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派?垃圾箱画派?
威廉·格拉肯斯作品
艺术是寻求美,还是找寻丑,是一个因人而异、因时代而产生的话题。描绘生活的丑恶一面曾经是一个艺术团体共同的目标,他们就是“八人派”(The Eight),又被人们称作“垃圾箱画派”(The Ashcan School)。
埃弗雷特·辛恩
“八人派”顾名思义,是由八位美国艺术家组成,其中新教徒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是这几人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组织者,他对整个团体组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伯特·亨利作品
罗伯特·亨利作品细节
罗伯特·亨利作品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多画生活,因此“描绘生活”成为这一组织的重要主题。因此大家能看出这些艺术家作品中多是描绘着纽约的城市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景象中,他们定格了那一幕在自己的画布上。
乔治·柏洛斯作品
乔治·柏洛斯作品细节
如果只是描绘美好的生活,他们可能没有现在如此有名,被大家了解。他们笔下的画面多是生活炎凉和粗鄙的一面,因此,“垃圾箱画派”由此得名,他们八人也被称为“丑的使徒”。
乔治·卢克斯作品
肩负着如此任务的几人看到人间中的种种恶意,但是他们不介入,更多是默默观察。
约翰·斯隆
约翰·斯隆作品
他的日常看似简单,但是每天都充斥着痛苦和思考。斯隆通常在纽约的大街上闲逛,只是为了观察各色的行人,他们多是忙碌的,是行色匆匆的状态。
约翰·斯隆作品
这些正是斯隆想要描绘的景象,他也曾自称为“无可救药的观察者”。成为他画面最主要的人物是工人阶级。
他大多数时间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工人阶级这一群体身上,因为他认为这些人才更能体现真实的生活。
约翰·斯隆作品
为了更加体会这一类人的感受,斯隆后来在1909年加入了社会民主党,并且一直为此奔走相告,争取公众的选票。
约翰·斯隆作品
最能体现的是在作品中的刻画,例如1907年所作的《第六大道和三十大街的交汇处》,就可以看出他捕捉当时美国都市生活的社会现实。
约翰·斯隆《第六大道和三十大街的交汇处》
此时的斯隆居住在西二十三街,此处是当时的红灯区,周围各处都可以见到许多散落的妓院、舞场、沙龙、赌场和廉价旅馆。
画中呈现的是喧嚣的十字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左边的轻轨和右边的店铺、公寓楼。正是这具有城市生活代表性的两点汇聚在此处。
约翰·斯隆作品
画面前景中最为凸显的三位女性,一位身着白色长裙喝得烂碎,另外两位站街女回过头望向她。与她们形成反差的是,身着得体的两位绅士正盯着这些女人。
斯隆要画的不是这些表象,不是深藏在城市中的淫乱,而是与当时的改革者站在同一战线,传达社会的不公平。
约翰·斯隆作品
斯隆不认为这些街头妓女道德败坏,她们只是因为社会和经济体制的不公平,成为无名的受害者。
约翰·斯隆作品
约翰·斯隆作品
对于这一举动来说,斯隆的作品用最直白的方式发声,也因此获得了“现实主义者”的称呼。在那个时代,传统艺术家通常只是描绘上流礼教社会的生活,从未像斯隆如此深刻思考社会背后的一切。
乔治·柏洛斯作品
垃圾箱画派的共同之处和宣扬的观点就在于此,与其说描绘美好的上流社会,他们认为不如揭开闪亮的幕布,去看看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不堪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