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依然那么无力 你的动力链去哪儿了?

职业球员的正手不但有个性之美,还兼具速度与激情,无论球员强壮与否,这一切都与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但又陌生的概念 “ 动力链 ” 有关。 “ 脚——小腿——膝——大腿——髋——腰——肩——上臂——肘——前臂——手——球拍 ” 的动力链传导的观点有两个问题:

首先,人体是一个 “ 相对对称 ” 结构,脚是两只,那就涉及到 “ 谁是主、谁是辅 ” 的问题,所以动力链不是绝对的单向线性传导;

其次,并不是所有击球结构都必须按照上面的动力链顺序传导,有时局部动力链是相对静止不动,有时候局部动力链是反向的……

从运动康复学引用过来的 “ 动力链 ” 概念,追溯到运动生物力学解读,网球动力链就是将力矩与角速度从下肢向上肢按照一定的路径及动作序列高效传递到拍头的过程。

生物力学的解释还是非常抽象, “ 能量说 ” 可以让我们看到动力链是如何运行的。下面就以哈勒普的正手为例,将动力链简化为蓄势(能力存储)与发力(能量释放)两部分进行解析。

一、蓄势(能量存储)

蓄势是在跑动最后入位时的下肢支撑(屈膝)、腰部扭转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兄弟连,其中分腿垫步的时机与节奏是蓄势的发动机。

01

屈膝构成了下肢弹簧体的弹性势能储备,关于屈膝我们常用重心向下运动来描述,屈膝的幅度视来球的高度应做适当的调整。

02

躯干扭转的幅度决定存储能量的大小,躯干的扭转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下肢弹簧体蓄势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蓄势是一个全身性运动。

我们常说的侧身、肩膀上看球等细节都是对这一概念的表象描述,肩膀上看球只描述这一现象的一条线。

因为生物力学上用肩髋线夹角来解释躯干的扭转蓄势的程度,即两肩的连线与两髋连线在水平面投影上的夹角。

二、发力(能量释放)

正手发力是在上面蓄势前提下的能量释放,也就是发力。在下肢充分蹬伸的基础之上,动力链(能量流)向上运行,带动躯干转动,完成上肢鞭打击球。

01

大力的击球离不开重心向前运动,重心向前离不开躯干的转动,躯干的转动离不开髋部的转动。

重心向前运动动力之源是重心由低向高的垂直维度运动,即下肢的蹬伸。这时一个对立统一的发力现象非常重要,即蹬地与降拍头的时机与节奏吻合,是一种同步的相向运动。

02

即拍柄底部对准击球点,这点是网坛教父尼克波利·泰尼划时代的创新,进而演化成 “ 拉毛巾 ” 运动,但关于拉毛巾练习方式确实有待商榷,拉弹力带倒是非常贴切。

03

前臂内旋是从超越器械时前臂旋外的最大化开始进行释放能量的对立统一过程。

随挥其实也是Pronation的顺其自然的动作,随挥本质是能量最大释放后的肢体缓冲与放松过程,是执行击球意图的一个外在表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