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钱学森先生论“何新之树”

钱学森论何新的辩证逻辑思想

(1985年在全国思维科学研究会上的讲话)

“辩证逻辑”是什么? 讲讲道理比较容易 ,具体运用就不那么容易了,用不好会犯错误,原因是没有形成规律。

作为思维科学基础的辩证思维理论如何进一步规律化也是抽象思维学的一项艰巨研究任务。关于这一点,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何新同志的文章得到启发:

我想如果把集合论的二维平面 venn 图加以发展,引入时间,形成三维的结构,成为枝干有粗细的“树林”也许有可能引出“数理辩证逻辑” 使辩证思维规律化。只有到那时,辩证思维才真正进入抽象思维学。

再有一点,不知道对不对?

就是形象地讲,抽象思维好像是线型的,或者分校型的,这是它的特点。

这联系列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计算机。

因为一切逻辑思维的东西都可以上电子计算机, 都可以用电子计算机宋代替人的劳动。

现在电子计算机的最大作用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他可以代替人的抽象思维,但不能创新科学技术。

不久前 胡世华同志说了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图灵机(Turing Machine)就是这么个东西。

我—想 ,对了。许多同志把图灵机讲得神乎其神,实际上,图灵机是代替不了人的,因为图灵机能够做的,就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这一套。

人的思维比这个范围大多了,我们搞思维科学的必须明确这一点。 Turing有贡献,但是我们把图灵机说得那么万能,也不妥当。

钱学森论何新逻辑树的信件

以下信件收录于《钱学森书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钱学森先生致何新同志的第一封信】

何新同志:

四月五日来信和尊作均收到。我对哲学和逻辑学都是外行,有时想想这方面的问题,也只是业余爱好而已。您来下问于我,不敢不答,谨述所见,敬请指正。

(一)黑格尔的东西诚然是倒立的,把它顺过来,他《逻辑学》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总结,即人思维的规律。这里面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叫逻辑学。正如历来承认的,他的逻辑高超之处在于是辩证逻辑。但多少年来,辩证逻辑未能像形式逻辑那样严格整理成数理形式。

(二)科学技术当然要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当然会涉及到辩证法。科学家也有科学家的办法,也就是用微分方程,把形式逻辑用于某一瞬间的关系,即:

Dxi/dt= fi(S1,S2,…Si…,Sn),i=1,2…,n

解出这组方程,就得到Xi(t),即事物随时间的发展过程。全过程就包含了辩证逻辑。所以微积分的应用使科学弥补了形式逻辑的局限性,而取得飞跃的发展。

(三)当然辩证逻辑如何数理化的问题仍未解决,您的“历史概念集合”是一个创见,我赞成。

(四)但我认为您应该把集合论的Venn 图扩展到三维空间成为“何新树”,也就(是)把一个时间Venn 图作为“树”的横断面,以时间顺序把横断面一层层架在时间座标上,再把外表联起来。当然这“树”可能不同于自然生长的树,不同“树”的“树枝”会在“上面”结合起来。这一设想得之于上述(二)之把形式逻辑用于事物的某一瞬间的关系。

(五)有了“树”,数理的辩证逻辑学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拓朴学建立起来了。

因此我想您所开创的历史概念集合是有生命力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通讯》我有,心想您也许要保留这一期作为以后用,所以奉还。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2.4.17

又:您研究过Godel 定理吗?我想用“树”能解决他的难题,HiLbert (希尔伯特)也将得救。

【钱学森先生致何新的第二封信】

何新同志:

近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胡世华同志来信,涉及“何新树”的问题,兹抄录奉告:

“何新的文章我没有看。关于您说的:'把Venn 图的概念扩大,加上时间坐标,……,再用拓朴学研究'树’,是否可以把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数理化?这是否有道理?’我认为可以,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这样做的人似已有了,只是他们没有说这是'把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数理化’,应进行的具体的数学研究也进行得还很不够就是了。

例如A.N.Whitehead 在TheConceptofNature(Cambridge,1926)就建立了以'event’为基本概念的理论,数理逻辑家R.Carnap 称之为Theory of events(Ereignisth—eorie)。采用了作者所说的method of extensive abstraction,就把您要求的内容十分自然地包含进去了。更详细讨论这问题的是他的另一本书,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Knowedge,an Enga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Knowledge,1925。”

胡世华同志还指出Carnap 的又一本书Abribder Logistik 也有应用逻辑部分,与我们的问题有关。但这部分学问懂的人少,搞不动,也就未受重视。

何新同志:我想胡世华同志的这些意见很有用,看来您要做的工作已经有了开头,问题是要吸取这些有用成果,把它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再一次把倒立着的东西顺过来!您要办的事是大有希望的!

但我也以为完成这项工作,光您一个人也难,不知您找到了同道没有?总要有几个人的研究小组才行。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2.7.9

何新同志:

二月二十八日信及大作《论概念思维与逻辑结构的客观基础》都收读了。您文章的一些内容前年通信中似已出现,现在是进一步发展了。

我完全同意您关于主观逻辑与客观逻辑的论述,我在前年(见附呈抽印本)[1]也是这么说的。关于主观逻辑,即人的思维规律,核心问题似为数理化。目前只有所谓抽象思维有数理逻辑,而更复杂的形象(直感)思维和辩证法就没有数理化,也就不能上电子计算机。所以我以为现在还要攻下形象(直感)思维和辩证法的数理化,您以为如何?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5.3.7

[1] 指钱学森同志《关于思维科学》一文,系钱学森先生在中国第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上的开幕词,文中介绍了何新的研究。见《自然杂志》第6 卷第8 期第563 页。

【发表说明】

所谓“泛演逻辑”(DTL-UEL系统),是描述和分析、研究人类思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概念系统——”历史概念集合”的逻辑系统。

何新认为:这种概念系统具有一系列特殊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而这种逻辑关系和结构具有动态演化和非对称(兼容矛盾命题和悖论)的性质,从而超越了古典形式逻辑和近代数理逻辑所定位的静态概念类集的传统论域。

何新认为:在此种概念系统的基础上,可以构造一种新的逻辑类型——“泛演化逻辑系统”,简称“泛演逻辑系统”(UEL系统)。这部分内容所涉足的乃是逻辑学中一个崭新而独特的,至关重要的新领域。

何新的上述发现——是他在1970——1980年代的工作中完成的。

1979年春由于提出这一新的逻辑观点,何新被邀请参加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一次逻辑理论研讨会”。但他所在的大学拒绝批准何新赴会,于是何新毅然退学。参加会后何新回到北京,不久应聘被破格聘任中央财经大学古汉语教研室教员,次年调入中国社科院科研组织局任学术秘书。从此而开始了何新不同于一般学者经历的传奇性人生。

1982——1984年间,何新把他陆续发表的有关泛演逻辑的系列论文,送交中国思维科学领域最权威和著名的系统工程学家、思维科学家、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教授审评。

何新的泛演逻辑理论引起了钱学森先生的高度关注。钱学森在中国第一次思维科学讨论会的开幕词中专门介绍了何新的研究。钱学森先生还多次写信给何新,充分肯定了何新的发现。

钱学森先生将何新发明的“历史概念集合”的概念演化树,命名为“何新之树”。(这些信件已经全部收入《钱学森书信集》,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

何新在2005年出版的《泛演逻辑引论》一书中说:“ 我认为此书乃是我生平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一个民族,要想从历史上站立到世界的前列,就必须首先从哲学上站立到当代世界的前列。这一点,是培根以来的英国历史、卢梭以来的法国历史、康德以来的德国历史所证明的。“

何新说:

”在亚里士多德创立古典逻辑,培根创立“新工具”(归纳逻辑),布尔、弗雷格创立布尔代数和数理(符号)逻辑以后,作为一个中国学者,我为自己能发现一种非对称的新逻辑工具而感到自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