。”陈师曾在当时绘画界新思潮汹涌澎湃时仍坚定地拥护传统,曾著《文人画的价值》一书,此文极有意义。然而也就是这位貌似古板的陈夫子对白石翁进行多次鼓励和指引,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齐白石毅然以十年工夫进行衰年变法,从此他的大写意花鸟方始元气淋漓,呈现出为世人所熟知的面貌。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1929年9月,艺术大师徐悲鸿受聘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上任后不久,就亲自去拜访齐白石,聘请他来校担任教授。12月一天的上午,徐悲鸿走进北京西单跨东胡同齐白石那简陋的画室里。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徐悲鸿提出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时,齐白石默默看了一会儿徐悲鸿,婉言谢绝了。几天后,徐悲鸿重又敲开齐白石的家门,但又遭谢绝。对此,徐悲鸿不气馁,不灰心,他深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最后,齐白石终于被说服,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也道出心里话:“我不仅没进学堂读过书,而且连小学生也没教过,怎么能教大学生呢?” 徐悲鸿说:“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

《奔马》与《虾趣》

虽然齐白石的画像徐悲鸿所赞赏的那样:“妙造自然,浑然天成。”但是在当时的美术界,有些人却极力歧视与贬低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一次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受到冷落,被挤到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当徐悲鸿在展厅内看到齐白石的作品《虾趣》时,心中暗喜道:“真是一幅妙趣横生的佳作啊!”他立即找来展厅的负责人,把《虾趣》放在展厅中央,与他的作品并列在一起,并将《虾趣》的标价8元改为80元,而自己的那幅 《奔马》标价为70元;他还在《虾趣》下面注明“徐悲鸿标价”字样。此事引起轰动,齐白石也由此名扬京城。

“白菜”换白菜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啊,不知如何换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了几棵白菜走了。(还有一说:有一次,一个菜农推着一车白菜沿街叫卖,齐白石听到了,就出来想买。他对那菜农说:我用一幅白菜画换你的白菜行吗?那菜农愤愤地说:你用假的换我真的?当然不行。)

《发财图》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坐画”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画蚊子

1936年,胡佩衡等到老人家中拿出一本册页请齐白石画蚊子。只见齐白石面有难色,略略沉思后说:“蚊子是害虫,画蛙来吃它。”于是信笔画了只欲跳的青蛙,但未画蛙眼。接着,齐白石在青蛙的左上端,画了只飞蚊,其翅膀瘦长轻挺,触须和腿细而长,真有一触即动的感觉。齐白石看一看说:“可惜无声,一定要让青蛙真看到蚊子才行。”他在稍远处细细观看了一下,又执笔用焦墨点出蛙眼盯着飞来的蚊子,随后,又在画面右侧题记。齐白石把画递给胡佩衡等人传看,说:“蚊子我还是第一次画,不知如何?”胡佩衡等连连称赞说:“要万物富于胸中,做画家真不容易呀,这是腕底如有神!”

叶落归根

齐白石一个远侄要到南洋经商。他在行前,请叔父施一画以作纪念,齐老欣然命笔。侄子到了新加坡开了个小店,因为经营不善,不久,店就关门大吉了。他生活无着,很想回国,无奈缺少路费。他想到了叔父给他的那幅画,打算将它卖了当做路费。于是他在门外将画高高挂起,又在一旁贴了一张告示,写明此画系齐白石所作,迫于生活,忍痛出售。但是,当大家看到此画只在纸上画一直条子,下面胡乱点了七八点,都不明画意,纷纷离去。几天后,经一位老者指点,他写信向叔叔询问后才知道此画寓意深刻:当中一根直条,表示为一棵树,下面的七八点,表示落叶。此画的寓意就是落叶归根。

妙笔生巧

“钟馗做寿”

齐白石晚年画的一幅人物画,画面上一个蓬头垢面的人,衣衫褴褛,光着一足,另一足穿破烂草鞋,肩挑一担,担子一头是一坛酒,一头是个大箩筐,筐中装着两个青面披发的小鬼。画上题有几个大字:“钟馗做寿”。这画内容来自一则民间笑话:钟馗专好吃鬼,其妹与他做生日,命一鬼挑一坛酒、两鬼当礼物送去,附礼单写道:“酒一尊,鬼两个,送与哥哥做点剁,哥哥若嫌礼物少,连挑担的是三个。”钟馗收到一看,即命将三个鬼都送进厨房烹煮。担上鬼看着挑担鬼说:“我们是该死的,你倒何苦来挑这个担子?”齐白石定居北京后,正是官僚政客军阀们来来去去,走马灯一般演不完的闹剧,所见挑担鬼一类必然很多,免不了心里琢磨:“这是何苦来?”

送错字对联给毛主席

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岁。解放初,齐白石赠送毛泽东一方青石雕花砚。砚长26厘米,厚2 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原为齐白石心爱之物,曾亲手刻砚铭:“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白石老人本来想以此宝传家,但出于对毛主席的敬爱,遂将此砚赠送。毛主席特别喜爱,留在办公桌上用。

齐白石回家后,即选了一幅作于1941年的精品《苍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立轴,并补“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和“九十翁齐白石藏”两款送给毛泽东。

没几天,著名收藏家、楹联家张伯驹来访,齐白石很高兴地谈起送了两幅作品给毛主席的事。当说到《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对联时,张伯驹不由“啊”了一声,原来此联写错了一个字。出自清安徽完白山人邓石如之手的后一联原句为“天是鹤家乡”,而齐白石却写成了“云”。齐白石经张伯驹提醒,马上紧张起来。毛主席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我竟然送他一幅错字对联,不但对毛主席不恭敬,传出去岂不贻笑大方!

其实毛泽东收下齐白石的书画,挂在墙上欣赏一段时间后,除留下“片老真空石”雕花砚做纪念外,其他都送到有关部门珍藏了。对于“天”改 “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妥。之后,各书法家写此联时,皆以“云是鹤家乡”为准,原来的“天”字反倒被人忘了。

1953年1月7日,齐白石90虚岁生日,毛泽东特送上湖南特产茶油寒菌、湖南五开文笔铺特长羊毫笔一对、东北精装野人参一支和鹿茸一架,以祝贺白石老人90大寿。

蝉不能头朝下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大千应一位朋友之请,画了一幅《柳荫鸣蝉图》。图上柳丝依依,一只蝉落在柳枝儿上鸣叫。张大千很满意,但却没有题款,而是让求画的朋友请齐白石题款。后来求画的朋友找到齐白石,齐白石展开张大千的画看了半天,摇了摇头说:“大千居士疏漏了,蝉伏在柳头上应该朝上,不能朝下。”齐白石进一步解释说,,蝉头重尾轻,落在细弱的柳丝上不稳,会掉下来。求画的朋友告诉张大千,张大千不信。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大千到四川避难,夏日一天的正午,张大千在柳树荫里乘凉,柳树上蝉儿噪鸣,张大千突然想起了齐白石的话,便在柳林里转着观察柳枝上的蝉,果然蝉都是头朝上落在柳丝上,张大千不由对齐白石更加钦佩了。

与诗人艾青

1949年,诗人艾青进入北京不久,便让李可染等人陪着去拜访齐白石。87岁的齐白石得知来访的是艺术界的人,当即叫人铺纸研墨,给每人画了一幅画。给艾青的是一幅二尺水墨琴条,画的是四只虾。此后,艾青每有闲暇,都会去看望老人,买他的画,请他吃饭。

当时,艾青是接管中央美院的军方代表,白石老人每月到学院一次,画一幅画给学生作示范,领一份教授的工资。有学生提议停掉齐白石的工资,艾青坚决反对:“这样的老画家每月能来学院给学生示范一次就是很大的贡献。日本人来,他没有饿死;国民党来,也没有饿死;共产党来了,怎么能把他饿死呢?”时任美院院长的徐悲鸿对老人也非常敬重,这样的提议自然没有通过。

艾青喜欢齐白石的画,在市场上看到中意的,他就买下收藏起来。有一年,他在上海朵云轩买得齐白石的一幅二尺小画,画了一片松林,水墨淋漓,气韵充沛。艾青将画拿给画家许麟庐去看,许觉得是赝品。艾青不服,便拉了许麟庐到了齐白石家里,挂起画来给老人看:“这幅画是我在上海买的,许先生说是假的,我看是真的,您来判定一下。”艾青的语气十分自信。白石老人看过画,带了几许的自豪说:“这样的画,人家画不出来的。”

老人上了年纪,喜欢亲朋好友常去看他。有一段时日,艾青忙于公务,没有去看老人。当他由李可染陪着再到齐家时,老人一脸的冷漠,问李可染:“你贵姓?”李可染是齐白石的学生,赶忙道歉:“我最近忙,没能来看老师。”老人转过身来又向艾青撒气:“艾青先生,解放初期,承蒙不弃,以为我是能画几笔的,还常来看看……”李可染又过来解围:“艾青先生最近出国,所以才没有来看老师。”老人的火气这才平息。

艾青最后一次去看齐白石,是在1957年的秋天。病中的白石老人奄奄一息,躺在一张躺椅上。艾青握住老人的手问道:“您还认得我吗?”老人缓缓睁开眼睛,轻声说:“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艾青。”艾青不愿打扰老人休息,起身告辞:“我会再来看您的。”老人说:“你再来,我就不在了。”果然,此次一别,两人竟成永诀。时隔不久,95岁的齐白石在京辞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