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炭疽病来势汹汹,防不好产量减半!这些工作得做好

随着天气转暖,柑桔病害开始多发,所以来和大家谈谈高温高湿气候下易发的炭疽病。
高温多雨、低温多湿为炭疽高发气候条件,警惕!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也为害花、果柄,以及大枝和主干。为害症状多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讲,不同部位感染炭疽病病菌后的症状。

叶片

分急性型(叶枯型)和慢性型(叶斑型)两种
急性型:发生在幼嫩的叶片上,多从叶尖、叶缘或沿主脉开始,初为暗褐色,像被开水烫伤,病健部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片腐烂、脱落,常造成全株性落叶。
慢性型:多出现在成长中的叶片或老叶片的叶尖或近叶缘处,或潜叶蛾等造成的伤口处,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灰白色,边缘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

枝梢

急性型:在刚抽出的嫩梢顶端突然发病,如开水烫伤,3~5天后枝梢和嫩叶凋萎变黑。
慢性型:多发生在枝梢叶柄基部腋芽处或受伤处,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当病斑环绕枝梢一周时,其上部枝梢很快干枯,病处呈灰白色或灰褐色。

果实

炭疽病为害柑桔果实可产生干疤型、泪痕型、果实腐烂型和幼果僵果等不同类型症状。
干疤型:病斑近圆形,黄褐色至深褐色,病部果皮革质或硬化,紧贴囊瓣,但一般仅限于果皮,囊瓣食之具异味。
泪痕型:在果实上病菌孢子堆顺着雨水下流,萌发侵染所致。病斑红褐色或暗红褐色,条点状微凹陷,似泪痕。与干疤型类似,泪痕斑大多局限在果皮表面,高温高湿时病斑蔓延至囊瓣。
腐烂型:主要出现在贮藏期,可由干疤型、泪痕型发展形成,但最常见的是从发病果梗蔓延形成,病斑红褐色,凹陷,外观干疤状,但囊瓣穿心状腐烂。
幼果僵果:多在幼果1~1.5厘米时发生,初期出现暗绿色油渍状、稍凹陷的不规则病斑,后扩大至全果,病果腐烂变黑,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

花朵

花期受害,雌蕊柱头变褐腐烂,引起落花。

果柄

果柄受害后,初时褪绿呈淡黄色,其后变褐干枯,呈枯蒂状,果实随后脱落。
炭疽病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上越冬,当次年环境条件合适时,就会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果实发病,全年都可发病,在高温多雨,低温多湿的环境下尤为严重。

炭疽病防治并不难

虽然把炭疽病描述成了毒蛇猛兽,但是和其他柑桔病虫害相类似,炭疽病防控起来其实并不麻烦,而且还很有规律可以找。
主要防控时间:炭疽病主要的发生在4-11月期间,但在花谢2/3的时候或者是有台风暴雨等灾难性天气过后的果实生长期、成熟前期要格外注意。
物理防治:
加强果园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结合冬、春修剪,剪除病虫枯枝,扫除落叶、落果以及病枯枝,及时烧毁;
做好抗旱、排涝、防冻等工作。
药物防治:
炭疽病属于弱寄生病害,代森锰锌、及福美类的药剂保护性较好,治疗性的药剂使用溴菌腈、咪鲜胺、腈菌唑炭疽病效果好。可以使用代森锰锌 咪鲜胺等药剂防治。
具体药剂选择可以参考下图:

注意事项

由于炭疽病病后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时预防,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避免果园郁闭。郁闭会造成果园湿度大,这样会有利于炭疽病病菌的繁殖;
避免偏施氮肥。这样会造成果树疯长、贪青、嫩绿,导致植株抗病性差;

避免与黄龙病混淆。黄龙病和急性炭疽病有个共同点,就是发病后会落叶,所以会有果农误认为是黄龙病,但是炭疽病叶片是没有黄化的,而黄龙病有一小簇黄化的;

避免与苗疫病混淆。除了黄龙病,它还和苗疫病初期病症很相似,但是苗疫病往往只发生在幼苗期,长成大树之后就很少发生了;

在喷药防治的同时可以根外追肥。混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腐植酸等营养液追肥,既能补充树体营养,还能强壮树势,提高抗病力,增强防治效果;
粉剂容易伤害果实外观,所以果实发育后应尽量使用水剂、微乳剂或者乳油类药剂进行防治。

来源 | 大丰收柑橘植保、天天学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