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怎胜而不忘戒惧成霸业
楚庄王雕像 (图源网络)
楚庄王怎胜而不忘戒惧成霸业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在胜利面前不骄不躁,整军备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的君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无疑是算得上一个的。有意思的是,夸赞他胜而不忘“戒惧”之心的竟然是敌国将领。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春,楚军围郑,晋国大将荀林父率三军救郑。当时晋军一些将领认为,楚国连年屡打胜仗,已是骄兵怠惰。晋军以大将先轸为首的一批将领主张对楚作战,但晋军下军佐栾书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栾书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其实,栾书在这段话中,总结了楚庄王常胜不衰的经验:胜而不骄,戒而不怠。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楚庄王,在他的军事战略思想中,对于居安思危、防骄备战的认识确实是十分深刻的,因而能“安不忘危,故能终而成霸功焉”。
楚庄王,于周顷王六年(前613)即位。即位之初,楚国的军政大权,多为大贵族若敖氏一族垄断,庄王因自身力量薄弱,尚不能直接控制国家权力,只好暗中静观变幻的风云而胸有成竹。用他自己的话讲:此鸟“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楚庄王三年(前611),楚国发生饥荒,位于楚国西北的庸国叛楚发难,联合“群蛮”,准备进攻楚国。楚庄王在此关键时刻,亲自率兵西征,大败庸兵,取得了灭亡庸国的胜利。此后,楚庄王利用灭庸的威信开始整顿内政,选贤任能,进行军事改革,制定了“先南后北,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争霸战略。楚国在庄王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屡败诸侯,连连取得战争的胜利。
楚庄王兴师灭庸,楚国声势大震,南方诸侯的反叛活动也随之平息,使楚国北上争霸有了稳固的后方。楚庄王六年(前608),庄王举兵北上,开始了与中原大国晋国争霸的战争。楚军接连在北林、大棘等地打败晋军和背楚附晋的陈、宋两军,楚庄王的威望在中原各国诸侯心目中大大提高。此后,楚庄王八年(前606),楚庄王亲率大军讨伐陆浑之戎,楚师直达京师洛邑附近,并在周王眼下阅兵,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问鼎中原”之壮举。当然,楚庄王清醒认识到,不征服晋、秦大国,要取周王室而代之是不可能的。他听取了周王使王孙满“在德不在鼎”的劝告,率军返国。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楚庄王亲率楚军再次围攻郑国,晋国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周襄王二十年(前632)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于晋国的耻辱,楚庄王由此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邲之战后,楚庄王虽立马黄河,举行庄严的祭奠仪式以示实现了先人的遗愿,但他并不骄傲而懈怠。郊之战的当年冬,楚国再灭萧国。楚庄王十九年(前595),楚军包围宋都商丘九个月,晋国鞭长莫及,不出援兵,最后宋国只得降服楚国。楚庄王在位二十三年,与诸侯征战连年不断,先后灭掉庸、舒、薯、萧,降服吴、越、陈、宋、郑,打败占据霸主地位几十年的强敌晋国,“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霸诸侯,雄踞大江南北,称得上春秋诸侯的佼佼者。
楚庄王取得邲之战的胜利,不全靠武力的强大,而是在于经过长期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力增强。自从楚庄王克庸(前611)至邲之战(前597),已经历十三个年头,楚庄王对国内的建设,付出了艰苦而长期的心血。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才有邲之战的胜利。楚庄王十分重视对国人进行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他一再告诫军民:“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要忘记楚国第十四任君王若敖、楚厉王蚡冒在创业时期驾着柴车,身着破衣,去开辟山林的艰辛。他教导楚国军民懂得,只有勤劳生产国家才能富足,军事力量才能强大的道理,鼓励国人努力生产,发展经济,使楚国上下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向上精神。
楚庄王十分重视对楚国军民尤其是高级官员进行居安思危的训导,特别是注意防止官员队伍中的骄奢淫逸思想。据《淮南子》记载,楚国令尹子佩要请庄王喝酒,庄王答应了。于是子佩就在京台摆好了宴席,但庄王却没有去。第二天,子佩光着脚丫立于殿下,对庄王说:“你已经答应赴宴却没有来,是否我有什么过错?”庄王说道:“我听说你在京台备了宴席。这京台南望料山靠近方皇,一边是长江,一边是淮水,景致之美让人乐而忘死。我扪心自问,像我这样薄德而定性这么差的人,恐怕是经不起诱惑的,不能享受这样的快乐啊!”楚庄王这种安不忘危的高度警惕性,可见一斑。史书中还有不少关于楚庄王安不忘危的记载。如处心积虑为楚国广揽人才而废寝忘食,如众诸侯让他当盟主而谢绝请求不称霸等。所以,西汉的贾谊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庄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智在身,而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
中国有句成语:“骄兵必败”,是说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骄微轻敌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取得了战争胜利者来说,更容易犯此类错误。在中国历史上,胜骄致败者不乏其例,其惨痛教训为不少名君良将引以为戒。楚庄王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确实牢记了这一血的教训。他最可贵的一点,就在于能在一系列胜利面前,胜不忘“戒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坚持安内攘外,整军经武的治国方针,并谆谆教导楚国军民,在胜利面前要力戒骄微,谨防轻敌麻痹思想,要求将士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楚庄王的这种胜不忘戒惧的指导思想是他连战克捷,无往不胜的坚实保证。这样,即使是楚国的死对头晋国有见识的大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楚庄王在胜利的形势下不断地对军民进行胜而不骄不躁、强而不忘生产备战的思想教育,不断地进行整军经武,提高军事力量,加强警惕和戒备,使楚军始终具有旺盛的战斗力,最终取得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楚庄王这种胜而不忘戒惧的思想,值得后人学习和效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