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中医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黄帝内经时代

在中医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研究认为有三个历史丰碑成熟鼎盛时期。第一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即《黄帝内经》成书时,这本书乃是中华民族先贤圣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创造的东方人阴阳思维的产物,她是应用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中国人民的阴阳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乃是天地人一体论思维架构下养生治病之智慧结晶,自降世五千年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呕心沥血来破解这本书中奥妙与密码,但最终都无法理解其全貌与深层的内涵。但是,《黄帝内经》即成为了中医药系统理论体系建立与指导临床应用的准绳,在后世的所有临床发挥与应用中,特别是历史名医辈出,都是源于《黄帝内经》之理论某一个角度发挥与运用,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理论与临床依据,也是我们临床学者必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我们学习好中医、运用好中医站在巨人肩上的起始点,更是开发学好中医智慧与灵感最好的教材。遗憾的是,《黄帝内经》是如何著述出来的却是一个谜?“藏”与“象”的问题,是我们研究学习与应用好最有可能的切入点。

伤寒杂病论时代

第二个是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即《伤寒杂病论》成书时,这本书乃是张仲景在“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序言》)环境下所著成,这本书集汉代以前儒释道中医药学研究之大成,总结了先前圣贤之人阴阳智慧与临床结晶,为后世的临床治疗开创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其“病脉症并治”思想模式与辨证治疗规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也为后世学习与临募套方背方打下了基础。《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便被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伤寒论》讲的六经气之变化与病脉症并治的规律,治的是无形之气化问题;而《金匮要略》则以五脏病法脉为体系,在病脉症并治体系下膏丹丸散治疗有形的问题,需要足够多的方法与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标,与《伤寒论》中覆杯而愈之效果,是有显著之差别的。一个讲的六经之气,一个讲的是五脏病法脉,加起来就是“五运六气”,其核心内容无非是三阴三阳,合起来仍然是阴阳的问题,而阴阳合二为一则为气,这便是《伤寒杂病论》之理论核心。特别是张仲景在指出:“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很可惜的是,后世在理解与应用过程中,把其“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理解成为成方加减变化以应对临床,成为了后世背方套方的主流意识,而且是所背的处方越来越多,越感觉到临床上的困惑越大?由此而经方、时方、名方、经验方应运而生,从《伤寒论》113方到明《普济方》61739方,中医药传承就以为“背方套方”就成为了中医颠破不灭的“常识”。于是,背方与套功,就成了中医所必须之功夫。但这样的方法是否真正反应了张仲景“病脉症并治”的本意,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因背汤头、套成方,她束缚了中医治病之灵魂与疗效,当年医圣仲景究竟是怎样看病的?

扶阳医学时代

第三个是近代民国时期,四川成都的卢铸之(1876~1963)先生,以《卢氏临证实验录》为代表著作,卢铸之从“道”的层面以法演释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问题,切脉表症桂枝法,切脉里症附子法,其它情况非附桂法,破解了千年中医之真谛。以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治病次第为核心内容,并以切脉、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五个过程,把“祛邪、建中、填精”一线贯穿于治病次第中,返璞归真而找到了中医临床思维精髓,破译了中医的立法思想、立法次第、层次、体系,临证立法,解放中医,不背方不套方,这是中医史上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扶阳医学创始于火神派鼻祖郑钦安(1804~1901)先生,研究发展成熟于卢铸之时期,故称之为郑钦安——卢铸之医学,即目前称之为扶阳医学。卢铸之在其跟师于郑钦安时曾说过:“跟师三年,有闻必录”(《卢铸临证实验录·序》),说明卢铸之诸多的学术思想与灵感,均是在师傅已成熟的学术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与完善。人的生命是什么?生命活的就是一口气,气者,阳也、神也。但人体内70%的都是水,故“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人体空间医学》)。但水中之阳气,乃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与动力。因此郑钦安云:“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医理真传》),而卢铸之则进一步演化为:“人身立命,以火立极,治病立法,以火消阴”(《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生命构成于水火之中,水火交融“使之不大不小,水到火之地位得感温暖,火到水之地位得感清凉,两相亲洽,毫无刺激。如是善运水火功夫,必可达到坎离既济,水火相生”(《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则生命可以长生久世,这就是扶阳医学最大的神秘与奥妙之处。

人活者,一口气也,郑钦安始祖云:“气者,阳也”。扶阳医学就是考虑如何扶持或者帮助人体这一口气,其乃是顺地、顺天、顺道、顺自然之理,故必成为中医学临床之大法。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何谓扶阳?如何扶阳?人活一口气。扶阳就是扶这口气。扶阳医学立以“这口气”为极,治之极于一,燮理阴阳,力图达到“阴平阳秘”(《黄帝内经》)之目标,帮助生命这口气建立“神机”与“气立”系统,以期冀“通神明、夺造化”之神机系统,从而可以道家成仙、释家成佛、儒家成圣,是谓得道。什么是真正的扶阳?扶阳者,扶一气先后生立也。扶阳者,是以坎中一阳立极,即以一立极;而是“道生一”的“一”来定义(《德道扶阳》),即“无问其病,以极为归”。

人活一口气。卢铸之发现了生命这口气按照“一气先后生立”的轨道运行。当一气先后不能自然生立,阳不正阴不主,于是邪气外侵内生,人身就生病了。一气法地(人法地),后天返先天而阳正,而得其一也;极而反,一气法天(地法天),先天生后天而阴主,而用其一也;一气法道(道法自然),先后二天自然生立而阴阳离合,而守其一也(道生一);希言自然,一气法自然,温养一气,缓服收功而命根永固,而恒一而止也(万物负阴而抱阳)。扶阳医学以“一”立极,以“一气先后生立”为旨归,创立了“得一、用一、守一、恒一”的立法次第,创建了“后天、先后天转换、先天”的立法层次;以“一气疾病机理”为揆度,创立了二套立法体系,一套以一气立法之经法体系,另一套以邪立法的权法体系;即故经法和权法皆以“一气先后生立”为旨归,亦曰经权合一。“一气先后生立”与立法次第、层次、立法体系与切脉、辨证、立法、遣药、处方浑然天成,无缝对接(《德道扶阳》)。而扶阳医学之核心内容六字真言:祛邪、建中、填精,乃成为扶阳医学治病次第之主干线,特别是我们以扶阳脉法为主线,把历史上诸多名医大家之精华都挂靠在扶阳法脉下,成为推动中医临床动态治病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动力的源泉。扶阳医学总是围绕中医学“平人”(健康五项标准:①睡眠好;②吃饭好;③大小便通畅;④手脚温热;⑤精气神好)做文章,这是生命活动这一口气的根本条件,只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前提,结合仲景“病脉症并治”之治病次第,才是真正的扶阳医学、纯粹的中医学。

作者:傅文录   孙永章(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指导)

+End+
(0)

相关推荐

  • 说疾解病:风与中风(上)

    中风是人类与相伴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在如今高居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首位,中国居民终生发病风险高达39.9%,每年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大约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及古希腊医学家相继开始进 ...

  • 中医发展的三条路(下)

    原创 张东 先秦元气神机 今天 作者/张东 第三条路:先验证中医疗效,再验证中药的循证之路. 我们知道要想验证中医或中药的疗效就要辨证分型,否则难以验证.例如,假设中医某方剂治疗痰湿型的肥胖有效率是 ...

  • 中医发展的三条路(上)

    中医发展的三条路(上) 原创 张东 先秦元气神机 今天 点击上方"良医之路" 关注我们哦! 作者/张东 中医的发展之路有几条,一条路是中医西化,以中药为例,如果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 ...

  • 值得一读:中医秘传的“三两三”

    导读:"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说的是:没有点真本领怎敢上梁山呢?和"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是一个意思.验方"三两三"是流传于民间的中 ...

  • 书友投稿|论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

    中医书友会第278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就中医师而言,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培养中医思维,只有疗效好了才有患者的认可.信任:只有很多很多中医师的疗效好了,才有中医的发展.(编辑/千诚) ...

  •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喜用“三黄一子”专治治...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喜用"三黄一子"专治 治疗档案: 张女士,32岁,2011年5月25日下午5时初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入院前一天因进食不当,突感胃脘嘈杂,脘 ...

  • 从“情怀”维系到酒店化 国内民宿发展的三波浪潮

    日前,高端民宿业的独角兽企业"泊心云舍"公布,江苏文峰集团.江苏文峰股份拟联手对其进行PRE-A轮战略投资,总计金额上亿元,将助力泊心云舍走上发展快车道.这笔近年来民宿界的最大融资 ...

  • 民间中医,分享三个经验方

    民间中医,分享三个经验方

  • 夏天如何养心脾、祛暑湿、养阳气,老中医送你三个养生秘诀

    今年的夏天,我国除了疫情的困扰,还出现了多地暴雨的洪涝灾害,天灾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 而正是夏天,令人最难受的就是这又热又湿的感觉,不少人会因此容易情绪激动.心烦急躁.发"无名火" ...

  •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三)幻听伴情绪不稳、害怕、不能专注

    "中医能否治疗精神病?" "中药能替代西药吗?" "中药能除根吗?" 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也是很多家属最后的选择,针对上述问题我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