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凤:怀念青林

  我家的书柜里藏有莎士比亚作品的中文译本:朱生豪先生等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卞之林先生翻译的《哈姆雷特》,屠岸先生翻译的《十四行诗集》及“译解”。这些书,都是我的心爱之物,一直珍藏着。

  其中,卞之琳先生的这一本《哈姆雷特》,更有着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因为这是他老人家亲手送给林非和我的结婚礼物。这本书是该书的第8次印刷本,精装,出版于1958年8月,当时的印数已达9800册。1965年的夏天,他亲手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崭新的样书,交到了林非的手里。此事已经过去了51个年头,他老人家当时的动作和音容笑貌,我至今历历在目。

  能够有这样的机缘幸运,要感谢卞先生的夫人青林大姐。

  青林是一位小说家,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她与林非都是《文学知识》杂志社的编辑,在同一间办公室里上班。她比林非大八、九岁,是位老大姐。她很欣赏林非嗜书如命的劲头,彼此有许多共同语言,相处得很融洽。卞先生的故乡和林非的故乡都是江苏省海门市,林非读中学时,就知道了这位同乡前辈的大名。正因为如此,青林大姐有时会邀请林非到他们家里做客谈天。久而久之,就成了忘年交。

  1964年我与林非相识后,林非带着我去看望青林大姐和卞先生。那时,青林为了写作少年题材的小说,已经离开杂志社,到一所中学当教师,体验生活。其实,见到她之前,我就拜读过她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一篇作品,印象深刻。青林大姐后来告诉我:这篇小说是郭小川先生推荐发表的,她与林非同事之前,曾经在师大女附中任教。师大女附中是我中学时代的母校,彼此之间又增加了亲切感,不过她在那里教书时,我已经毕业离校了。

  青林大姐貌美如花。借用老托尔斯泰形容安娜的一句话来形容她,就是:她的整个脸庞上洋溢着生气勃勃的特殊风韵。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她已过了不惑之年,仍然显得很年轻,面目姣好,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柔和的嘴唇微红,满脸荡漾着笑意,让我觉得她很美,很温暖。那个年代是不许化妆的,化妆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位女性长得好看,完全凭“本色”,“纯天然”。

  青林大姐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为人正直。她长得美,也爱美,喜欢一切美的人和美的事物,从来没有嫉妒之心。她多次对我说过:“美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人人都应该珍惜。”半个世纪过去了,她的这句话,依然经常在我的耳边回响。我很欣赏她的写作才华,也很欣赏她的美丽,我们都热爱文学,有许多共同语言,久而久之,我们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也是忘年交。我母亲只生了我一个,我一直想拥有手足之情,我就把青林女士当成一位可敬、可爱的大姐。

  1966年“文革”爆发,来势凶猛,各个单位的院子里、大街上和胡同里,都贴满了大字报,公检法被“砸烂”,“抄家风”愈演愈烈,有人公开表明要“无法无天”,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能够保护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形势愈来愈乱。

  一个星期日,我们正准备去看望青林大姐和卞先生的时候,他们伉俪突然光临我们的寒舍。青林大姐的神情与过去反差很大,显得很惶惑,手里拿着一个军绿色的布书包。待他们坐定,她也不寒暄,就直截了当地对我说:“我有点重要的东西请你替我保存好。”说着,她从书包里拿出了两个厚本子,递给我,说:“这是我的日记本,记载着我的许多想法和写作素材,我本想烧掉,但是无论如何舍不得,你帮我存好它。”说完此句,她又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大牛皮纸信封,说:“还有这个,是亲友的重要来信。”喘了一口气,她再从书包里拿出来一个小信封,递给我,说:“这是我们家的全部储蓄,共4500元,也请你帮我藏好。我怕他们近日来抄家,特地托你保管。等风声过后,我再取回来,好吗?”(20世纪60年代,我这个大学助教的月薪只有56元,4500元将近我90个月的工资了。)说完后,她如释重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从来没有为别人保存过如此重要的东西。我身居陋室,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人保护我,我有什么能力完成青林大姐的重托呢?可是,她现在的处境比我更差,在她危难的关头,把如此的信赖给予了我,我能够置之不理吗?

  她看我好像有点儿犹豫,焦急地说:“现在,除了你之外,我再也没有别人可以信托了。”

  是啊,我比他们年轻,不是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不是所谓的“反动学术权威”,我只是一个“臭老九”“封资修的残渣余孽”而已。况且,我一向非常珍视朋友对自己的信赖。于是,我便接过了青林大姐交给我的东西,同时把她手里的空包也拿了过来,把本子和大、小信封重新装回到她的书包里,对她说:“青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为您保管好。等您安全了,我就给您送回去,完璧归青。”

  我的家是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斗室,里面只够挤下一张小面积的双人床、一个小型的衣柜、一个两屉桌、一把椅子。我当着青林大姐和卞先生的面,找了一个我自认为斗室中最隐秘的角落,把这个书包安顿好。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对得起朋友的嘱托。

  一年多之后,我的儿子出生,卞先生和青林双双来到我的斗室,看望我和孩子。此时,我的婆母也住在我们的斗室,拥挤的程度可想而知。婆母与卞先生是老乡,这两位老人仿佛不曾留意屋内的局促,谈得很投机。此时,抄家的狂潮已经过去。趁着这次难得的见面,我便把那个用我的旧衣服包裹着的军绿色布书包,交还到了青林大姐的手中,并且不顾她的反对,当着她和卞先生的面,清点了数目。办完了这件事,我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她对我的托付。

  1969年夏天,我们中国传媒大学(当时叫北京广播学院)的绝大多数教职员工,被赶出学校,先去密云县农村,再去河北省张庄,后去河南淮阳中央广播事业局“五七干校”。婆母因为是北京的“临时户口”,已被赶回了南方;林非和卞先生也已被赶走,到了河南省信阳的另一所“五七干校”。我一个人带着不满周岁的婴儿,困难重重。

  在我承受着巨大压力、一筹莫展的时候,青林大姐把她信任的一位顺义大嫂介绍给我。这位大嫂“文革”前是青林家的保姆,“文革”开始后她不敢再出入“反动学术权威”的家庭,回老家赋闲。青林为了帮助我解决燃眉之急,悄悄地把她请回城里,请她帮我带孩子。我只能把孩子全权委托给这位大嫂,忍受着思念之苦,离开了故乡北京。(关于此事,我已在拙文《回眸——文革杂忆》中详述,此处不再赘述。)青林是北京的中学教师,不必去外地的干校,留在北京参加“运动”,照顾女儿。她在学校的处境依然不好,可是只要有可能,她就来看望我的儿子和顺义大嫂,并写信告诉我孩子的情况。

  青林大姐和我之间的友情故事还有许多,限于篇幅,这里所述只是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两段记忆。现在,她和卞先生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珍藏着卞先生的赠书,也时常怀念她。青林大姐,有人一直记得你的善良,你的美丽,你的聪慧,你的才能。愿你安息。

(0)

相关推荐

  • 杨崇和×范景中×白谦慎:一场关于中国山水画史的“再现”之辨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绘画中引入了焦点透视而得以在平面上再现三维空间的世界,而中国山水画家笔下所呈现出的自然又是什么?宋元之后,山水画是否仍然在创新的路上前行,还是陷入了陈陈相因的重复之中?元代之后的 ...

  • 申青林老师是我最早认识的画家之一,也是最...

    申青林老师是我最早认识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好的朋友之一. 申青林老师在画面中没有刻意地经营,笔墨自由地随心而动,笔法自然而朴实地抒写胸臆,看似杂乱无章的点.线,清气润泽,率意自然,充斥着一种舒缓的生命律 ...

  • 当代散文||【不想说再见】◆肖凤敏

    作者简介 肖凤敏,女,汉族,职业教师.自幼喜欢文学,工作之余看了大量的经典国学名著,从去年6月开始,自建公众号"书香可餐"练字,现已有11篇原创内容的文章. 不想说再见 临近中午, ...

  • 河北作家‖【网络情缘】◆肖凤敏

    作者简介 肖凤敏,女,汉族,职业教师.自幼喜欢文学,工作之余看了大量的经典国学名著,从去年6月开始,自建公众号"书香可餐"练字,现已有11篇原创内容的文章,正处于练笔阶段. -作品 ...

  • 【广东】周语轩《那件事》指导老师:肖凤欣

    那件事 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 周语轩 那天,我双手托腮,坐在门前的台阶上,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从我面前走过,猛然间,她的身子摇晃了一下,手中的菜篮从顺势滑落,几棵白菜滚落在地-- 我心头微微一震 ...

  • 【征文】申树凤丨 传承“林平友谊”的使者——李银生同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传承"林平友谊"的使者--李银生同志 □ 申树凤/文 红旗渠建成以来,成为了一条联结山西平顺与河南林县(现在叫林州市)的友谊纽带与桥梁. 年长的同志仔细回 ...

  • 【瑞冬卷•诗词篇】《肖凤诗词六首 》||肖凤

    <当代文学家·2020·瑞冬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2020.11  第80期,总第330期 诗词直播间 瑞冬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 ...

  • 【读文思语】肖凤兰||绵绵深情 铭记于胸

    绵绵深情 铭记于胸 肖凤兰 李仁清<来生还当您的兵一一追忆指导员谢京山>一文,以朴实的笔触,深情回忆了与指导员交往的经历,充滿了对指导员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深情歌颂了我军基层干部的优秀品 ...

  • 倪培翔:江东有才俊,清逸学林称——读《耆年集:陆林文史杂稿三编》兼怀陆林教授

    陆林教授生前枕上授简而编集的晚年论文集<耆年集:陆林文史杂稿三编>,在他弟子的精心编辑下,在陆林兄故去一周年的时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生前陆林兄交待夫人,书出,分赠友人,我忝列其中, ...

  • 【读文思语】肖凤兰||血与火的洗礼

      血与火的洗礼 肖凤兰   李仁清的笫26篇军旅之作,继<解放战争中的五八〇团>的续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五八〇团>发表了.此文的发表,对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有重要意义,是一篇教育 ...

  • 【读文思语】肖凤兰||英雄从这里走来

    英雄从这里走来 肖凤兰 李仁清<志愿军194师与电影<英雄儿女>>一文,字里行间充滿了对志愿军英烈和前辈们的敬仰之情,对先烈的悼念之情.读来荡气回肠,又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净化和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