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沈佺期《独不见》今韵
唐 沈佺期《独不见》今韵
一君木子
独不见
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评析
《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的七言律诗,音韵明畅,境界广远、气势飞动。此诗曾被推为“唐人七律第一”。是一首拟《独不见》古乐府之作,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全诗辞藻典雅,华美艳丽,情景结合,意境鲜明,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
注释
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卢家少妇:代指长安少妇。借梁武帝《河中之水歌》诗意:“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郁金堂:指以郁金香和泥土壁的房子。堂:一作香。
海燕:又名越燕,是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
玳瑁(dàimào):属海生龟类的一种,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以甲为装饰品。
寒砧(zhēn):文中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辽阳:指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指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
音:一作'军’。
丹凤城:此指京城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
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教(jiāo):使之意。
流黄:指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文中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更教:一作'使妾’。
照:一作'对’。
韵译
郁金香涂饰在卢家少妇的楼堂,
海燕栖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
在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
思念着的征戍十年丈夫在辽阳。
丈夫在渺茫的白狼河音讯不通,
京城中思女总觉日子过得漫长。
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她的悲愁,
只有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作者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唐代诗人,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注:本人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