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缠论线段的来龙去脉(完)
限11月11日和11月12日两天,可提前预约咨询加Q群: 799925876
一直以来,线段是缠论学习拦路虎,绊脚石,多少人因为线段搞得晕头转向,在缠途中迷失了方向。线段也是缠论界历来的纷争之处,缠论群里80%的口水仗都是因为线段引起的。今天就来细说一下缠论中线段的来龙去脉。
笔段是缠师进入的量化走势的最基础的,也是最能够精确化处理的,有明确定义的,最方便新人学习掌握的,可谓是缠师手把手的,精心为大家打磨的一把黄金手杖。从缠师行文的篇幅来看,后期很多文墨都集中在笔段的细节方面,缠师想给出一套比较完备的量化基础来,越是基础的,细节的东西,也是繁琐,当然并不是简单的一个量化规则,而是笔段的每一个定义的细节,都反应了对低级别多空上方的攻守变化转折的过程描述,从笔的K线数量要求,空间要求,线段的破坏情况分类,每种分类下的多空含义,每个细节都凝聚着缠师的智慧。
于此同时,笔段作为递归起始的A0,也打破了走势和中枢递归定义的嵌套怪圈。但我更倾向于笔段是对短期多空双方斗争的一个精确刻画,笔,分型,中继or转折,延伸出线段,然后笔破坏,线段破坏,微小级别的多空双方较量。
线段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缠师在给大家讲解缠论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成型的,从引入线段,提出线段基本定义和要求,到利用线段特征序列精确刻画线段,是一个循循渐进,逐步求精的过程,从开始的模糊定义到后来的精确化定义,最终形成特征序列为核心的判断方法,最后详细论述了线段形成过程的心理意义。按照这个路线来把线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就不会被线段所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缠师所包含线段论述的文章都找出来,然后按时间顺序来一一阅读,这样下来,线段也就不会有什么困惑了。
我们在缠师所有文章列表中搜索“线段”,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就可以大致得到缠师构建线段的时间脉络,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缠师对线段的定义是有些差别的,线段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并不是一下子就是它最终的模样,有一个循循渐进的进化过程,大多数人接触线段都是以最终特征序列的模板入手的,然后又被前面一些东西混淆,所有的东西混在一起,就脑子一团浆糊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其实,最靠谱的,就是自己去理一下,一切都会明白。
有搜索结果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缠师引入线段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通过实际K线图初步引出线段
在2007-05-23到2007-06-21 这一个月时间,缠师连续发表教你炒股票53-61课,这些课程以1分图的K线走势为素材,以实际图解来给大家分析走势,在这个过程中,缠师把构成最低级别中枢的最低级别以下的高低点叫做线段,这个叫法有点类似于中学所学的,平面上两点和它们直接的连续构成线段,而这里的只不过是因为有时间序和高低,因此,线段其实就是高低点的连线。而这种高低点是按照什么逻辑划分得来的,缠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根据实践标号过程中,给出了一些标号成立与否考虑的具体思考,这个典型的可以参考第57课:【宝宝学缠】 第57课 当下图解分析再示范
主要还是线段区别于有结构(中枢)的高低点(走势)的一种特殊叫法,换句话说,对于有结构的一段高低点走势叫趋势或盘整,它必须包含中枢;而在最低级别以下的一段高低点走势就叫作线段,更通俗一点就是一段高低点。而这个高低点如何划分,主要是通过力度强弱变化。这个时候还没给出具体的标准,只是大概说这里不够强,类似含糊的说辞。而后来的特征序列,就是一种精确刻画力度变化的好方法。特征序列分型是否形成,以及特征序列破坏的两种情况,都是力度大小的不同体现。
58课也有类似的讲解,但也只是就具体情况从力度上做一个局部讲解,并没有具体给出什么是线段的定义来。
59课依旧如此,缠师想通过实际K线走势来告诉大家,线段是什么样的, 让大家自己去体会总结如何划分线段,这种带有启发式的教学,有点类似于欧美的启蒙式教学。而我们国人思维惯性就是习惯接受一些具体的规则程式化的东西,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来做,这个划分标准是如何得来的,考虑了哪些因素从而得到这个标准,这套线段抽象出来的具体过程的思维方式方法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不单是学会什么是线段,如何划分线段。
第二阶段: 通过草图给出线段的初步定义
这个阶段又分为3个小阶段:
2.1 抽象出线段常见典型情况加以区分
2.2 给出线段的初步定义和线段分解定理
2.3 澄清线段划分和走势划分的区别
其中2.1和2.2是互为参考的,图文并茂,只是缠师先把图给出来了,后面看了2.2部分内容,缠师前面所画的草图就明白了。至于2.3,缠师专门画图澄清并且大幅文字讲解,很是详细。但却是很多新人在学习线段过程中最常犯的一个致命错误,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学习缠论,不能只看108课,108课只是构建起了基本骨架,其血肉细微之处,缠师在解盘和其它文章里都有详细全面的讲解。
2.2 给出线段的初步定义和线段分解定理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需要强调一下,缠师在行文过程,经常使用线段这个词,它具有两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环境来具体理解。起初的含义只是泛指平面图上的两个高低点连线,这种泛指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词汇。 而后一种则是作为缠论技术分析理论的一个专用名词,和缠论里的笔一样,“笔和线段”,这里的线段是有具体定义和划分规则的。比如 在62课就出现了线段该词一词多义的两种用法,注意下图红圈 圈出的“线段”一词的具体所指,整个缠论行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和词汇,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具体理解。
“至于图8,就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而图9,就是线段破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 这是在62课首次较正式提出“线段”名称,并给出了线段和线段破坏的基本形式,这里不再像前面课程中比较含糊的说辞,比较正式的给出了分型、笔、线段这些缠论中的基础术语,为后期进一步明确线段定义和线段的标准划分开了个头。
至此,缠师依然没有给出线段划分的标准,当然,参照上面给出的基本形式,我们可以隐约懂得了线段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缠师给出了基于线段破坏来划分线段的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有了这个定理之后,我们判断线段,再去看缠师画的草图就会豁然开朗。在学习这个定理之前,必须先弄明白两个概念: 线段的笔破坏和线段破坏,这两个概念对于线段划分初级版本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有位叫袖手旁观的网友理解得也不错,线段必须要被破坏才算结束,但必须要强调的是,线段必须要被线段破坏才算是真破坏,单纯的一笔是不能破坏线段的,这就避免了一些特偶然因数对走势的干扰。” 这是缠师在64课中强调的线段结束的标准。【宝宝学缠】 第64课 去机场路上给各位补课
这个线段破坏标准其实就是线段划分的标准,线段被破坏,就是线段结束。但是线段被破坏有两种程度,一种是线段被笔破坏,另外一种是线段被线段破坏,只有当线段被线段破坏时,才能确认线段结束,笔破坏只是狠狠地捅了对方一刀,但并不是100%的保证一刀毙命,没准对方来刀更狠的,先把你给干死了。下面在65课,缠师给出了笔破坏和线段破坏的定义以及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
1. 笔破坏
有了笔,那么线段就很简单了,线段至少有三笔,线段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
对于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d1g1d2g2d3g3…dngn(其中di代表第i个底,gi代表第i个顶)。如果找到i和j,j>=i+2,使得dj<=gi,那么称向上线段被笔破坏。
对于从向下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g1d1g2d2…gndn(其中di代表第i个底,gi代表第i个顶)。如果找到i和j,j>=i+2,使得gj>=di,那么称向下线段被笔破坏。
很多人一看到字母数字一串的数学表达式就蒙,不妨自己画图标一下,这样就清楚很多。d1g1d2g2d3g3…dngn 这些高低点就是构成线段的每笔的高低点顺次节点顶底标号。如下图: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j>=i+2的论述,j=i+2的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线段延伸不断新高(新低)过程中,后面一笔直接破掉前面的高点(低点):
j=1+2 这种直接笔破坏比较容易理解,那么 j > i+2 这种笔破坏的情况就很容易被忽略,这种情况又分为两种小的情况,都需要特别的主要:
1) 最高(低)点后续直接一笔形成笔破坏
这种j > i+2 的情况不是直接破坏前面最近的一个高点,并且对于向上线段的最高点g5而言,它的次高点不是相邻的前高点g4,而是g2, 这个时候d6虽然与g4有缺口,但d6低于前面整体的次高点g2,这时候也称为下笔g5d6破坏向上线段d1-g5。 这种笔破坏情况容易被人忽略,在后面基于特征序列标准划分的时候,这种情况也是属于第一种破坏的,这点也是线段划分中需要特殊注意的情况。
2) 最高(低)点后多笔后形成笔破坏
另外一种 j > i+2的情况也属于笔破坏,如下图所示:
这种情况下,笔破坏的出现并不是在最高(低)点后接下来的一笔直接发生的,而是其后若干(大于等于3)笔后出现的笔破坏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后面的基于特征序列的线段划分标准下,属于存在缺口的第二种情况。
2. 线段破坏
在弄清楚笔破坏之后,线段破坏就会容易理解一些。 先看下线段最基本的要求:“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这个前提在前面可能没有特别强调,这里必须特别强调一次。线段至少有三笔,但并不是连续的三笔就一定构成线段,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左边连续3笔且有重合就是基本的线段,而右边虽然是连续3笔,但这3笔之间并没有重合,所以这种情况就不构成线段。
当然,在有重合的情况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3笔不创新高或新低,就是第一笔包含第三笔的情况,这种情况缠师没做特别说明,也是满足上述基本要求的,暂也作为线段来处理。
“由上面线段被笔破坏的定义可以证明: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这里说的线段被破坏,就是真正的被破坏掉,也就是线段结束的意思,和线段被笔破坏是两个意思。我们来看一下线段被线段破坏的情况分类:
第一大类: 第一笔出现笔破坏
这种情况又分为第三笔新高新低 和 第三笔被第一笔包含
上图左边是第一笔直接笔破坏,然后第三笔创新高新低,其实就是第一种破坏后延伸出新的线段,这个时候是一定能够确认前一条线段结束的。
上图右边是第一笔直接笔破坏,然后第三笔被第一笔包含,这种包含情况未能新高新低,其实是一种未定的状态,但是按照当前这个线段分解定理,也是满足线段破坏的,也是确认前一段结束。后面缠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补充:当后面走势突破第一笔的高低点后,才确认是前一段线段结束,或者前一线段延续,当然这是后话,按照当前定理是ok的。
如上图所示,绿色圈内出现第一笔直接笔破坏后包含第三笔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后续走势未突破第三笔范围前(浅蓝色方框内),属于情况未定状态,当后续走势突破了第一笔的范围后,就可以确定是前一段延续,还是前一段结束。
当然这种情况在后面的基于特征序列的线段划分标准下,因为存在特征序列标准化,会进行包含处理,因此这种情况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第一大类: 第三笔出现笔破坏
在这个线段分解定理下,上面两种情况都是属于线段破坏线段,都可以确认前面的线段已经结束。但是这种情况如果按照后面的特征序列标准来看,属于第二种情况,前面的线段是否结束,需要接下来出现反向特征序列的分型才能够确认,当前是确认不了的。比如下面情况,虽然出现了线段破坏线段,但是按照特征序列标准来看,后面没有出现反向特征序列分型,直接新高或新低,这种情况下按照特征序列标准仍为一段延续。
按照特征序列标准来看,图上两个均为一段延续;但是按照初期当前这个线段破坏线段的分解定理来看,上图两个均为3段。
当然,也存在按照特征序列标准来看是3段的,但按照当前这个线段破坏线段标准为一段的情况。比如下图所示:
上图粉色圈处3笔连续重合中,并没有形成对前一段的笔破坏,也就是没有形成线段破坏线段的情况,因此,按照当前线段破坏线段的标准,这里并不能判断前一段的结束。但是按照特征序列标准来判断来看,前面两段都可以确认结束了,第三段也一定有,只是还在延续中。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比,我们很容易看到两种线段划分标准的异同点:在第一种破坏情况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线段破坏线段标准允许第三笔包含在第一笔中的情况下确认前一段结束,而特征序列标准通过标准化处理,会直接过滤掉这种情况。而第二种情况下的处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上面已经具体分析过:线段破坏线段的标准,主要强调对前面线段的破坏,以对前面线段破坏情况为主要参考;特征序列标准则是关注后面力度的转折情况,要求必须出现反向特征序列分型,两种侧重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2.1 抽象出线段常见典型情况加以区分
在搞清楚缠师初期线段划分标准后,再回过头来看下缠师在2007-06-23 16:15发表的《周末,用股票长沙各位一把》,这篇文章发表在上述线段破坏线段的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之前,是缠师经过抽象,把线段分解中常见的典型情况进行抽象,画成草图,来让大家对线段有更深入的认识。现在回过头来看草图,就更能明白缠师的用意,而这两幅草图也被很多人误解,歪解。
“中午刚腐败结束,晚上接着来,接着的一周转战N省,腐败到底。有点空闲,学着画了两图,周末音乐会开不了,就用股票长沙各位一把。图一里的图形都是等价的,都是一线段;图二里,区分了一些容易混淆的。随手画的,各位凑合看吧。”
单看缠师这段话,不难理解,缠师画了两幅草图,第一幅都是一线段的;第二幅里面画了一下容易混淆的(线段划分的情况),正常语文水平应该不难理解缠师的用意的,两幅图都是用来给大家区分线段划分的。但是偏偏有人搞不懂,却又自作聪明的胡乱引申,把第二幅图当成缠师讲解级别的“宝贝”去胡乱的套弄,到头来,线段没整明白,级别更是一盆浆糊。 按照前面的缠师初期线段破坏线段的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来看待这两幅草图,就会或然开朗。
对应第一幅图,缠师说上面都是一段,按照线段破坏线段的定理,途中画圈的两处也可以暂认为是三段,但是这两处均属于第一笔包含第三笔的情况,后面都选择向下突破,按照后期补充的来看这两处也属于一段的情况。而按照特征序列标准,这两个属于一段没有任何问题。
对于草图二,这几幅区分的图的争议向来比较大,但是我们看完后面的线段破坏线段的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后,就不难明白缠师的用意。
第1组图,左边1段无疑;右边安装线段破坏线段,可以划分出3段,只是中间一段属于第一笔包含第三笔的情况,也可以画为一段,这是后来又补充的。
第2组图,左边3段;右边其实和第一组图右边的类似,也是第一笔笔破坏,后面第三笔包含在第一笔,但是区别是第三笔的反抗力度过于小了,这种情况明细不能成段的,缠师在前面几课实盘K线标号有过类似的情况。在第一笔直接笔破坏,第三笔包含在第一笔中的情况下,需要保证第三笔的力度要与第一笔的力度不能有太大悬殊,要基本相当,否则第三笔力度过小,就可以忽略了,在画笔的情况下,很可能就不成笔。
第3组图,左边1段无疑;中间因为没有形成线段破坏,因此也是1段,所以前面副图等价;右边的图和中间的图类似,也是没有形成线段破坏,但是缠师此处重点标出小级别转大级别,虽然没形成线段破坏,但是下来3段类走势明显不背驰,后面形成五段类盘整,后面反弹级别明显是大于前面下跌的,此处小转大成立,从级别和时间换空间角度来看,此处为特殊处理成段。当然这里并没有真正的中枢和走势,因为是线段以下的级别,此处只是运用类似的思想来做特殊处理。特殊处理后,右边为3段。
第4组图,左边1段,右边3段,显而易见。
第5组图,左边没有形成线段破坏线段,仍为1段;右边线段破坏线段,分为3段
第6组图,左边第4-6笔没有形成线段破坏,前面一段延续,后面形成线段破坏,整体划分为红色两段;中间划分为两段,因此,前面两个等价。右边连续形成线段破坏,都是第一种破坏,四段无疑。 但是,如果按照特征序列标准来划分,左边则第二种破坏后出现反向分型,同时为反向分型为第一种破坏,前两段同时确立,后面连续第一种破坏,因此整体四段;右边也是四段无疑。按照这种划分标准,则左边和右边两图等价,与中间图的两段则不同了。
因此,缠师长沙草图的这两幅线段示意图,主要是基于前期线段破坏线段的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的划分标准来对线段进行抽象对比示意。只是后期又对第一笔直接笔破坏后包含第三笔的情况做了一定的补充。同时类比走势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对这种没有形成线段破坏的特殊情况做了特殊的划分说明。
对于长沙草图的严重误读误解主要是有人把缠师画这幅图的意图误以为是在说明缠论级别的东西,因为上面如果当成走势级别的话,有些情况可以解释,但是也有些是明显不通的,加上“小级别转大级别”这个标注,就容易让人往级别上去联想。但是,只要能阅读缠师文中交待的意图背景和后面接着讲述的线段破坏线段的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很容易明白缠师草图的意图。
缠师在2007-07-17 22:34:40发文《出题考考各位,有空的都请进来》,文中出了一道线段划分的题目,现在按照前面讲的标准,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不妨自己判断一下:
“问题很简单,请各位仔细分辨,这些图形,在实际走势中都会经常碰到的。另外,像分型、笔、线段这些的分辨,只能根据定义,不断看图,熟能生巧,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这是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定义就是权威,其他一切都没意义。”
第二天,缠师就给出了答案,应该是比较简单的,难不倒大家。不明白的可以再回过去看看前面讲解的内容。
而关于线段和中枢两种视角混淆在一起的错误认识,缠师是专门花费大量笔墨来说明这个问题的,下面我们来看下第二阶段的第三小节。
2.3 澄清线段划分和走势划分的区别
线段划分和走势划分完全是两码事,是两套不同的划分体系。尽管线段划分前后有两套规则,但是基本上主旨思想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多空双方持续和转折的一个刻画,只是前后衡量标准略有不同。而走势划分是基于中枢分布,对走势的分解,核心是基于中枢的走势结构。但是经常有人在划分线段时候去考虑中枢,在分解走势时候又去考虑特征序列,把两种混为一谈,对缠论学习都是很致命的,线段划分关注的是高低点的转折变化情况,走势划分关注的是级别变化情况。同样一副图,按照线段划分和按照走势划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拿划分线段的方法去递归走势也是要命的。 这个问题缠师有详细讲解:
这是缠师在2007-07-19 15:29:28 发布的《在等待利空落地的日子里》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从走势类型角度看,两幅图是等价的,都一段盘整走势。如果从线段角度来看,两幅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第一幅图是一段,第二幅图则是三段。下面是缠师在第二天文章里给出的解答:
“刚才扫描了一下回帖,很多网友的答案都是对的,站在线段角度,那两图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如果里面的每一划不是笔而是线段,那么这两图就是没区别的。这是为了说明,笔、线段,和中枢、走势类型是有区别的。笔、线段是为了在实际操作中构成最小级别的中枢,在笔和线段中,连中枢都谈不上,只能用类似中枢以及相应的背驰力度方法去确认笔与线段的结束,但这只是类似,并不是说笔与线段里就真有什么中枢与背驰。严格意义上说,把线段当成最小级别走势类型的次级别是不对的,当然,在不严格的意义上,可以类似地这样认为,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两个图就区分出两者的区别来了。”
“请注意中枢的递归定义的存在性意义,与分型、笔、线段的操作性意义的区别。当然,如果我们能找到交易中每一分笔(注意,不是上面说的笔,而是实际交易中的每一分笔)的成交,然后按照递归定义,就可以构造出整个走势类型与中枢的级别序列来,但这没实际操作意义,只是理论上的。而分型、笔、线段,并没有违反中枢的递归意义,只是用一种方法来确认具有操作意义的最小级别中枢与走势类型,其后的一切,依然按照递归的定义来。如果对数学有点了解的就知道,两者在递归的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an=f(an-1),唯一不同的就是预先给出的a0,纯理论上的,这a0就是从每一分笔的成交开始的,但这没有实际可操作性;所以,就要用分型、笔、线段来确认这个a0。而站在递归的程序上,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其实,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数学,除了孔男人类的,全宇宙的人都应该明白。”
缠师上面两幅图和这两段话的讲解,已经把走势递归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可操作性模型讲的很明白了,只是A0选择更具有操作性,从最原始的每笔成交开始递归是理论上比较完美的,但不具有可操作性;以分型、笔、线段来确定最小级别中枢,也就是依此作为A0来进行递归,本质是没有区别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另外,线段划分规则只强调高低点的转折变化,而不考虑级别;走势划分则重点关注级别的变化情况。一种比较错误的递归方式,就是用线段的规则来进行递归,线段只是构造A0的规则,递归的规则是基于走势和中枢的,这样才能保证走势级别的一致性,假如用线段的规则来进行走势递归,那么级别将变得乱七八糟,级别一旦混乱,缠论的根基就没有了,这样的递归,也就不是缠论了。大家可以从下面的两幅图来进行体会:
这个图,如果按照线段规则来看,两幅图是等价的,都是一段;但是如果是走势递归,图上每段都是次级别的话,那图上两幅图的真实级别差距可就是几倍的差距了,如果是按照线段规则来分解走势,那么这两段就是同级别的了,这就谬大了。因此,准确认识线段划分和走势划分,对学会用好缠论是至关重要的,缠师也专门多次强调这一点。切莫再把两者混淆,混为一谈了。
第三阶段: 给出以特征序列为核心的线段划分标准
这一阶段分为两部分:
3.1 给出基于特征序列的线段划分标准方法
缠师提出来这套基于特征序列划分线段的方法,很是巧妙,令人叹服。把特征序列抽取出来衡量线段力度变化,同时把笔类比为K线进行标准化合并,并通过特征序列分型来确定分段破坏完结,把K线分型理论和线段理论完美统一,真是妙哉!基于特征序列的线段划分标准方法主要步骤就是:先根据线段方向,找出特征序列,然后对特征序列进行标准化,寻找标准特征序列的分型,然后判断分型第1,2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第一种破坏和第二种破坏;第一种破坏比较简单直接,当即可断定线段结束;第二种破坏则需要寻找反向特征序列的分型来进行确认,如果没有出现反向特征序列分型就新高新低,则仍为原线段的延续。这就是特征序列划分标准的步骤和要点,具体可以参照第67课讲解进行学习:【宝宝学缠】 第67课 线段的划分标准
3.2 对线段标准划分方法的两种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讲解和探讨
学习掌握67课的方法后,基本可以解决90%的线段划分问题。剩余一下特殊情况,在进行具体学习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就ok了。接下来课程中缠师详细的对线段划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讨论和完善补充,并强调笔段划分严格按定义,依法不依人。同时,在第72课中,缠师明确说明了线段划分前后两套标准的区别,线段破坏线段的规则是略带有模糊的,而特征序列标准则完全精确化了:
再例如,64课里,由于没说特征序列的元素之类的概念,所以里面关于线段一些论述都如同用高、低点定义上涨、盘整一样,不太严格,到67课说了特征序列之类的东西后,定义就是严格的,所以在67课里,本ID说“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关于线段划分的一些细节问题,会在后面课程学习中陆续讲解,同时也会把相关典型的特殊线段划分实例集中收集起来,作为线段划分学习的素材来展示。
(后续会对典型分段实例进行补充,敬请期待)
第四阶段: 给出线段及其划分的心理意义,对线段进行深层次剖析
为什么要引入线段?以及线段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意义是什么,缠师在83课的论述会让我们对线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就原文摘录83课内容一起学习: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由笔构成最小中枢?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实质上,我们是可以设计这样的程序,也就是用笔当成构成最小中枢的零件,但这样构造出来的系统,其稳定性极差。
众所周知,一笔的基础是顶和底分型,而一些瞬间的交易,就足以影响其结构。例如,突然有人打错单,或者有人给老鼠仓送货,那么全天走势的分析就大变样了。而由线段构成最小中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线段的改变,不会因为一个偶尔一笔的错误而改变,也就是说,线段受偶尔性的影响比较少,想想要破坏一个线段的麻烦程度,就知道这一点。
从心理上看,偶尔因素是允许发生的,只要不被再次确认,就证明偶尔因素对原来的心理合力没有大影响,反过来确认了该合力的有效性。所以,线段破坏本身,其实就反应着一种微妙的心理结构的变化。特征序列分型的引入,本质上就是去勾勒这种心理结构的变化的。就像一般的分型,三次的确认才能构成,特征序列的分型,本质上也是一样的,这样的确认,其有效性就极大增加了。由此构成最小中枢的零件,才是合适的。
如果说三个K线的折腾就可以决定一笔的转折,那么一个线段的破坏转折,就需要三个特征序列分型的折腾,这样,市场买卖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应,从而使得体现出的合力痕迹,当然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而一个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这也使得转折后的新线段,同样可以让合力得到充分体现,而对比这两个不同方向的线段,买卖双方在相应时间内的心理、实力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更重要的是,线段破坏的两种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心理面不同的。第一种方式,第一笔攻击就直接攻破上一段的最后一次打击,证明这反攻的力量是有力的,再回来一笔,代表着原方向力量的再次打击,但反攻力量抗住并再次反攻形成特征序列的分型,这证明,这反攻至少构造了一个停歇的机会。最坏的情况,就是双方都稍微冷静一下,去选择再次的方向。而这,就恰好构成了最小中枢形成的心理基础。
中枢,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反复较量的过程,中枢越简单,证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强大。中枢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市场最终动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一个超复杂的中枢过后,就算一方赢了,其后的走势也是经常反复不断的。
而且,在同一趋势中,相邻两中枢的复杂程度、形态,经常有所区别。为什么?人都有提前量,而提前量,经常就是找最近的模本去抄袭,这样,等于在买卖的合力中,都加了一个提前的变量,从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所谓不会二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本质上由人的贪嗔痴疑慢造成的。
至于线段的第二种破坏方式,本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反攻开始的力量很弱,需要慢慢积累,这一方面代表原方向的力量很强,另一方面,又要密切关注是否会形成骨牌效应,也就是开始的反攻力量很小,却能迅速蔓延开,这往往证明,市场原方向的分力,其结构具有趋同性,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集体转向。这在投机性品种经常能看到,经常是一个小M头就引发大跳水。趋同性,如果对于一般性品种来说,往往意味着庄家控盘程度高。
一些猛烈上涨或下跌的股票,往往甚至由于一个1分钟的小顶分型就引发大跳水或大反弹,其原因,就是这种分力的趋同性所引发的骨牌效应。一般来说,这种第二类的线段破坏,一旦出现骨牌效应,至少要回到前一高、低点范围内,这就是市场上冲顶和赶底时发生的V字型走势。
分力的趋同性所引发的骨牌效应,基本上就是表现为所谓的多杀多、空杀空。特别在一些大的趋势之后,市场的力量一边倒,如果这时候突然来一个加速,一旦逆转,就会发生典型的多杀多、空杀空现象。
叛徒成为叛徒之前,必然是同志,甚至就是同志中的牛人。而最危险的敌人,总是志同道合的所谓同志的背叛,同一阵营内部的塌陷才是最有杀伤力的。无论多头空头,死的时候,沿着那滴血的刀看上去,那双眼睛,一定是你最熟悉的。”
经过以上四部分对缠论线段不断演化的来龙去脉的论述,希望大家能对线段的学习有所帮助,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线段,早日自由于线段,在缠论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