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第50期活动纪要:从文学中汲取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

读书岛2020年第4期

(总第50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陈曼冬

文澜读书岛创始人 劳月

时间:2020年3月7日(周六)下午

地点: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

录音整理:严云连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浙江民生资讯广播提供媒体支持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我们的活动在每个月的第一和第三个周六下午定期举行,分享讨论有趣的好书。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今天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4期活动,总第50期。读书岛2017年8月开办,到现在正好是50期,满半百了。参加今天活动的不仅有文澜读书岛的老书友,还有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启真读书会的校友。今天还是我们第一次做多群联播,在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以及检察官新媒体联盟两个钉钉群一起做直播。欢迎所有的朋友们来到文澜读书岛!

今天分享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的长篇小说《鼠疫》。今天的分享嘉宾除了我,还有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老师。

今天之所以分享《鼠疫》这本书,是有原因的。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们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击中了。封城,宅家,恐惧,焦虑,前所未有的经历,令我们无所适从。于是,我和陈曼冬老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鼠疫》。阿尔贝·加缪在《鼠疫》中描绘的情节与我们今天所遇到的疫情颇为相似,他在书中塑造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以及他们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学习和模仿。所以,我们在文澜读书岛的分享计划中临时加插了这次分享活动,希望书友们不仅从这本文学经典中享受艺术的熏陶,更可以从中汲取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

下面开始今天的分享。首先我给大家分享我重读《鼠疫》的一些体会。在读大学时,我曾经读过《鼠疫》,那是八十年代,买这本《鼠疫》只要六毛九分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次又重新拿起来看了一遍,看后想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做一个分享。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分享的题目是“灾难的启示”。

考虑到有些书友可能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我想简单地把《鼠疫》的梗概以及里面的主要人物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鼠疫》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47年,通过描写北非城市奥兰在突发鼠疫后以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后来阿尔贝·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他最主要的一部代表作。

《鼠疫》分为五部。第一部讲述鼠疫的发生。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奥兰。阿尔及利亚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奥兰是法国的海外省。作为一个法国人,阿尔贝·加缪1940年冬天带着妻子离开沦陷的巴黎,来到奥兰,在这里居住了18个月,酝酿出了《鼠疫》。所以,鼠疫的肆虐实际上象征着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小说的第一部讲里厄医生发现奥兰城发生鼠疫的过程,从里厄医生发现第一只死老鼠到最后确认鼠疫发生,封城。

小说的第二部讲述封城以后在这孤城里众人的故事。主要讲三块,第一块讲离别之情,重点用三对夫妻讲述离别情:里厄在鼠疫发生之前刚把生病一年多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发生鼠疫后夫妻俩天各一方,直到鼠疫即将结束时他才收到电报,妻子已经在疗养院病逝。第二是巴黎来的记者朗贝尔,因为鼠疫封城回不去。他一直想和年轻的妻子团聚,想逃走,但最后还是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和奥兰城里的居民站在一起。第三是奥兰的老医生卡斯泰尔夫妻。卡斯泰尔的妻子在疫情发生之前去了外地,听说有疫情之后,在封城之前,她专门赶回来。她说:“我们两个人一定要在一起”。把爱情看得比生命重要的并不是年轻的热恋情人,而是卡斯泰尔这对老夫妻,非常有意思。第二块是鼠疫的患者隔离和反抗的故事。发现确诊鼠疫的患者都必须隔离治疗,病人家属则竭力反对隔离治疗。第三块是奥兰城中的居民从开始的无所事事发展到恐慌、逃离和骚乱的过程。

小说的第三、四、五部讲述奥兰城人民和鼠疫搏斗的故事。以里厄为首的医生和以塔鲁为首的志愿者挺身而出,站出来救治病人,维持秩序,最终赢得和鼠疫作斗争的胜利。这是小说简单的情节梗概。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鼠疫》里的主要人物,第一个人物是主角贝尔纳·里厄大夫。他35岁,中等身材,黑发,黑肤,经常穿一身深色衣服,像西西里的农民。他敏锐预感到鼠疫来势凶猛,果断防范,全身心投入,团结一大批志愿者与疫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殊死斗争。他是最早发现鼠疫的人,也是向省政府最早提出要确认鼠疫,发出警报,封城,采取果断措施的人。他是打赢这场鼠疫战争的中坚力量,是一个统帅型人物。

第二个人物是让·塔鲁,鼠疫发生之前,他刚来到奥兰,是来这里短暂居住的。他体魄健壮,为人宽厚。在鼠疫蔓延高潮中,他倡议组建志愿者队伍,帮助里厄大夫和鼠疫作斗争。他是志愿者队伍中挑大梁的人物,是里厄的得力助手。他有个特点,每天都在写纪事,写他看见的琐碎见闻。他写的见闻成为记录疫城每天情景的鲜活材料。书里很多地方用塔鲁的笔写出孤城中的众生态。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官,经常会判处犯人死刑,执行死刑。塔鲁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到法庭旁听他父亲的开庭。看到父亲对罪犯判处死刑,让他受到很大震动。之后他终生反对死刑,为此和父亲断绝关系,离开家庭,到处流浪。在奥兰城遭遇鼠疫时,他勇敢地站出来,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是奥兰城战胜鼠疫的重要力量。

第三个人是约瑟夫·格朗。他是市政府职员,是一个非常猥琐的小公务员,长期临时工。每天上班做着琐碎的工作,晚上则要写他的书。他从来不跟人讲他写什么,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总是没完没了地为一个字一个词纠结,翻来覆去永远写不完。但在鼠疫袭来的时候,他这么一个渺小的人却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先是救了邻居科塔尔,然后在志愿者队伍中任劳任怨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加缪在书里称赞他“真正代表了推动卫生防疫工作的这种笃定的美德”。加缪认为,如果要有一个英雄的话,格朗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第四个人物是雷蒙·朗贝尔,巴黎一家大报馆的年轻记者,因采访而留在奥兰城里。疫情开始时,他把自己视同局外人,千方百计想脱身回巴黎与妻子团聚,先是到里厄那里开后门,然后又想通过一些走私集团把他带出去,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当塔鲁组建志愿者队伍时,朗贝尔还是加入了。受塔鲁的感召,他在志愿者队伍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了中坚人物。

第五个是神父帕纳卢。他在奥兰城里是个很有威望的人物,擅长讲道,声音洪亮,充满激情。他曾经说,鼠疫是上帝降临给奥兰的灾难,是上帝对奥兰的惩罚。但在疫情的高峰中,帕纳卢还是加入塔鲁等人的志愿者队伍,帮医生治疗病人。里厄给他的评价是“他讲道好,做得更好。”

第六个是卡斯泰尔。他是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在中国行过医。他是动荡时期的稳定因素,里厄的有力支持者。他很重要的作用是用奥兰城里传播的鼠疫细菌培养液研究出抗疫血清,在击退鼠疫的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奥兰用的血清最初是从巴黎空运过来的,但外地的血清对治疗本地鼠疫效果不太好,最后是他用本地的鼠疫细菌培养出抗疫的血清,非常成功。

最后给大家介绍的是科塔尔。他也是个外来者,住在格朗隔壁。这是一个有案底的人,因有案底害怕被抓获曾自杀,被格朗救下。这个人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他的状态和其他的奥兰居民是完全相反的。在正常时期,他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被抓;可在疫情到来奥兰居民惶惶不可终日时,他却如鱼得水。因为在这危机中,无人来关注他过去的犯罪记录,他觉得他“过关”了,甚至肆无忌惮地利用疫情走私赚钱。直到疫情消逝,城市稳定下来后,警察发现了他过去的案底,包围了他的住处。在枪战中,科塔尔被警察打死。这是书里主要的7个人物。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第二个部分:灾难的荒诞与启示。人类社会经常会遭遇一些突如其来的灾难。17年前的非典是一场灾难,今年春节的新冠病毒疫情是一场灾难,加缪在书里写的鼠疫也是。世界历史上有过很多次非常大的鼠疫灾难。灾难,当然是对人类的侵犯,恐怖而荒诞,给人类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在灾难面前,人类往往是渺小的,软弱的,无力的。历史上多次鼠疫灾难都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经常是半个城市,半个乡镇的人死去。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足够的办法应对那些病毒。面对新冠疫情,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等待疫情过去。在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未知的,是不可预料的。人类发展到今天,在自然灾难面前,依然是渺小的,软弱的,无力的。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灾难的另外一面,灾难同时又是一个放大镜,一剂清醒剂,一味治病的猛药。所谓放大镜,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世间的荒诞与丑恶。《鼠疫》里写到,鼠疫流行封城时,很多人的真相露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平时隐藏起来的丑恶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清醒剂,灾难可以激发人性的善良和勇气。它还是一味猛药,让我们驱除自身的卑劣和怯懦,战胜困难,走向新的发展。一件事情往往要从两面来看,既要看到灾难对人类的侵犯,灾难的恐怖和荒诞,又要看到灾难对于我们而言,也许还是一个新的机会。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我们的老祖宗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灾难当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同样也会带来机遇。17年前的非典疫情,催生了淘宝。淘宝、京东都是在非典疫情之下创办起来的。当时谁也想不到,他们竟然成就了影响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今天的新冠病毒疫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商机呢?现在还不好断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往前看,不要往后看,你总没错。

第三部分我要分享的是,文学回归真实和自然是多么的必要。阿尔贝·加缪是一个记者,他写的《鼠疫》非常的平易、客观,他自称为“纪事体”。《鼠疫》的翻译者李玉民在译序里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归还英雄主义其应有的次要地位”和“赋予真理其原本的面目”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英雄主义在生活中应该处于次要的地位,真理应该还它本来的面目。那什么是英雄主义的次要地位?什么是真理本来的面目呢?我先给大家念两段加缪在书里的话。

第一段话是“由塔鲁倡导而组建起来的卫生防疫队,应给予充分客观的评价。这也就是为什么,叙述者不会高歌称颂人的意愿和英雄主义,适当地重视英雄主义也就够了。但是,他还继续以历史学家的笔法,记述当时鼠疫肆虐,给我们所有同胞造成怎样破碎而又苛求的心。”

第二段话是“不错,如果人真的非要为自己树立起榜样和楷模,即所谓的英雄,如果在这个故事中非得有个英雄不可,那么叙述者恰恰要推荐这个微不足道、不显山露水的英雄(格朗):他只有那么一点善良之心,还有一种看似可笑的理想。这就将赋予真理其原本的面目,确认二加二就是等于四,并且归还英雄主义其应有的次要地位,紧随幸福的豪放欲求之后,从来就没有超越过。同样,这也将赋予这部纪事体小说应有的特点,即叙述过程怀着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不以一场演出的那种恶劣手法,既不恶意地大张挞伐,也不极尽夸饰之能事。”

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包括表现突出的里厄和塔鲁等,都是奥兰城民众群体中的普通一分子。加缪在小说中一再强调说,他是用历史的纪事体讲述这个故事的。他坚持在小说里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没有哪个人被塑造成为高大的英雄形象,这就颠覆了乱世出英雄的传统,也颠覆了所谓“英雄”的概念。把格朗这么一个猥琐的小老头当作英雄,认为英雄主义该回到次要地位置,认为英雄主义“从来就没有超越”寻求“幸福的豪放欲求”。这里的意思,就是把人类的功利性放在首位。人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才能讲其他。有很多记者问里厄医生,为什么他能够起到这样中坚的力量?他说没有为什么,这就是我应该做的。在这个疫情危机当中,我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以做,我只能这样去做,因为职业决定。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医生护士成为勇敢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到武汉去支援。被采访时,他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职业。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救人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使我想起杭州的两个英雄。一个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去接楼上坠落的小孩时,她说我根本就没怎么想,就是条件反射冲过去接,这是我必须做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还有一个英雄是长途客车司机吴斌。在被飞来异物击中肝脏的紧急时刻,他咬紧牙关踩下刹车,把车停到路边,救了一车的人。这也是一种职业本能,很多司机接受采访时都说,任何一位经过职业训练的司机都会这样做。

“归还英雄主义其应有的次要地位”和“赋予真理其原本的面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去伪存真,去其神圣性,去其偶像色彩,存留本真,将这种高不可攀的大词宏旨,拉低到常人理解的水平,“顺理成章”,也就是合乎常情常理。这点在我们中国文艺理论当中更有意义。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文学当中有一个词叫“高大全”,后来叫“高大上”。正面英雄人物都是又高又大又全没有任何毛病的,但这种人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现实当中只有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物。在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物当中,涌现过很多很多的英雄。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武汉的那位网约车司机。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他接到一个护士的约车,瞒着家人去接护士回家。听说这些医生护士在抗疫第一线加班到半夜回不了家,他就自发组织起一支多达几百人的网约车队伍,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接送他们回家,非常感人。在记者采访时,这些司机异口同声、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应该的。这些小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

归根到底,要让文学去除虚妄的高调和空洞的矫饰,回归自然和真实本身。英雄出自于平民,伟大源之于平凡。这是《鼠疫》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有请陈曼冬老师为我们作分享。

陈曼冬:刚刚劳月老师已经介绍了这部小说当中的人物和他们的一些个性,我这边就不赘述了。这本书我很早之前也读过,那时比较年轻,所以只记得情节以及关于爱和反抗。重读之后,我更加关注精神层面透露出来的一些内容。

小说中的奥兰,既不是天使之城也不是罪恶之城,就像你我都生活的一个普通城市,经济有点发达也不算太发达,政治、经济、法律都还好,但也不算特别完美。就这样一个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城市,在小说中被隔离了。唯一与今天的疫情有所不同的是,小说中他们虽然被隔离,但整个城市的生活还是正常的。他们可以出门聚会,也可以去影剧院听歌剧看电影,正常生活享受没有太过于缺乏。但有一点我注意到了,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城市当中,当听到非这座城市所表达的怜悯或者赞扬时,听到那些史诗般、演讲般的腔调时,市民们还是会感到心烦。

书中有一段讲隔离期间天气对人的影响,我看到时哑然失笑,觉得跟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非常相像,我给大家念一下:

“我们有些同胞因此而变成另一种奴隶,以天象(晴或雨)马首是瞻。看上去他们仿佛是第一次直接受天气好坏的影响,只要金色的阳光一出现,他们便满面春风,而每逢阴雨天,他们的脸孔和思想便愁云密布。几星期之前,他们还能避免这样的软弱和不理智地听命于天象的毛病,因为那时他们面对这个世界并不孤独,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还在他们的天地里。相反,从这一刻起,他们似乎在听任自己受反复无常的天气摆布,即是说,他们要么无缘无故地感到痛苦,要么无缘无故地怀抱希望。”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同身受,今天阳光特别好,我们就蛮开心;像昨天那样下点雨,心情就会随之低落。所以,我在看书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细节描写所打动。在关注小说故事情节的同时,我们会更多地去关注它的一些细节。

接下来我讲讲另外一个感受,关于病毒的平等性。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社会环境当中,一定是大家都有不一样的阶层。虽然说人生来是平等的,但肯定是不一样的。病毒这样的灾难,和战争不同,它其实有一种广泛的平等性。无论你客观上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强壮还是羸弱,是勇敢还是懦弱,是怕死还是不怕死,死神都有可能找到你。

在人物形象上,大家都会跟我一样,会蛮喜欢里厄医生的。他忠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良心,令人钦佩。我摘抄一段他和朗贝尔的对话,很说明问题。

里厄:我也有必要告诉您,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问题。这个概念可能会引人发笑,但与鼠疫斗争的惟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朗贝尔:诚实是什么?

里厄:我不知道诚实在一般意义上是什么,但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知道那是指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还有刚刚劳月老师提到的格朗。那个小公务员是一个蛮有意思的人物。他是一个历经磨难,但仍旧保持着美好感情的人。他是普通意义上世俗成功人士的反面,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对美和善不懈的渴望。每天晚上,他都要写那种永远都写不出来的文章。

然后,我再讲一个可能会被大家忽略掉的人物,我非常喜欢的里厄医生的母亲。这可能会引申出另外一个深层的问题:在一个失去传统宗教信仰的世界上,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应对突然的灾难?在一个没有上帝灵魂不朽和永恒记忆的世界上,道德行为的根基究竟在哪里?里厄的妻子生重病去了外地,母亲过来照顾他。小说中对他母亲的描写非常简单,身材矮小,一头银发,一双黑眼睛充满和善。面对鼠疫,她绝不惊恐,她说,这类事情总是有的,这些老鼠一点也影响不了我的情绪,像我这般年纪,已经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所以让大家觉得,跟她在一起非常安心,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塔鲁在他的笔记中写到了里厄的母亲,是这样写的:“对他来说,她饱含善意的眼光,总是要比鼠疫有力量得多”。我想这可以印证温柔的力量。这位母亲持有一种朴素的信仰,她将这种朴素的信仰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念一段书中的描写,也许大家能从这段描写中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力量。

“那扇窗户面朝宁静的街道。每到傍晚,她都坐在窗户后面,略微挺直身体,双手平平稳稳,目光十分专注。就这样一直坐到暮色袭入她的房间,把她的黑影从灰色的光线里衬托出来。灰色光线渐渐变成黑色,于是她那一动不动的剪影便融入黑暗里。”

我想,正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才培养出里厄医生这样的儿子。

最后,我再讲一下《鼠疫》带给我的感动。这部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到今天还非常有现实意义,可见作者对人性的了解是多么的透彻。不仅对人性了解的透彻,对文字把握的理智,还有对爱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发我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个对我来说,特别有现实意义。因为我是作家协会的秘书长,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看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字,但要这样的理智,这样的充满人情味,这样在平凡中寻找伟大,这样的一种爱,还能用精彩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极其难得。这令我想起罗曼·罗兰的那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在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去热爱生活。

分享就到这里吧,谢谢各位!

劳月:现在是互动讨论时间。想发言的书友,请点击钉钉的“连麦申请”按钮。

书友沉言静思:《鼠疫》这本书描述的现状和我们现在的疫情实在是太相像了,整个过程感觉就是重演了一遍,只是时间还没有那么长。在新冠疫情期间读这本书,刚好把书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都体验了一遍。从疫情一开始大家不以为然,到怀疑疫情的真实性,再到被封城表现的愤懑,最后接受封城接受疫情。书里讲到的很多情节我们生活中也碰到。书里说,鼠疫就是生活。这句话非常经典。生活中对待突发事件,我们都会经历从愤怒到怀疑,从怀疑到否定,从否定到挣扎,从挣扎到适应这样的变化过程。

人物这一块,里厄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他和塔鲁的友谊也让我难忘,遗憾的是塔鲁在鼠疫消逝前夜却去世了。神父一直在倡导要有信仰,最后却放下信仰,投入到和他的信仰有些矛盾的“实事”上来了。他也是伟大的。我觉得,《鼠疫》给我们生活的启示,就是要理智,对于突发灾难的理智,第二个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

书友陈娣:卡缪的《鼠疫》是在微信里听的,多数时间是一边做饭一边听,断断续续听完了。听得很粗糙,争取再看一遍书。深切感受到这场瘟疫的恐惧、绝望,以及人们为了生存的奋力反抗。机器朗读的语调没有任何色彩,像一位旁观者,冷静、公正、客观地把灾难、荒谬、绝望、恐惧一字一字读出来,非常符合作者的原意。上个世纪的瘟疫,突然变得很现实,我真实地感受到了。1月23日去北方过年。到火车站才发现人们已经“全副武装”,只露眼睛,而我和女儿没穿戴任何防护装备,显得那么怪异。看朋友圈才意识到,疫情不是谣传,新冠肺炎病毒已让武汉封城。残酷的现实让我一下子有了恐惧感,像走进另一个世界。这也许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春运,最难忘的一个春节。通过这短暂的一段时间,深切感受到,疫情和传染病就在我们身边,世界是美好的,但瘟疫和传染病无处不在。

书友冰思寒:关于《鼠疫》这本书,我想结合现在的疫情来讲。1月19日回杭后,我逐渐感受到疫情给我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变化。回来时没什么感觉,后来口罩紧缺,公交车停了,小区封了,才意识到疫情的可怕。国家不安宁的时候,社会不安宁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百姓的生活都会受到这么大的影响。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安稳,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特别重要的。

(0)

相关推荐

  • 读笔│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编者按│ 前段时间,应同窗邀请,为即将毕业即将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一群大学生做了一个讲座,特别提到语文学科的常规作业--读书笔记,如果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最终都能收获到读书笔记带来的益处.定期写读书笔记 ...

  • 藏进阅读的避难所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这个庚子之春,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会深有体会,我亦如此.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劫难.唯一值得庆 ...

  • 读加缪的《鼠疫》

    读加缪的<鼠疫> 鼠疫 "历史上共有3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是查士丁尼大瘟疫(541年-542年),造成罗马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查士丁尼鼠疫爆发后,从541年-717年,鼠疫沿 ...

  • W8:两本书

    和一个仍处于疫情严重地区的朋友聊天,说起好笑的事情.每次当喉咙不适或者咳嗽的时候,总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传染了新冠肺炎.努力去想这一天去了什么地方.又接触了什么人.哪些人看起来有问题,拿个体温计恨不得一个 ...

  • 非常值得一读的医学小说!

    故事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港口城市奥兰,市民们突然发现街头出现好多司老鼠,里厄医生在送患有肺结核的妻子去外地疗养之后也敏感的发现了这件有点诡异的事情,但是也真没特别把他当回事!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 ...

  • 《鼠疫》:至今已危害人类,长达数千年的鼠疫,为何难以被消灭?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这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今,国内情况虽然已经稳定,但全球疫情却依旧频频被爆.余险未了, 对于此,也许我们能够从前人的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可行的应对之策, 大家好,今天给 ...

  • 同瘟疫做斗争的惟一办法就是确认二加二等于四

    终于看完了加缪的<鼠疫>,尤其目前肺炎疫情的关头,小说里的很多情节和细节,就好像当下现实生活的预演一样. 加缪不愧为天才,短短的一部小说就颠覆了人们诸多的惯性,而且颠覆的发生,不是翻江倒海 ...

  • 读书岛第77期活动纪要:劳动节里的阅读分享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7期 (总第77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工人作家 邹元辉 分享时间:2021年5月1日(周六)下午 分享地点:镇海培菊图书馆 镇海图书馆云直播 录 ...

  • 读书岛第75期活动纪要:如果我们生活在宋朝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5期 (总第75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历史文化作家 陈华胜 分享时间:2021年4月10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南宋书房.文澜读书岛 ...

  • 读书岛第78期活动纪要:重新认识工人和诗歌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8期 (总第78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阅读推广人 劳月 工人诗人 刘景洋 分享时间:2021年5月15日(周六)下午 分享地点:杭州市职工文化中 ...

  • 读书岛第76期活动纪要:从书里走进宋朝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6期 (总第76期)活动纪要 分享嘉宾:南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青青 分享时间:2021年4月24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2059室 录音整理:郑轩 文字 ...

  • 读书岛第74期活动纪要:自然就在你的脚下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4期 (总第74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浙江理工大学教师 杨小峰 分享时间:2021年3月20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集体视 ...

  • 读书岛第73期活动纪要:植物学是一门令人愉悦的学问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3期 (总第73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自然爱好者 林捷  圆蜗牛艺花园创始人 圆蜗牛 分享时间:2021年3月6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 ...

  • 读书岛第83期活动纪要:在新昌认识梁柏台

    迎建党百年 <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 走读分享会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13期 (总第83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党史专家 陈煜忠 分享时间:2021年7 ...

  • 读书岛第84期活动纪要:追忆先生之风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14期 (总第84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嘉宾:汤洵.唯敏.徐涛.张海龙   分享时间:2021年7月10日下午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录音整理: ...

  • 读书岛第72期活动纪要:敦煌和它的守护人们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2期 (总第72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张涌泉           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刘进宝 分享时间:2021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