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李雨生|但愿灵光永驻我心

作者简介: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共获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文学大赛奖项38项。著有长篇小说《初恋草原》、散文集《岁月难忘》《生命像一只五彩气球》《怀旧也是一种享受》《岁月留痕》。

但愿灵光永驻我心

我想很多文友都有相同的经历,在创作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诗的时候,往往会被卡在某一个地方动弹不得。为了得到一个精彩的片段,一个不俗的比喻,甚至是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词汇,冥思苦想,茶饭无味,不论干什么,心中总是放不下,甚至在夜里也常常睡不踏实。虽比不上贾岛的“反复推敲”的雕琢,也不亚于苏东坡修改“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辛苦。但是,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或在不经意之间,或在夜晚睡梦之中,忽现一道灵光,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冒出一个非常出色的句子或词汇,于是不管手里忙着什么,甚至是在夜里都要起身拿出纸笔记录下来,不然等时过境迁,那道灵光就会瞬间即逝,再想捕捉已经来不及了。

我在创作诗歌《乡愁》的时候,甚为结尾的太俗而费神。用山水、河流、树木、房屋均缺少代表性,也陷入俗套。用什么结尾,方能显出胶东老家的地方特色?纠结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完成。有一天夜里,忽然“灵光一闪”,一个虽然有些“乡巴佬”,但的确是接地气的句子飘然而来:“冥冥中,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炕桌上摆着煎饼黄酱,还有翡翠似的大葱。”这样的结尾,不用过多地渲染乡愁,寥寥几句,就把山东人的特点写了出来。

年轻时读过一篇文章,说是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在睡梦中偶得佳句,随手拿出纸笔简单记录下几个字。待到天明,再看夜里写下的几个字,如同天书一般,如何也想不起当时写的是什么了。

“灵光一闪”,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

不仅是写作者如此,所有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科技创造的人,都会遇到“灵感”。书画家“灵光一闪”就书写出绝世的书法、美术作品;舞蹈家的“灵光一闪”就闪出了一个惊艳舞蹈编排和超凡的动作;音乐家“灵光一闪”就谱写出恢弘的音乐篇章;科技人员“灵光一闪”就闪出了国之重器,尖端成果,世界震惊。而这些“灵光”,往往都是在夜里出现。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夜里万籁俱寂,喧嚣停止的缘故。这个时候,人的灵魂最为安静,是人与宇宙、与大自然无障碍沟通的最佳时机。往往在这个时候,人的心灵就会得到来自冥冥之中的启发,所谓“神助”即是如此。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为重要。即使再愚钝的人也会有灵感火花的闪现。只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人们任由它熄灭、消失罢了。”

其实“灵感”并不是空穴来风。“灵感”是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思考,经验,甚至是压力的综合体。“灵感”也被称作“灵感思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力的突发思维状态。它包括创意、闪念、开窍、想法,是人们思维升华的结晶。“灵感”来自劳动,来自实践,来自思维,来自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假如一个人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失去人生的活力和动力,哪里还有创造的“灵感”。用“灵光一闪”来捕捉、激发、记录、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灵感”的最终价值。否则,就算有了“灵感”也会被糟蹋、被泯灭、被扼杀,更谈不上服务社会了。

当然,“灵感”并不是常有,它会随着思维的僵化和停顿而消失。只有积极进取的人,才会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思想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就会照亮整个生命,不管生命是久长还是短暂。

我希望自己永远处于思维的前沿,直到生命的最后。我希望“灵光”永驻我心,让我永远处于思维的年轻岁月,使自己永葆思想的活力。

责任编辑:杨志强

THE

END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