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文•文明之人的悲哀1

人性·人文·文明之人的悲哀1

人类最大的需要,根本的利益是什么?人类究竟该追求什么?文化精神究竟该唯物唯利还是以人为本?科学是为人的生存服务,还是贪婪无度,随意发展?是时候好好想想了。

以人为本,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是文化智人的根本利益;和谐的生存关系、活得好、活得久的生存状况是文化智人的最大需求。人活不好、活不下去了,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物质利益有什么价值?活得好、活得久,不可能离开物质联系,但物质利益的价值不是贪婪价值,不是享乐价值,而是生存价值。

最具有生存价值的物质是什么呢?是阳光、食物、空气、水。阳光、食物、空气、水支撑着地球生命,维护文化智人生存。支撑地球生命、维持文化智人生存的阳光、食物、空气、水,是自然完整状态下的阳光、食物、空气、水,不是组成阳光、食物、空气、水的分子、原子,其分子、原子,知与不知,没有什么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是生命都沐浴着阳光,呼吸着空气,有水滋养,花草树木、豺狼虎豹、昆虫飞鸟,无不如此。生物不同,食物不同,各有所需,各有所养。植物的食物是阳光、土壤和水,动物以植物为食,或以其它动物为食。

食物是自然状态下食物,需要是适可而止的需要,自然食物进入活生生的人的体内,通过气化作用,有用的精微留下了,养五藏,生气血,长形体,多余的、无用的东西,排出去。有用还是无用,留下(藏纳)还是排除(泻之),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在不同个体有所不同,在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命阶段有所不同,既有随机性的变化,又有确定性的需要,能补不足的东西有用,该藏纳的能够藏纳;太过多余的东西无用,该泻之的能泻之,如此维持体内气血和、津液和、营卫和,骨正筋柔,形与神俱。

食物中哪些有用、哪些无用,有用的藏纳多少,无用的通过什么途径泻之,因季节寒热而不同,因地域差异而不同,因社会劳逸而不同。这些不同是随机的、变化的、环境影响的,通过五藏六腑的因应协调性机制,在“阴平阳秘”的平衡作用下,有度、有节,顺应生存环境,维持生命之和,即有生命之适的分寸,人才能活得好、活得久。和自然对着干,过多地主观干涉因应协调性,无论个体还是人类整体,都难以活得好、活得久。

生命之和的生存状况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外因,在自然有阳光、食物、空气、水,在社会有人事往来、相互关系,自然和、社会和,生命之和就有了外部条件。二是内因,活生生的人体内的“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有余能泻之,不足能补之,气血精津液动态平衡,和就有了生命的根基。内因,主观理性要维护,不介入、不干涉、不伤害。外因,主观理性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营造和谐的社会,人事以德为本,大家安居乐业,自食其力无生存压力,生活知足自得其乐。

文化精神是文化智人主观理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生存关系的决定者,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文化,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破坏和的生存环境,伤害和的因应协调性;以人为本、仁义道德的文化,“天下为公”、“合和万国”,营造和的生存环境,维护和的因应协调性。可我们却破坏了自然生存环境,在社会提倡竞争、鼓励消费,自然越来越糟糕,社会一直没有安宁。

物质需要是多样的,其生命意义在活生生的人,通过“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多余的、无用的排除去,有用的、需要的藏纳起来,使水谷精微的化生,气血精津液的转化,无太过、无不及实现的。可我们将自己物质化,要规范、要标准,改变因应协调性的随机应变机制。

衣食住用生存价值离不开“适”,适是生命之适,适于生存需要。衣之“适”,在蔽体以适寒温,食之“适”在养气血以适气化,住之“适”在遮风挡雨以护身,用之“适”在储物、加工食物等。衣食住用之“适”,是外在环境之“适”,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主要是由科学等实用性文化生产保障,“适”与不“适”,基本在文化精神。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文化精神,衣食住用永远都不够多、不够好,没有满足,更不要说“适”了。

以人为本,文化精神重视衣食住用之“适”,而且是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观为根本的“适”,是差异性的“适”。人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工作性质不同,“适”的具体要求不同,基本原则就在和的分寸和尺度。和,不是主观理性自我确定的,而是宇宙自然、地球自然、生命自然确定的,地球存在于宇宙,和于宇宙,生命存在于地球,和于地球,人是地球上的生物,唯有和于宇宙日月星辰的运转,和于地球季节气候之变化,和于地域物产之差异,才能实现“适”的文化要求。因此,效法自然,赞天地化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的基本路线。

饥寒交迫损害健康,奢侈挥霍危害生命。人化物了,没有生命意识,缺乏生命智慧,阴阳规律被颠倒,和自然对着干,和因应协调性对着干,就必然是个人“以身发财”,群体“以身发财”,国家“以身发财”。在西方文化精神的熏陶下,人变成了财富机器、经济动物,沦为了科学加工的对象。科学不把人当人,人自己也不把人当人了。

倡导消费、鼓励竞争、奢侈贪婪,是西方文化的致命弱点,是一条反人性、反人类的文化之路,是张扬野性之恶,强化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文化精神,是滋生贪婪的发酵池。数百年走过来,现在人贪婪,群体贪婪、文化贪婪,文化智人这个物种,变成了一个永远吃不饱、永远争斗厮杀的“贪吃蛇”。人不把人当人,文化不把人当人,在科学的解剖刀下,人是细胞、体液、基因,在市场经济的牢笼里,人是创造财富的机器。

人类的历史,饥寒交迫是寻常的生存状况,体内生成了耐饥寒的气化调节机制,在物质利益日益丰富的文化生存时代,把握好生命之“适”的分寸,避免形成贪婪理性,比发展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更加具有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文化,追求活得好、活得久的生命利益和生存价值,强本节用以维护自然和,适可而止以营造社会和,自然和、社会和,文化智人就活得好、活得久。

(0)

相关推荐

  • 物质生活·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养生很简单,日常生活就能做到,无须高深的理论:养生很不简单,要知生命之道,自制.自律,不贪欢,不放纵,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生活是文化人特有的生存方式. 动物.原始人没有生活,没有衣食住用行的文化,全 ...

  • 镜头下隐秘的角落

    (照片被展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摄影是另一种对历史的记录,是另一种对事物的探寻.   摄影本身也是一种媒介,是摄影师想要传递其思想理念的一种工具.   摄影也是艺术,是摄影艺术家用其作品对世界产生追问 ...

  • 人性•人文•文明之人的悲哀2

    在生存关系上,文化最明显.最直接.最具有根本性的生存价值,是饮食关系.饮食关系原本是自然关系,饿则采集狩猎而食,饱则嬉戏娱乐而安,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则变成社会关系了,与文化理性及其价值取向和人的观念.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明与尊重人9.2

    活人不同于死人,更不同于实验室里的标本.活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人都是活着的人,与地球上其它活着的生物一样,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形式.人只要活着,就有多种多样的生命联系. 活着的生物,通过生命之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明与尊重人9.1

    进化精神是文明的必由之路.人性是善的理性,不同于恶的兽性:仁义是爱的情感,虽源于父母子女血亲之爱,但超越了父母子女血亲之爱,是从孝起源,广被所有人的.发自内心的爱.仁有本能之善的根底,是人性的生命流露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3

    和有社会生存关系之和,有自然生存关系之和.社会生存关系和,以自食其力为前提,大家安居乐业,没有你争我夺:自然生存关系和,空气清新.水源洁净.食物天然,没有重金属污染,没有二氧化碳的危害,绿水青山,活得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2

    人文精神的善,野性之争的恶,以生存关系的和与乱为分界,物质利益以及物质实用性文化不是分析善恶,评判人文精神,认识人性实质的依据.文化不是自然,认识和评判文化善恶,必须从文化中走出来,困在文化之中,不知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1

    我们需要认识文化精神,需要重视文化精神,弃恶从善,运用仁义道德的精神实用性文化,促进精神进化,保证物质实用性文化的发明创造和实践运用,具有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文化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让人活得久.终极价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3

    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物质生活的改善很容易,农耕时代,文化就已经具备了衣食住用行玩的保障能力,但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依然是因物而喜,为利而悲,精神因为我唯争而紧张,情感因得失而苦乐.特别是战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2

    "和"需要克制恶念,克制私欲,节俭生活.为我唯争的文化精神,自我价值的理性观念,自私.野性.贪婪,为了自己更好.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为了扩大经济规模.获取更多的市场利益,物质实用性文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1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1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海纳百川有"海"有"百川","和而不同&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