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笔记丨8.2 摄影与美术的越界与综合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二节 摄影与美术的越界与综合

后现代摄影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摄影与美术之间的越界、混合与综合。

1.德国画家安塞尔·基弗Anselm Kiefer,在作品中运用照片。

Anselm Kiefer,Les extases féminines (The Feminine Ecstasies), 2013

Anselm Kiefer,Elisabeth Von Oesterreich

2.德国艺术家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代表作:《葬礼》,1988年

“照片是最完美的绘画”。

里希特的绘画直接以照片作为素材,他把照片中确定的影像最后画成一个看上去像是摄影错误的图像。

Gerhard Richter,Beerdigung,1988. Oil on Canvas,200 cm X 320 cm

Gerhard Richter,Kerze I (Candle I), 1988

Gerhard Richter,P18 (Waldhaus), 2018

3.韩国摄影家具本昌Bohnchang Koo,摄影作品模仿绘画风格与表现效果。

“In the Beginning” by Koo Bohn-chang (MMCA)

A fashion photo for Vogue Korea by Kim Sang-gon (MMCA)

Koo Bohnchang. BM 04. 2006. 63 x 50 cm. Courtesy of HK Art & Antiques LLC.

4.美国摄影家乔伊丝·坦尼逊Joyce Tenneson

拍摄主题:人体。

摄影风格:散发出一种宁静、纤尘不染与冥想色彩,拥有一种单纯唯美的画意摄影鲜少达到的精神高度(宗教境界)。有一种神秘感,表面恬静背后,隐藏着激情与超越的渴望。

Joyce Tenneson,Woman and Tulips
Joyce Tenneson,Sonia and Suzanne, 1988
Joyce Tenneson,Alex, 1992

5. 装置艺术作品与照片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

Christian Boltanski,Lumière, 2000

Christian Boltanski,Ombres blaches, 2018

Christian Boltanski,Portraits - Grosse Hamburger Strasse , 2001

6.森万里子Mariko Mori,发明“装置摄影”的说法。

Mariko Mori,Tea Ceremony I, 1994

Mariko Mori,Link, Conceived in 1995 and 2000.

7.摄影在后现代艺术中的地位:

现代主义艺术:讲究艺术的精细分工以及各种样式自成一体的语言系统。

后现代艺术:艺术表现样式上的边缘、中心不断变化。

摄影是各种艺术样式相互接近的最大赢家,是这种变化最大的受益者。

8.杰夫·沃尔Jeff Wall

拍摄主题和展示方式:以广告灯箱的形式来表达“当代生活”。

为什么用灯箱:广告灯箱是20世纪消费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商业宣传手段,是非常典型的具有20世纪时代特征的表现样式。现实生活中的商业广告灯箱以其强烈的发光与巨大的尺寸展示其存在,强迫人们接受灯箱设置者要推销的事物与价值观。这种迅速又强烈的传播效果是沃尔所需要的。

拍摄手法:1.预先精心构思一个折射当代社会生活某个侧面的戏剧性细节,然后去寻找适合的场景或内景,他动用演员按照自己的脚本表演拍摄。

2.通过人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微妙的表情与身姿,点题的道具等展开关于种族歧视、性别、性、暴力、环境、人际交流等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具体场景,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他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社会矛盾视觉化,巨大的灯箱在照亮摄影作品的同时也将蓄意掩盖的社会暗部大白于天下。

4.他的这种对现实生活模拟而得的影像往往比现实生活本身更有概括性,其对生活本质的揭示也更深入到位。

·Jeff Wall,Boxing, 2011

·Jeff Wall,Picture for Women, 1979

·Jeff Wall,After 'Invisible Man’ by Ralph Ellison, the Prologue, 1999-2000

·Jeff Wall,A Sudden Gust of Wind (after Hokusai),1993

·Jeff Wall,Listener, 2015

参考资料:
1.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7:123-126.

2.照片致谢艺术家。

(0)

相关推荐

  • 「艺术伦」艺术·音乐无界限2.0!精选巨匠抽象杰作

    「艺术伦」又來了!在艺术音乐无界限2.0中,我们承接上回话题,透过由周杰伦策划的 「CONTEMPORARY CURATED: ASIA」拍卖专场拍品,继续探讨音乐与艺术的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这一章聚 ...

  • Anselm Kiefer 谈创造

    Anselm Kiefer 谈创造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格哈德·里希特:终究是绘画”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格哈德·里希特:终究是绘画" 时间: 2020-03-19 10:45:00 | 来源: Artdaily 艺讯 > 展事 > 格哈德·里希特&l ...

  • 摄影史笔记丨7.5 摄影的文化制度

    第七章 新彩色摄影.新地形摄影与观念摄影 第五节 摄影的文化制度 摄影收藏: 1851年法国政府开始收藏照片. 192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立之日起就有摄影收藏. 194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设立世 ...

  • 摄影史笔记丨6.5 摄影探索的新成果

    第六章 从<人类一家>到"社会的风景" 第五节 摄影探索的新成果 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纯粹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成熟,摄影家对于摄影语言的把握也非常熟练.部 ...

  • 摄影史笔记丨5.4 摄影联盟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五章 纪实的眼光 第四节 摄影联盟 1.摄影联盟Photo League 时间:1936-1951 前身:1930年成立的纽约工人电影与摄影联盟(第三国际外围组织,主张以摄影为武器, ...

  • 摄影史笔记丨9.1 当代议题摄影讨论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九章 转变中的当代摄影 第一节 当代议题摄影讨论 *当代摄影议题 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摄影融入到当代艺术中,成为当代艺术的的重要部分. 讨论议题:摄影进入当代艺术现场后,就开 ...

  • 摄影史笔记丨7.4 观念艺术与摄影

    第七章 新彩色摄影.新地形摄影与观念摄影 第四节 观念艺术与摄影 背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观念艺术风行,艺术家使用物质.语言和照片来提示艺术家有关艺术与世界的想法与定义:质疑现有的体制化 ...

  • 摄影史笔记丨7.3 构成摄影

    第七章 新彩色摄影.新地形摄影与观念摄影 第三节 构成摄影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许多艺术家开始用摄影创作,把拍摄素材运进摄影棚,组成装置再加以拍摄,这就有了构成摄影(Construc ...

  • 摄影史笔记丨6.6 战后日本摄影的崛起

    第六章 从<人类一家>到"社会的风景" 第六节 战后日本摄影的崛起  1.摄影展览<十个人的眼睛>(The Eyes of Ten)1957 策展人:日本摄 ...

  • 摄影史笔记丨4.4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四章 现代主义摄影的实验光谱 第四节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  1.达达与超现实主义 1.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 ...

  • 摄影史笔记丨9.2 艺术摄影的新探索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九章 转变中的当代摄影 第二节 艺术摄影的新探索 背景:在当代摄影中,一些艺术家与摄影家以自己的摄影实践重新审视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一时的"画意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