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才:下 派
下 派
文/丁安才
题记:时光荏冉,岁月淡去了人们太多的记忆,然而却淡不去我对人生的追求与梦想!
1986年,我作为枣阳县的第一批下派干部、县公安局“第三梯队”的后备干部,被派驻到鄂北一个边远小镇---鹿头镇派出所工作。在鹿头的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放飞了自己青春的梦想,收获了丰硕的人生成果;于千头万绪的纷繁“小事”中锤炼了我人生坚毅的性格。
那时的我还不到24岁,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用农村的一句“时髦”的词来讲,简直就是一个“愣头青”(意即“青涩”、“不成熟”)。下乡报到的那天,我是被县公安局的政工科长用一辆吉普车(当时县局只有二辆吉普车和一辆偏三轮摩托车)送到派出所报到的。一到镇里才知道:派出所的条件十分地艰苦,在当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和办公场所,更谈不上什么单元房了。派出所是暂居在镇政府后面的一排平房,共“拥有”十一间房屋。所里有一名所长、一名外勤干事(在乡镇,那时没有“官衔”的警察,老百姓都叫“干事”或“干儿”。我想 “干事” 就是干事儿的意思吧)和一名户籍兼内勤干事。报到后,老所长问了问我的年龄、毕业院校以及谈没谈女朋友之类的与工作和生活相关联的一些事情。我都如实地一一作了回答。所里也没有开欢迎会,更没有什么“致辞”之类的激励人心的话。所长就随口说了句“我们这里的条件差,就缺象你这样的人才,好好干吧,小丁!”。尔后,我被“安置”到其中一间的平房里(里面没有厕所,是套间,里面接的是一小间厨房,还打的有土灶台)。几名年轻的巡逻队员拿来笤帚、灰撮,慌忙帮我打扫卫生,并按老所长(当时老所长是镇党委委员)的旨意从镇里给我抬来了一张旧书桌,一张东摇西歪的木床和两把掉了漆椅子,并找来废旧报纸将迎面窗子上的两个玻璃扇分别糊住(那时在农村根本就没有窗帘)。因我下乡时带的有一些生活起居用品,诸如被子、脸盆、毛巾、牙刷之类。无论怎样,我总算有了自己的新“家”了。
第二天,镇电影院的负责人老姜听说派出所来了一个年轻的干事,他单独找到我说:“丁干事,镇里有几个'混混’,每到放电影时总是扔砖头捣蛋,弄的电影也放不成了。这不,有半年就没有放电影了,我们现在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了!”。说实在话,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地落后,看电影是农村人不可多得的文化享受和奢求。这还了得!老百姓看不了电影,还要我们派出所干啥 !我立即将这一情况向老所长“报告”。老所长迟疑了一下,说:“那几个'混混’贼的很,可怎么也抓不住他们啊”!我说:“只要你发话,把这事交给我,其他你就甭管了”。老所长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说:“我相信你,你大胆地去干吧”!于是,我和电影院的三位同志一道,依照当时的《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起草了“电影院入场须知”和“电影院放影管理规范”,详细地规定了对违反“电影院放影管理规范”、扰乱放影秩序、无辜寻衅滋事、打伤他人的违法犯罪的行为轻则处以治安处罚;重则逮捕判刑!将上述“规范”放大并张贴于该镇醒目的位置及大街小巷。镇里的老百姓见状便奔走相告,纷纷说:“这下好了,我们又可以看电影了”!之后,我便带领四名巡逻队员,在电影院放映的当天晚上,站在检票口维持入场秩序,进而查找验明有可能滋事的人员;同时,安排相关的村组干部,对有劣迹的可疑人员进行贴靠和跟踪。电影正式放映了,老所长端坐在剧场的正中央。放映前,放映员让老所长讲两句,老所长对我说:“小丁,你就讲吧”!我看了看老所长信任的目光,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借着放映幻灯的亮光,满面通红地宣读起了“电影院入场须知”和“电影院放影管理规范”。末了,我竟然加大了嗓门、加重了语气,仿佛谁违反了“规矩”,谁就是该镇的千古罪人!整个电影院鸦雀无声!没想到在宣读结束时竟引来了全场的热烈的掌声!电影开始放了,因为是露头电影院,我生怕出事,就和巡逻队员及召集的村组干部在影院里来回巡逻。硬是“死盯硬守”,将这场电影给放完了!就这样,连续坚持了一段时间,把电影院的秩序给整治好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农村的水田到了蓄水保秧苗的高峰期。尽管该镇有两个水库,但农民用水仍十分地困难,一些村组常常因放水发生一些纠纷。我清楚地记得:在该镇武岗村,一李氏的已蓄满水的稻田被人挖开了缺口,稻田的水被控干。由于是高温天,秧苗在炎炎的烈日下耷拉着脑袋仿佛在哭泣一般。接到报案,我赶到了出事的稻田,对所挖的缺口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肇事者”所使用的铁铣的左侧3.5厘米的地方有个向外的卷口,宽度为0.5厘米左右。根据这一情况,我挨家挨户的查找“嫌疑铁铣”,果真“手到擒来”。当我把铁铣的“主人”带离村庄带到派出所时,“他”在“铁证”面前乖乖地“就范”,后来被处以治安处罚。老所长高兴地说:“科班出身的就是不一样”!被害人还特意为派出所送来了“破案神勇”的锦旗。
1988年,我和县里其他下派的同志们一道,先后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回想起我在鹿头工作两年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是这里的山水哺育和见证了我成长的全过程;是这里的百姓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个好人、去当一名好警察!在鹿头的两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鹿头的两年,我骄傲地当选为该镇镇人大代表;在鹿头的两年,我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所爱之人步入了婚姻殿堂,而且还有了爱情的结晶!还是在鹿头的两年,我饱蘸激情与心血而写的“稿子”满天飞,实现了“报纸上有名、广播上有声”的梦想。我在镇里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了!在枣阳县广播电台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撰写的征文“广播情缘”还获了个奖呢!
丁安才、静赏流云、姜道阳、一缕清风、北方、余顺亮、王华良:冬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