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拍黄瓜(散文)
拍几根黄瓜,砸几瓣蒜,盐、醋、酱油、香油拌一拌,一道快菜、好菜。
朋友来了,平握菜刀,“啪、啪、啪”几下子,黄瓜身裂,随即斜刀切去,收拾入碗,三合油调制。简单的一道凉菜,顷刻间完成。而且可以根据朋友多少,随时续拍,随时调拌,快捷便宜,绝不误事,入口清爽。
如果喜欢吃辣,不要紧,油炸一个辣椒即可,浇上去油汪汪的,好看又入味,香辣有加。
关键是吃着爽嘴:大块黄瓜,夹入口中,五味尚未浸进,徒有味其表,黄瓜新鲜尚存。小酒一端,一个字,美!
黄瓜,已经成为须臾不可离的蔬菜之一;拍黄瓜也随之成为餐桌上经常可见的凉菜,高级宴会不失小雅,百姓餐桌人见人爱。可以说男女皆宜,雅俗共赏!
上小学时学过一首儿歌,很有意思,听听:“卖菜!卖菜!什么菜?韭菜。韭菜老,买辣椒。辣椒辣,买黄瓜。黄瓜一头苦,买点马铃薯。昨天买的没吃完,那就买点葱和蒜。光买葱怎么吃?那就买点西红柿。西红柿,人人爱,又做汤,又做菜,今天吃了明天还要买!”从小就学到很多蔬菜的知识。
对,重点是黄瓜。那时候,黄瓜一头苦——瓜蒂部分确实很苦。不过,现在的黄瓜,被“科学”了,早就没有了苦味,取而代之的是从头甜到尾,味道好极了。
黄瓜的吃法很多,凉拌是最主要的。常见的无非是切丝、切片、切丁等等。这些我都做过。
黄瓜丝是人们常见且最常吃的。用菜刀切丝,真的需要操刀技术。先将黄瓜洗净,左手抓紧,手背顶着刀,一片一片切,厚薄要均匀。切完之后,码整齐,左手中三指微微弯曲,扣住黄瓜片,刀微斜向外,右手快速落刀,嚓、嚓、嚓,一股劲切下去直到最后。当然,左手手指要往后移动,技术高没得说,技术差就有得看了。丝不是丝,条不是条,粗细不匀,粗的手指般,细的如发丝,有时还能听到“哎呀!”剌破手指了,有人就说莫非想吃肉了?
还有一句臭白形容:这黄瓜丝跟檩条椽子一样,怎么吃?
还能怎么吃?放口中嚼,再粗还能粗过整根黄瓜?整根的黄瓜水中洗洗,没有水怎么办?手搓巴搓巴,说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歪着嘴就啃,一样吃得美。出门旅游,景区水果价昂,买几根清洗过的黄瓜,一样代替水果,吃起来一样爬山有劲。谁用刀切成丝啊片啊再吃?矫情!
凉拌黄瓜丝也简单,见过猪跑的就会。最复杂的无非是汁料的配制。一种方法是:将少量油倒入锅中,七成热时,放入辣椒粉、蒜泥;可马上接着放入适量盐、糖、白醋;翻炒几下,等各调料溶化,再加入少量味精。冷却之后,再倒在已经切好的黄瓜上,然后滴上麻油,拌匀即可。
黄瓜片一样(包括蓑衣黄瓜,表演刀法的噱头而已),不会或不敢切丝的,自然要切片,厚薄不管,能吃就行。
但是,这里用上但是,还是因为口感。拍黄瓜与黄瓜丝、黄瓜片的口感绝对不同。不信,可以仔细地、认真地、好好地品尝一下。细微的区别,就在那个品字上。品的时候,要眯上眼,用脑子去感觉,去辨析。
大家知道,去饭店可以点到手掰肠、手掰肝之类的荤菜;也可以点到手撕白菜、手掰豆角之类的蔬菜;还有手擀面、手包饺子之类的主食。为什么要用手而弃刀?就因为钢、铁之气息影响了菜肴的原始味道。讲究的人才会吃手掰手撕的菜。手撕的,饭店里还贵呢!
切丝,不好,弃之。更有人图省事,擦丝。请让我告诉你,更要不得。吃过的可能非常清楚,口感实在是不敢恭维。黄瓜的水气被打开,口感顿失,滋味全无,即使用最好的调料,也掩盖不住擦过的铁的生气,不锈钢擦子也不行。
切丁,虽说技术不须太高,但要是切得整整齐齐大小差不多的丁,也需要练过。丁比片、丝的口感要好一些,至少有那种脆生生的劲儿。
至于腌制的酸黄瓜、嫩黄瓜、老黄瓜,那是吃不了或者缺少蔬菜的时候做的事。除了酸黄瓜、嫩黄瓜保留了黄瓜的脆生,尝一尝就是,常吃就不必了。如今,四季黄瓜随时可买,还是鲜的养人。
拍黄瓜,估计是最普及的凉菜,没有技术含量,有胆子就行。
夏日必备,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下酒下饭。看上去就增加食欲,何况还被拍得舒舒服服?
素食减肥,黄瓜绝对是第一首选。不必多想,就看黄瓜的窈窕腰肢,就给人以羡慕嫉妒的感觉。绿美人,身着绿裙,亭亭玉立,不时弯腰扭臀,美妙之极。女人应该喜欢这样的苗条,以为多吃黄瓜就能变成黄瓜一样的身条。
怎么为拍黄瓜美言几句呢?嗯,其蕴含之味可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清脆之感可用“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其拍而食之可用“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诱人食欲可用“人间有此瓜而名不扬”。
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中的饮食文化积蓄了博广的人文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这么说,拍黄瓜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即使一盘名不见经传的拍黄瓜,也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不已。过了吗?非也!
一者,拍黄瓜回归了原始自然的初衷。当初,不就是手拿着黄瓜大啃大嚼吗?后来蘸酱。再后来,有了文明意识,讲究美观好看,色香味俱全,切一切,摆一摆。以至于岁月淹没了简朴的当初,精致占领了餐桌。一个拍,不过是回归了其中一丢丢而已。
二者,拍黄瓜体现了人生追求的简约精神。一道黄瓜,无非是一撮咸盐,一瓣大蒜,一滴麻油,一勺香醋,提味醒神,黄瓜轻装,味道淡雅。背负减重,自然好吃。换言之,我们的生命短暂,在生命的长河中,人们追求的东西太复杂了。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深入,不断无法自拔的境地而不自知。烦扰,纷争,仕途,名利地位,物质利益,无不成为肩上的负担。而“啪、啪、啪”一拍,令人惊醒。到了醒悟的年龄阶段,才明白简约才是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者,舌尖上的文化,让人们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人一生,能否将八大菜系、南北美味、四方饮食全部品尝一次?我看未必。所以说,家常家常,还是家常菜陪伴我们久远绵长。平平凡凡,一道拍黄瓜,抓住家人之心,有滋有味,无比惬意。
第四,还得说这个“拍”字。听惯了拍马这个词,就对拍黄瓜略有抵触吗?错了。此拍非彼拍。拍马是有所求,故作谄词以求得赏。拍黄瓜则是己所欲,生活所必需。这个拍体现了毅然决然,毫无所忌。我拍故我吃,我拍待我吟。所以,果断一拍,“啪!”惊天地泣鬼神,吃货格调不甚高雅,品性如此,岂有他哉!
我说啊,这岂止是大美不言,很多美味只能适用于独自一人细品独咂,摇头晃脑品之、赞之、叹之,个中神态岂能为他人哂笑?不独自一人还能怎地?若嘈嘈杂杂嘻嘻哈哈之热闹场合,再美味的东西,也可能味同嚼蜡。故,食用拍黄瓜,妙在菜外,意在其中。品于心平气和之中,意在烹调五味之外。或在细嚼慢咽中,或于狼吞虎咽时,你会悟出一点什么道理。也许,千人所想,万人所思的绞尽脑汁而炮制的菜肴,厌了,腻了,烦了,忌口了,而不经意间,拍了一个黄瓜,不过是古法之拍今所新翻也,却得到了家人的赞许,急欲食之而后快。冷冷之瓜,暖暖家常,即使读书万卷,庶几能会于心?
四季往复,花开花落,盛衰荣枯,因时而变。今有现代农业科学大棚,逆季节而行,逆寒冬而春,果蔬四季皆备,黄瓜随时可品,任你咀嚼,何等方便。吃黄瓜如此简单,却也是众口难调。讲究人可不是我等粗俗之人毫不顾忌里子面子,张嘴就大嚼大啃。人家必须削皮而小口咬下,抿嘴细细咀嚼。本是绿裙美人却被削成了裸着的白色酮体(真不知黄瓜的脆劲儿还有没有?)。若没有随身带小刀,那也有办法。人家于水管之下,用牙刷仔细清洗,瓜刺被刷来刷去,几乎没有了手感,当然口感也大为降低。
还有讲究的人家,要把黄瓜做成满汉全席上的一道珍馐。盐腌糖渍,醋泡油浸。至于配菜,由着你的性子,想配什么就配什么。桃仁、杏仁、核桃仁,芝麻、花生、黑木耳,皮蛋、鸡皮、瘦肉丝,反正是如同《红楼梦》里说鸡汁茄子一样,根本没有黄瓜的本来味道了。不知道这是黄瓜的幸还是不幸?
依我说,唯有大蒜和小磨香油最是家常,最是正宗,不但保持了黄瓜本味,而且提升了黄瓜的自然味道。要加其它配料,比如花椒油、辣椒油、鸡精味精、黑白胡椒也不是不可以,用有的人的话说,那走的是江湖路数。所以嘛,拍一根黄瓜略略调了,长舒一口气,喝一杯?嗯。何事那么重要?江湖总在胡闹。都去饭店乱吃,我先独自大嚼。
老百姓还能怎样?柴米油盐酱醋茶,粗茶淡饭是我家。它物未曾备完善,但有翠绿嫩黄瓜。不用人装啥文雅,手中菜刀直拍下。只听一声震耳“啪”,弄个凉拌嫩黄瓜。面对尘世繁华,我自冷眼品咂。世事何去管它?做个群众吃瓜!乐哈哈!
黄瓜营养何须细说,而其食疗功效却引人眼球。科学家研究,认为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不仅如此,这种物质对治疗慢性肝炎、抗衰老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适宜于热病患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水肿等等人群的食用。估计,只要不是黄瓜过敏禁忌者,则是人人皆可食用的传神蔬菜。
这让我想起儿时跑到菜园子里,趁没人瞅见,摘一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小跑带颠,偷偷到没人处,把黄瓜往褂子上擦擦,用手搓搓黄瓜上的嫩刺,张口就咬,咔哧一声响,咯吱咯吱大快朵颐。那滋味甜甜的、脆脆的、凉凉的,一个字,爽。应了那句话:买不如要,要不如摘,摘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干看着流口水。刺激之下偷来的东西,就是好吃。这一天精神特别好。原因是少,物资匮乏的年代,啥吃的也不可能多,所以,吃起来格外好吃。
好吃就多吃。来吧,拍黄瓜,抡起菜刀,“啪、啪、啪!”蒜末、麻油、食盐、醋汁浇上,筷子搅拌,装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