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三官调养(三)——结膜炎、睑腺炎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然而在天气反复多变的春季,不少疾病又活跃起来。其中就有当季常见病之各种各样的眼科病。

在春季,阳气涌动,冷暖气流交替,有时雾霭沉沉,天气潮湿;有时大风,飘絮,人体在此气候环境影响下容易出现脾虚湿重,水湿内停。有的人表现为身困乏力、食欲不佳、皮肤出湿疹。有些湿疹会在眼睑上。

另外,春季花粉柳絮增多,随风吹很容易侵袭人的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一些过敏体质更容易患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痒、流泪、红肿等症状,尤其是宝宝,宝妈要注意。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于春季。此病在中医上称为“天行赤眼”,是外感风热邪毒,客于肺经,上攻于目引发的。患病后,有畏光、流泪、刺痛的感觉,且眼部有稀薄的分泌物,眼睑肿胀,非常痛苦。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俗称“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常因风邪外袭;或过食辛辣肥甘,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睑。

艾灸调理各种眼病,效果显著,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只要多花些时间和耐心。

下面小编给你分享通过艾灸那些穴位来调理眼部疾病。

身柱穴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艾灸身柱穴,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病症有缓解作用,并且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癫痫等。

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液门穴

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液门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荥穴。艾灸液门穴还可以起到清热泻火、清头目、防治燥邪、通络止痛的功效。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发热等。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合谷穴

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性善清热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牙龈疼痛、耳鸣、耳聋、鼻炎、扁桃体炎、视力模糊。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

二间穴

微握拳,二间穴位于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中医认为二间穴具有清热散风、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治: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肩周炎、扁桃体炎、湿疹等病症。

方法: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施灸,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二间穴5-10分钟,每天一次。

曲池穴

曲肘的时候,在肘部的横纹末梢。按压的时候酸痛。曲池很早就被人们用来“目灸”,艾灸曲池穴,对眼结膜炎,眼角膜炎等眼部诸炎症有效。

主治:肠炎、腹部绞痛、流行性感冒;

方法:艾柱灸5~7壮;或艾条灸5~20分钟。

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等 。

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用艾条灸灼10-20分钟或者用艾炷艾灸5-10壮。

地五会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取穴。艾灸此穴可以散风清热、舒肝消肿,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方法: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温馨提示

给宝宝艾灸时注意别太烫,好好引导孩子都能接受,选择好的艾条,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急性症状可以一天灸两次。结膜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对于患者来说不要和其他人共用洗脸盆和毛巾等。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