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十二分题的盖头,你掀开了吗?
宝剑磨砺出寒锋,多少春夏复秋冬;
无限殷殷和期许,总待来日傲长空。
历史考试的12分题,也叫历史小论文或开放性试题。近几年高考,这类题体型丰富多彩,设计精巧,年年创新,年年“变脸”,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也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是历史高考区分优秀与平庸的一个分水岭,对中学教师也是一大挑战。
一、高考历史十二分题失分原因举隅。
1、材料审题不全面。审题不全面是任何考试中学生回答问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审题要求审清题目的五个方面:提示语(结合所学,概述,比较等等)、限定语(时空)、中心词、答项和分值等等。有的考生在没有理清题目的意思或者题目没有全部看完就开始作答,答案自然是说《聊斋》道《聊斋》,乱答一通。
2、材料归纳信息不全。高考历史十二分题是由历史文献资料、表格图形数据、历史地图等组成的综合题目,要对这些综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类材料分析题综合了语言逻辑知识、数据统计知识、识图读图知识等,多数考生在分析这些题目时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历史内容的误判,从而影响最终的答案。
3、不能抓大放小,不能提炼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观点。(如果题目要求选一到二个观点阐述,一定要选自己比较熟悉的回答。)
4、史论结合不够。这种题目最重要的是史论之有机结合。首先论点要正确,其次论据要合理充分。很多同学答题时,抱着“死就死”的大无畏心态,没有逻辑,思路混乱,论证材料不符合提炼的观点(注意:这是十二分题的主要失分点,也是高手和低手的区别点。),总是以胡乱拼凑为主,结局自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二、十二分解答的一般技巧和步骤。
十二分题看似云山雾绕,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是指历史学科考察的基本功能。
据我多年的教学思考和反复琢磨,我以为大多数开放性试题,虽然形式多变,题型丰富,其实要解决的不外是三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如何理解认识”,不同的题目考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当然,这只是一个答题思路的启迪,需要同学们在学习和思考中活学活用,切忌思路的僵化。
要答好历史十二分题,一般要遵循下列步骤:
第一,先初审题目考察的要求,找到中心词,带着问题进入材料;对材料分层分段,提取有效信息;提炼论点,论点一定要结合题目中心,观点明确,突出主流,符合题意,结构完整,表达精准。
第二,多角度用丰富的相关史实来论证论点。最重要的是论据要论证自己提炼的观点。所谓多角度要求问题的阐述要全面。比如,按时间顺序;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当时和长远、中国与世界等。注意论据的简洁、明了和有效三原则。
论据一般要注意三点:一是合理充分;二是紧扣中心词;三是回归历史。切忌胡乱作答和经典废话。
第三,在充分审题的前提下,组织答题,遵循“论点+论述+总结”的答题三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