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你家春联准备上了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诗描绘了一幅宋代的春节风俗图: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
这几样东西组合在一起,看着就有浓浓的年味了。
据《山海经》描述,“度索山大桃树,树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能避百鬼”。
妖怪害怕两位神将,于是百姓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门口以趋利避邪。这种桃木板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汉朝,有相关记载言明,桃符是在正月初一悬挂的,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这样一来,桃符就和过年有了直接关系。
神荼和郁垒
桃符
在五代时期的一个除夕,
后蜀国国君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看后很不满意,索性自己题写了一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而前几年,考古学家发现了记载在敦煌遗书上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春联,由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年间。
这一发现将中国的春联历史向前推进了240多年。
虽然第一副“春联”出现了,可它的载体仍然是桃木板。
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以往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春联”的载体也由木板转向红色纸张。
自此之后,春联开始深入民间,走入千家万户。
在春联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个有趣的小知识:
并不是所有春联都是写在喜庆的红纸之上,清代宫中的春联就是用白绢来书写的。
这是为什么?一是当时“尚白”,以白色为大吉;
二是把白绢墨书的门联悬挂于宫殿朱红的柱子上,
“辉映朱扉,色尤鲜丽”,观赏效果更佳。
周汝昌先生曾说,“春联是举世罕有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千百年来,从帝王的宫殿到百姓的家门,从文人的书房到农户的谷仓,处处可觅春联的踪迹。
它早已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春节记忆。
又是一年团聚时,你家的春联准备好了吗?
春联挥毫必备书中:
有赵孟頫之笔圆润而筋骨内涵,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爆竹一声辞旧岁
桃符万户换新春
好景年年好
新春处处新
春光先到门前柳
新岁初开苑内花
有黄庭坚以其点画的借让,把握重心又夸张的笔画,迸发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
年丰人寿福满
柳绿花红春浓
先射翠霞铺天锦
初升红日照山明
篆凝人寿字
花发人详春
有王羲之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东风徐徐辞旧岁
梅花点点报新春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牛尾可操歌八阕
岁初伊始乐三阳
有文徵明之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极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且流露温文儒雅之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勤俭门第生喜气
祥和岁月映春光
爆竹连声乐祝寿
彩灯高照喜庆详
以及横批系列
这套行书春联挥毫必备系列,集文徵明、王羲之、赵孟頫、黄庭坚、名家名帖之字,成行气贯通之联。
一家一贴集成一书,其内容又以类相从编排,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上有力地保证了全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更有详细的分类:
通用春联
丰收春联
福寿春联
文化春联
行业春联
爱国春联
生肖春联
横批
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欣赏、临摹、创作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