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东风饭店——原上海总会

东风饭店(原上海总会,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1910年建成后以优美雅致的空间与造型引人注目。英式新古典主义的上海总会是外滩建筑群中唯一一栋总会建筑,有着远东最大的长酒吧台。

2008年开始的保护修缮设计中,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保护设计团队精心恢复了“远东第一长吧”的布局与装饰特色,并复原了实木长吧台及特色酒柜等。

△ 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实景

历史沿革

上海总会是旅沪英侨俱乐部,也是上海最早的外侨俱乐部。1863年始破土动工建造三层楼外廊式的俱乐部大楼(旧厦),1864年正式建成。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被拆除,原址上重建新楼。

新楼由致和洋行的塔兰特(B.H. Tarrant)设计。塔兰特病故后,由布雷(A.G.Bray)继续设计。该楼由英商怡和洋行、ト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和正广和汽水厂联合投资建造,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新楼于1909年奠基,1910年完工,作为俱乐部使用,是当时上海著名的交际活动场所。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大楼,先后曾为中国百货公司华东采购站和上海百货公司采购站。1956年,改为上海海员俱乐部。1971年,上海总会大楼更名为“东风饭店”[属上海新亚(集团)联营公司],1998年后空置。

1989年,上海总会(东风饭店)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外滩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总会是其中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建筑。

建筑概况

上海总会总用地面积2324㎡,原总建筑面积约10208㎡,本次保护修缮后总建筑面积9412.7㎡,是一幢檐口高度23.7m,地上6层的钢梁柱及砖混结构建筑。大楼为多功能高端公共活动俱乐部建筑,是上海最早的俱乐部建筑之一。

进厅位于地下室层;底层为二层高、带弧形天窗的大厅,精致华贵,四周原有长酒吧、骨牌室、阅报室等;一层回廊东为大宴会厅,其余为餐厅、图书室、桌球室等;二、三层是客房。1971年后,底层、一层均为餐厅、二、三层仍为客房。

大楼至2007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整体轮廓、立面细部等,基本维持原有空间格局和主要空间的装饰细部等特征,并延用原有结构体系。

建筑南北立面有渗水、风化问题;原有门、窗及内装修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地下室层长期处于积水或潮湿的环境中;底层东侧原酒吧因作为肯德基快餐店后装修被严重破坏,空置后大厅内双柱廊等装修因曾做过影视剧布景而被改变面材;大楼后勤用房不足,设备设施陈旧。2010年保护、修缮、整治、更新工程完成后,大楼成为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的高端接待部分。

△ 建筑正立面实景图

价值评估

建筑艺术价值

这座具有巴洛克装饰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6层大楼是上海外滩南段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楼建筑造型为横三段、竖三段和巨柱柱廊结合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又带有精致的巴洛克装饰的塔楼和植物纹样涡卷券高浮雕饰;造型风格优美、端庄、典雅,是当时国际建筑思潮中的折中主义风格在远东地区的典型代表。同时其建筑风格完整地贯彻到室内布局及装饰中,各厅室功能不同,装饰细部兼收并蓄,风格雅致,具有时代特征。

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上海总会是上海近代最早建立的供外侨使用的俱乐部建筑。现大楼也是目前沪上仅存的原俱乐部建筑之一。该综合性大楼涵盖娱乐、餐饮、交际、客房等多种功能。20世纪50年代前多次举办重大社会活动,是当时社会名流云集的高级社交娱乐场所。20世纪50年代后,其先后作为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等功能使用,接待众多国际友人和社会公众,是上海著名的多功能公共建筑。上海总会大楼见证着上海外滩的发展进化,在一定意义上,是上海城市近现代社会活动的缩影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先进的工程技术价值

上海总会大楼当时配置的设施装备齐全、结构先进、用材丰富,反映20世纪初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已传到远东,对考证同时期上海地区以及外滩建筑群的相关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楼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片筏技术为当时上海首创。梁、板、柱采用先进的钢骨混凝土和钢结构形式。大楼中庭大堂内的两部开敞铁栅式三边形平面电梯,是现在上海地区仅存、全国罕见的代表当时先进技术水平的机械设备。

保护设计技术要点

2006年,随着外滩交通改造并提升综合城市服务功能的展开,东风饭店在空置多年后迎来了保护修复、利用更新的机遇,结合基地西侧地块开发,成为“联谊”二期“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的高端接待与特色套房区。

修缮目的是优化外部空间总体环境;再现外观历史风貌;精心保护其现存较完整的各重点保护部位;精心恢复重要的历史特色空间与装饰,使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使建筑遗产优雅而有尊严地走向未来。同时,按顶级酒店的标准配置机电、消防及节能系统,创造适合当代使用的舒适环境,使其重获新生。

保护利用设计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可逆性等原则,重在合理利用、提升品质。

总体保护,环境优化

全面清理保护和整治沿街立面风貌,重新组织大楼及周边流线;整治东入口门前外部环境;重新设置泛光照明,突出重点部位;在大楼西侧建与“联谊”二期地下室连通的连接体,巧妙地将老楼与酒店新楼的人流、服务流线等连接起来,西侧连接体室外通老楼与新楼之间的小广场,主要设备管线从新楼地下室通过该连接体通向老楼各层。

完整再现历史风采

大楼外观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东立面是大楼的外滩沿江主立面,大气而细部精致。本次保护与利用设计,力求完整保护修缮东立面以及转角立面,再现其历史特色风貌,修复水刷石墙面和精致雕饰,留存其特色,延续其价值。按历史原样修缮复原南北立面的卵石外墙,更新已受损的南北立面外窗。

△ 修复后的建筑立面

复原大雨篷

经历史资料考证,大楼在1910年初建时,东立面入口设有雨篷。至1916年,出现钢构架玻璃大雨篷,该雨篷20世纪80年代曾经历改造,结构形式及尺度都有所变化。但还保留了大部分原有构件。

本次修缮在现场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大雨篷基本恢复1916年历史形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原吊点,对金属构件等进行除锈养护,重罩面漆。优先保留利用原结构中刻有品牌字样的构件,根据现有外滩人行道的高度抬升情况适当提升雨篷斜度及其外沿底面标高,采用透明安全玻璃等,使这独特的玻璃大雨篷重现空灵和轻盈。

△ 入口大雨篷

保留特色空间格局,合理利用

大楼原有的空间格局大小结合、高雅精致,是非常有特色的多功能公共建筑。

修缮后,沿外滩的地下室层为进厅和大楼梯,全面重做防水及结构加固措施。

底层是大楼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及精华所在。本次修缮完整保护、恢复了各个重点部分的室内空间格局及特色装饰,包括底层入口门厅、有大理石楼梯的进厅、大厅、沙龙、接待前厅、弧形大楼梯和三边形开敞式电梯等。按历史资料复原了底层酒吧间和“远东第一长吧台'等特色家具陈设等。

△ 底层大厅

一层主要是豪华气派的餐宴接待,保护修缮面向外滩有宽阔视野的原大宴会厅、原小宴会厅、桌球室均改为小餐厅、配有方形天窗原图书室改为休息过厅等,各重点保护区域的空间格局及室内装饰均精心保护。

△ 原图书室改为休息过厅

二层和三层原40间小间客房更新改造成20套奢华的全套间客房,其中有6套客房可欣赏黄浦江景。

四层即顶层,坡顶之下主要作为中餐厅使用,设置了若干大小包间及备餐间。特别是东立面顶部的坡屋面及可欣赏浦江景色的老虎窗,在修复后都重新焕发了活力,营造出空间高敞、独具特色的高档餐饮氛围。

为满足顶级酒店需求,新增的西连接体内设两台客梯、疏散梯和卫生间,并将“联谊'二期地下室连至本大楼的空调、电气等主要设备管井,补充了大楼后勤设施,全面提升高档酒店的现代化水平和舒适性、安全性。

保护复原特色空间与特色装修

保护修复端庄典雅的底层大厅及一层回廊,底层大厅是两层通高的华丽大厅,中部由8对巨大双柱托起一层的连拱弧形回廊及其上部的弧拱形木框玻璃天窗。大堂空间格局整体完好,自建成之初其装饰细部发生了若干变化。此次修复主要全面恢复其历史风貌与原有格局,清除后期各种搭建,尽量恢复大堂侧墙及巨柱的原有色彩。恢复了大厅和阅览室大、小弧拱形天窗的采光功能,对双层玻璃采光天窗进行完整保护修复,更新为安全玻璃提升采光及其品质。

△ 大厅回廊

大堂的设备设施安装,是本次修缮中的难点之一。在各专业的通力协作下,充分利用回廊圆弧拱顶与墙、顶板之间狭小的三角形空间,隐蔽安装喷淋、空调等设施管线,风口采用与大厅整体风格一致的主题图案装饰。

精心复原“远东最大的长酒吧间(LongBar)

长吧的复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之一。原长吧长110英尺(约33.528m),位于东风饭店底层大堂东南侧,历史上一直享有盛誉。1989年肯德基快餐店进驻后,曾进行改造,室内原有装饰已荡然无存。本次修缮以历史原状图片为重要考证依据,结合现存数据,对拟复原的特色酒柜和长酒吧进行重新定位和复原。力求尽量恢复长酒吧室内空间布局与装饰特色及功能。参考历史样式仿制吊灯、吊扇等物件,基本实现原位安装。

深入研究酒柜和吧台历史照片,并按原样原比例做足尺大样后仿制。复原的长吧以其特有的英国风格阐述着这栋建筑的艺术文化价值。

△ 复原后的长酒吧

由于长酒吧间的顶棚采用露梁井字格花饰线脚,是重点保护部位,因此无法做吊顶以内藏空调等管线。本次复原设计创造性地将空调管线结合家具设计,空调主风管设在地下室层,从下向上通过长吧间酒柜后背的管井和花饰风口向长吧间均匀送回风,巧妙地执行了隐蔽性、最小干预原则。

保护修复利用三边形开敞式电梯

大堂北侧的两部三边形(近1/4圆形)开敞式电梯为东风饭店颇具特色的设施,其形制特殊,做工精良,年代久远,可谓上海仅存。通过专业检测、分析排除安全隐患,保证结构安全性,参照历史风格定制零部件。修缮后基本维持历史原貌。

根据现行规范和安全防护要求,最终确定在电梯原有铁栅门外增设透明安全玻璃推拉门联动装置,以利安全使用,同时兼顾历史信息的完整保留。

△ 楼梯围合电梯

结构体系的保护与加固

对老楼结构体系进行局部加固。为确保老楼结构体系安全,西侧加建连接体,由“联谊''二期地下室结构局部升起并逐层挑出组成,其竖向抗侧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体系,悬挑部位采用钢结构组合楼盖。

老楼与西侧埋深18m的新楼地下室围护墙净距仅3.7m,与同步施工的开挖深度15m的外滩大通道最近8.8m,结构设计极具挑战。采用多项国内领先技术:新楼地下室采用支护体系逆作法施工、有限元程序模拟分析,并全程检测对老楼结构体系的影响。

东风饭店是“联谊'二期“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面向外滩的极富特色的高端接待与套房区。本次保护修缮工程彰显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它的充分再利用提升了高端酒店的品质与品牌吸引力。这既有利于建筑单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更有利于外滩南端街区的再生与复兴。

本次保护设计既遵循国际通行保护原则,又创造性地解决保护、修缮、复原中的设计难点。2010年工程完成后的东风饭店重现典雅的品质,重新成为上海特色顶级交际场所,深获各界好评。2011年被评为上海建筑学会创作奖。

项目信息

原名称:上海总会

曾用名: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现名称: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原设计人:致和洋行B.H.塔兰特和A.G.布雷(Messrs Tarrant & Morriss)

建造时期:1909年设计,1910年建成

地址:上海市中山东一路2号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建设单位:上海新联谊大厦有限公司

保护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单位:HBA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室内设计)

保护设计日期:2008-2010年

*原文摘自《共同的遗产2》(主编:唐玉恩、张皆正;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审核: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三亚特色建筑

    三亚特色建筑--崖城古建筑 崖城古建筑是三亚特色建筑之一,走进崖城镇的大街小巷,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遥想历史,这里曾经是海南南部最繁华的地方,有历史重镇和重要的军事商贸港口.从汉朝开始 ...

  • 把“外滩建筑展”带回家 | 礼查饭店

    外滩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图迹:从城建档案回望外滩建筑百年>特展,为您展示了外滩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形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如果您喜欢,就请您带回家和家人.朋 ...

  • 把“外滩建筑展”带回家 | 英国领事馆和领事官邸

    外滩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图迹:从城建档案回望外滩建筑百年>特展,为您展示了外滩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形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如果您喜欢,就请您带回家和家人.朋 ...

  • 同济建筑导师: 关于常青院士的理论研究与建筑实践

    常青院士 学科方向: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队:A1-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FAIA).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硕士,东 ...

  • 把“外滩建筑展”带回家 | 汇中饭店

    外滩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图迹:从城建档案回望外滩建筑百年>特展,为您展示了外滩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形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如果您喜欢,就请您带回家和家人.朋 ...

  • 建筑不是恣意发挥的艺术

    建筑不是恣意发挥的艺术 --专访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首席记者 龚丹韵 在同济大学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曾主持上海外滩源.外滩.东外滩等地段再生规划 ...

  • 《印象》:章明·我在上海修历史建筑

    "对话"--章明·我在上海修历史建筑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的上海保存了近5000幢各种样式的历史建筑,其中一批优秀的近代建筑,在历史.文化和建筑科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与鉴赏价 ...

  • 【建筑可阅读】外滩这座带雨蓬的“大饭店”,你知道TA的故事吗?

    东风饭店,原上海总会,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饭店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是一幢英式新古典主义的钢梁柱及砖混结构建筑,也是上海最早的俱乐部建筑之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饭店,一探它的"前世今生&qu ...

  • 上海行

    也许是老了,这几年总有一些怀旧的心续萦绕在心里,好想再走一趟年轻时曾经到过的地方的冲动.上海与杭州一晃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再去过了,这次儿子决定带我逐个圆梦. 此次四个昼夜的"沪杭"旅 ...

  • 【宁波】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滩

    早在1842年,一纸条约的签订,使宁波成为了欧美商船云集之地,为了更好地掠夺资源,外商纷纷在三江口岸边兴建店铺门面,渐渐地形成了规模,建筑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因靠近江边,人们称之为外滩,因此最早的外滩 ...

  • 外滩“第二立面”这栋百年建筑恢复金融功能,将引进总部企业入驻

    四川中路133号,始建于1921年,旧时是卜内门洋行大楼,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上海新华书店.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等办公场所,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近年来,黄浦积极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