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演 艺集团

2013 年 12 月 10 日

今年,刚刚成立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不断传来喜讯: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与北京市文化局和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首部走向国际市场的剧目———中国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远赴美国布兰森市白宫剧院驻场演出102场,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媒体竞相报道,观众津津乐道,票房更是“一票难求”。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旗下的民间歌舞剧团倾力打造的精品剧目《花落花开》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这是专业舞台表演艺术最高的政府奖。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旗下的民族歌舞团的男子群舞《戈壁沙丘》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中,从全国56个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一全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奖项。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各文艺团体能取得这样多的零突破,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的,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集团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

对于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来说,2013年4月3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由市属晋剧团、民间歌舞剧团、民族歌舞团和一个民族剧场组建而成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正式以企业身份参与文化市场竞争。运行几个月来,演艺集团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充分激发了活力、实力、竞争力,精品剧目好戏连台,舞台艺术风采激荡。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改革激发活力精品好戏连台吐故纳新增强内生动力呼和浩特市原有晋剧团、民间歌舞剧团、民族歌舞团3个文艺院团,前两个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获得过不少的荣耀。伴随着改革开放,百姓们的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原有院团演出经营与群众对文艺演出的多元化的需求渐渐脱节。一面是红红火火看演出的热闹场面,另一面则是艺术团演出市场日渐萎缩,个个经营惨淡。缺乏创新,硬件匮乏,设备老化……过去剧团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将这3个艺术院团困于无奈与尴尬的境地,发展步履维艰。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各院团再继续固步自封,互不为谋,生存将难以为继。进与退,变与守成为艺术团的管理者们思考的问题。

2013年4月3日,由市属晋剧团、民间歌舞剧团、民族歌舞团和一个民族剧场组建而成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正式成立,主要从事艺术演出、营销、演艺文化衍生品开发和销售、剧场经营、文化教育咨询、广告及文化活动策划、会展服务、文化产业投资等工作。

演艺集团成立后,迫切需要解决院团资源分散、各自为政、难成合力的问题。先给严重影响院团运行效率的内部机制治治病。如何对症下药?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彭飞介绍,集团经过调研、走访,针对所属3个院团共性和差异,分别对各院团展开考评和测评,“好的扬,差的贬”,树立榜样,互找差距。同时让集团300多名演职人员清楚了解各团发展水平、取得成绩以及存在问题,在集团上下形成公开评比、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戏曲院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年轻演员缺少独立承担剧目机会,容易导致戏曲院团人才断层,传统技艺后继无人。针对这种局面,集团组织院团公推公选5—7名专业技术水平较好的年轻演员,确定剧目和老师,以老带新拍戏,形成年轻演员争着拍戏,抢着上台,人才、剧目梯队化发展的局面,一批优秀年轻演员脱颖而出,演职人员干劲十足。民族剧场划归到演艺集团,让院团有了演出阵地,但剧场演出数量少、剧目老、管理差,没有知名度,缺乏吸引力。

改组后,集团一方面增加演出场次,另一方面收取观众意见书和演出评分表,以此为据,不断改进剧目,贴近群众。同时,学习大剧院管理模式,建章立制、专人专岗、实行目标化管理,对现场及舞台演出实时监控,提高剧场管理水平。在演出管理上,集团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统一为各团下达任务指标,确定基础演出场次和剧目,并在完成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多演出多补贴分成,形成了争先恐后深入一线演出的良好氛围。以院团为基础,以集团为依托,资源的优化整合,激活了院团的“内生动力”,解放和发展了艺术生产力。

截至目前,演艺集团各院团参加惠民下乡演出、周末大舞台剧场演出达250多场。创新模式扩张海外蓝海创作精品剧目和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始终是集团艺术创作的中心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如何创新“走出去”的形式和渠道,让世界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进而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采取移植、引进、联合等多种方式,把创作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艺术精品融入到整个演出市场体系里,力求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先进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艺术全方位展示出来,增强剧目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创新走出去模式,扩张海外蓝海,形成真正的现代演出市场主体。

而《马可·波罗传奇》作为推出的首部剧目赴美演出,正是该集团强强联手、整合精品内容与优质演出平台战略,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次成功试水。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走百老汇经营模式的演艺公司,于2009年收购了白宫剧院及其基础设施,为的是中国的剧目可以不用通过外国代理人直接面向美国观众在美国演出。正是看中了天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决定“借船出海”。几经考察论证和对剧目的审定,今年4月,天创公司与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共同投资《马可·波罗传奇》一剧。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协调美国布兰森白宫剧场为剧目提供了驻演3个月的机会,并负责制作营销剧目;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北京天创文投有限公司对剧目进行投资;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负责剧目的排练演出。

四方强强联手的组合确保了剧目在进入国际演艺市场时所必须的资金规模、制作品质与销售渠道,一条从创意制作到运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就此形成。布兰森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南部,是继纽约和拉斯维加斯之后美国第三大演艺中心。每天,这里有90多场音乐、魔术和戏剧在上演。而8月到11月的3个月期间,只有《马可·波罗传奇》这一台剧目来自东方,演出的主力是刚刚转制的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8月9日晚的布兰森白宫剧院里,大型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首场演出异常火爆,能容纳千人的剧院座无虚席。全剧以蒙古族歌舞为基础,融合舞蹈、杂技、魔术多种表现形式,场景横跨亚欧大陆,有水上城市威尼斯,富饶辽阔的草原,宏大森严的元朝宫廷,秀美富丽的江南水乡……剧中神奇的指南针、柔美的丝绸和工艺高超的工匠们也令观众赞叹。恢弘的舞台设计,逼真的灯光音响,梦幻的前置纱幕,跌宕起伏的剧情,飘逸遒劲的舞蹈,雄浑悠远的音乐不仅给美国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而且也让他们领略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布兰森市长瑞安尼·普雷斯利观看演出后说,这部剧既有观赏性又极具内涵,它能够直击人心,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帮助我们真切地了解到我们热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这部剧作提供了一场壮观的、宏伟的、神奇的视觉盛宴。它的确是一部适合所有观众观看的作品。”白宫剧院销售、市场、公关总监帕姆·克拉奇菲尔德说。“全剧追求立意高远,积蕴深厚,给人以荡气回肠的视觉听觉冲击和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来自《香港商报》报道。在白宫剧院的每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会起立鼓掌,久久不肯离去。当地人甚至希望,这部新剧目以及它所拥有的技术革新,能在未来几年内对布兰森的演艺市场带来长远影响。对于《马可·波罗传奇》的成功,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彭飞认为,“制作上大手笔,迎合了美国观众爱好;高科技的运用,走向国际舞台必须具备的要素;剧目本身的影响,主角人物在国外被人们所熟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更完美。”

《马可·波罗传奇》是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与北京市文化局和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的成果之一,对民族演艺集团来说意义重大。

“演艺集团凭借着自身的演出实力和渠道资源,选择和以原创能力见长的天创演艺合作,并经由天创演艺之手,将这一剧目走向市场并出口海外,这种运作模式在全国还是首创,这不仅为集团今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了一次有益地探索。”彭飞说。据悉,12月13日至14日,《马可·波罗传奇》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12月21日至24日,在乌兰恰特保利剧院的演出都已排期。打造精品躬行文化惠民与其他文化企业相比,演艺企业更具有特殊性,除关注经济效益外,其作品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白洁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单纯发展演出产业、换取经济效益,而是要为社会、为时代鼓与呼。把高品位的舞台精品奉献给普通百姓。”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佳作。10月26日,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携《花落花开》参加“十艺节”并喜获“文华剧目奖”,是对这一剧目的最高肯定。如果没有亲临现场观看过,恐怕谁也不会懂:为什么一部地方二人台剧本七易其稿,从创作剧本到正式首演历时6年之久,累计总投入近90万元。而看过它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部戏抓住了我的心,高潮一个接一个。”至今,《花落花开》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演出432场。每一场演出,都是掌声雷动,观众流着热泪久久不肯离去。

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旗下民间歌舞剧团演员们倾力打造的这部《花落花开》,从一起蓄意制造的车祸展开,通过对剧中主人公月清的刻画,颂扬了当代中国农民善良、勤劳、坚强的美德。从传统来讲,二人台的生存土壤在农村。一些小题材、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就可以成就一台戏,由于它的诙谐幽默、生动活泼,颇受基层百姓的青睐。《花落花开》就是在传统二人台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不但内容上更富时代感,形式上也做了变革,歌剧、舞蹈等高雅艺术的成功介入,使整个剧目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而它对中国农民善良、勤劳、坚强的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女性果敢、独立、敢爱敢恨的精神品质的赞扬、肯定和歌颂,激发起人们心灵深处对人性中的真善美的渴望和信赖。演职人员们无论是在农村牧区,还是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剧院,都能和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观众引发共鸣。《花落花开》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使社会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真实性和审美性相得益彰,这也成为其既被专家赞赏、又受群众喜爱的关键所在。编剧柳志雄说,这部戏是他用眼泪写出来的,主人公月清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他就是要用最平凡的人,和看似最平凡的事,来反映人性中不平凡的真善美。国家一级导演李维鲁看到剧本后,认为这是一部反映人性光辉的戏。彭飞认为,这部剧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将艺术的触角伸向最基层的百姓,正是因为更坚实地扎根民间,才获得了更强、更多的生命力。惊喜接连不断。

11月11日至14日,从全国280余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的56个舞蹈作品、1000多名舞林高手云集贵阳,在“荷花奖”舞台一决高下。“荷花奖”作为中国舞蹈最高奖,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的舞蹈精品。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男子群舞《戈壁沙丘》表现了远处的驼铃惊醒心中的草原,饮一口奶酒如此爽口甘甜,捧一把黄沙干枯了谁的心田,到梦醒时分再也找寻不见绿色的地平线、草原戈壁、戈壁沙丘的情景,舞者传递出保护绿色家园的呼声,最终征服评委和观众,获得“荷花奖”最高奖项作品金奖。这次大赛上,内蒙古舞蹈家协会选送入围共有8个作品,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就占有4个,其中独舞《姥姥的身影》、《赛拜努》,双人舞《遥远的图腾》获得十佳作品优秀奖。为不断推出精品剧目,集团制定了各团一年创作一部大戏,储备、筹划一台剧目的目标。正在创作的作品有大型现实题材二人台《万家灯火》,计划于年底推出;反映我国航天事业的民族题材戏《遥远的额济纳》第二稿正在修改中;反映廉政题材的另一历史剧《巡城记》也在修改中,还有多部传统剧目也在修改和排演当中。文化体制改革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让院团焕发了活力,精品剧目硕果累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13年,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荣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节剧目“金奖”,编剧、导演、舞美等分获5个优秀奖;由民族歌舞团创作并排演的舞蹈《遥远的图腾》、《姥姥的身影》双双荣获自治区第十届艺术创作萨日娜奖;民族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海霞,获得2013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冠军”和“月冠军”;歌舞团青年歌手李军参加2013美丽中国大型音乐展,作品《老父亲》获词曲金奖……这些昭示着演艺集团蓬勃发展的无限潜力。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的改革步伐已经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但在他们心中,改革、发展将是不变的主题。“这仅仅是个开始,改制后的演艺集团,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剧目不断地呈现,我们的演出水平会越来越高,节目质量会越来越好,所考虑的受众层次也会越来越广泛。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所有演职人员的目标。”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总经理白洁对未来信心百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