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敬孝慈须躬行——《论语》悟读【36】

亲贤远小国有兴,庄敬孝慈须躬行。

《论语》第二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敬忠以劝(勉励),如之何?”子曰:“临(引申为对待)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尊崇)善而教不能(能力低下的人)则劝。”

【译文】

季康子问:“用恭敬忠诚来劝勉百姓,如何?”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注】季康子,即季孙肥,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季康子,事鲁哀公。

【悟读】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本章阐述了为政之手段。季康子问孔子:统治民众,用唤醒民众的办法,如何?

孔子要季康子以庄重之心待民,以孝事亲而推慈于民,任用贤能,对没有技能的给予培训,其核心还是尊人爱人。这里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行为问题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

忠,《说文解字》解释为“敬”,尽心曰忠。朱熹对这一句的理解是“我用劝的方法使民敬、忠,怎么样?”;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解释道“劝是教导的意思,等于现在所说的教育”;一般的理解还是劝勉。

辜鸿铭先生对于本章有自己独到的解读。

他说:中国社会要正常运转,首先要有物质的力量,即百姓努力创造财富;其次要有文化的力量,即需要儒生用知识能力去教化;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有精神的力量,必须依靠贵族的高贵品格来指导民众,将他们勤劳的力量引领到一个高尚的目的之上。

他进一步把孔子的儒学,称之为国家信仰。他说:忠诚的绝对神圣导致了国家不朽,祖先崇拜仪式保证了家族不朽。他解释说,中国人的信念不是相信有来生,而是相信他的后辈会记得他,想念他,爱他,直至永远。这是建立在种族不朽的信念之上。

辜鸿铭先生是中国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他一生致力于捍卫中国文化。他说,较之美英法德,中国文化是深沉的,是博大的,是淳朴的,是灵动的。他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用通俗的语言翻译中国古代经典。他还说,剪去辫子,穿上西服,绝对得不到西方人的尊重,只有他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才会真正尊重你。

在绝对西化的浪潮中,辜鸿铭先生坚定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捍卫,可谓是一种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必须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