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互联网总能向我们展示一种无比热闹的生活。但关于美好生活的本来面目,却显得异常模糊。

我们都曾听过无数种有关“生活之美”的解释和示范,它们或许来自时尚先锋的社交网络,或许基于某个遥远他国的“乌托邦”想象……

但一切都显得或苍白或虚浮,我们真的有可能过一种“美”的生活吗?

这一次我们试着从被遗忘的东方哲学与美中找寻答案。

如果我们无法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得到美的滋养,那就好像无根的人,只能在自己的语言和文明中流浪。

1.

用对日常的尊重,对抗麻木与虚无

谈论起当代人的生活感受,麻木与虚无或许很难绕开。

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一书中指出,“我们有时被目的领着走,更多的时候被欲望推着走。还有的时候,我们被欲望搅得晕头转向,转来转去,生活失去了目的。”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更倾向于追求欲望的即时满足,停不下来,也慢不下来,对生活的感知也在不断地刺激之下逐渐钝化。

得到的快感只在刹那间,结束之后往往会产生落寞跟空虚的感觉,像是“无法弥补的黑洞”。

为了逃避这种感觉,只能开始新一轮的更强烈的刺激和更猛烈的追逐,循环往复。

“心灵上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被填满的购物车、刷到停不下来的短视频、根本吃不完却一定要点的食物……在不断地追逐和求而不得中,我们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那,如何才能摆脱麻木与虚无?

中国古典哲学给出的答案是:在认清生命的有限后,体验而不是占有生活。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亘久的自然相比,人生无疑是短促且无常的。如果人生的目的是向外部世界不断追求,那总免不了一场虚空。因而,人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已有的生活。

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提到,道家崇尚自然,讲求“我与万物合一”,这种思想所延展的人生态度是:人生消融于自然,但自然又不过是人世的一部分,所以,要在这人世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归宿。

禅宗思想同样将顿悟之思寓于日常生活中。有一段禅门公案,讲的是源律禅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大珠慧海禅师回答他:“要用功。”

“如何用功?”“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在该吃饭睡觉的时候思虑纠结,这看似简单的生活之法,其实是充分关照内心之后与外界最自然的相处方式,是平常却积极的生活状态。

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日常,生命也有舒展开来的可能。

上学时,我们都学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作为厨师,宰牛是他的谋生手段,然而,十几年来,他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在这种重复的工作之中得到了“游刃有余”的自由感受。

李泽厚因而论述到,“任何技艺,包括文艺,达到这种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熟练统一,便是美的创造。”

人生有限,世事无常,想要向外部世界求得满足是很难得,但尊重日常,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却是力所能及的事,也是生活之美的来源。

“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生命所需其实不多,找到真正应该珍视的部分,才能更自在地生活。

2.

正视闲暇与无用,才有美的体验

虽然日常生活不能忽视,但像“庖丁”一样,能从工作中得到超越与自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生活或许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为生存所不得不付出的劳作和自由的闲暇。

“不得不”,这是生活的不易之处。我们能掌控的事情太少,几乎没什么可以从心所愿。但疲于奔命的感受,常常并不来源于这些“不得不”做之事。而是来自我们对闲暇的漫不经心。

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我们总是用闲暇时间去追求快感和即时满足。这无疑是把我们所剩不多的生活选择拱手让人。

其实,即便受限于种种外部条件,我们依然有可能在专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里,创造一个足以安放自身的心灵空间。

不过,需要意识到的是,“闲”在这里,并不单指物理上的状态,更是一种从容的心态,一种“经过选择后的自足”。

“被欲望搅得晕头转向”的人,是没有真正的闲情的,只会有目标与目标间的休息。只有心有余裕的人,才能容得下美,能发现“无用之用”。

在古典美学里,美,就生长于“无用”的缝隙中。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曾言,“世间有绝无益于世界,绝无益于人身,而卒为世界人身所断不可少者,在天为月,在人为眉,在飞植则为草本花,为燕鹂蜂蝶之属。”

这些东西,并不与人的生存基本直接相关,天无月,人无眉,似乎并无大碍,一切都可以继续;但它们却给人带来了不可或缺的审美体验,生活的情味也来自于此。

古代文士所热衷的茶道、花道,所乐于把玩的奇石,所乐于观赏的园林、书画都是这样,它们在处处受限的生活里,开辟出了一个心灵的自由之所。

快感是外物对人的单向刺激,而这些看似无用之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则是人对外物的思索与感悟。

所以,单纯的快感往往让人感到被消耗,正视闲暇与无用,才可能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让人生体验得以完整和丰盛。

3.

在经历中,重拾“东方美”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过程和文化传统,因而也会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这样的美,沉淀于民族的灵魂深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是我们归属感的来源。

蒋勋曾说,“生活的美学是对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如果这种尊重消失了,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如果我们无法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得到美的抚慰,那就好像无根的人,只能在自己的语言和文明中流浪。

今天的生活节奏和秩序,的确让我们离东方美越来越远了。很多人,都没有耐心或者没有机会去了解和感受它。

可是,只要我们愿意向它投注一点目光,就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甚至说不定,它会带你走向另一种更舒展的生活。

或许,这样的体验可以从逛一次园林,听一场昆曲开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开头一句唱叹,一下子就将人拽进了现实秩序之外的梦境空间里。

朱唇轻点,面若桃花,竹林掩映间一唱一舞,细腻清雅,意蕴深长。犹如徐徐展开的画卷,我们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

昆曲从明朝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白先勇说它“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经过四百多年,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已达到化境”,是东方美的极致体现。

它曾数度面临失传的危机,但在今天,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当然离不开一代代表演者的传承与创造。

视频里的昆曲演员,是苏州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吕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小学习京剧,17岁进入昆曲世界,吕佳的生命,同戏曲、同舞台,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昆曲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每个角色应该怎么演,每个场景应该怎么表现,都已经有了许多固定的程式,它写意之美的意蕴,离不开这些程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昆曲的美是凝滞的。

因为昆曲讲的是几百年前古人的故事,所以演员需要加入自己的诠释,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融入进去,才能拉近它们与观众的距离。而且,通过累积生活感受,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心,“才能呈现出更丰满,经历不一样的人物”。

“好像是一种浸染,喜欢昆曲以后,慢慢的,喜欢的东西就不会是快餐式的那种。”

吕佳的生活经历让昆曲长出了新的枝枝蔓蔓;而昆曲对于她来说,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改变了她对美的感受。

纷杂的外部世界或许会钝化我们的感官,使我们的心变得粗糙和麻木,过上一种模版化却停不下来的生活。但庆幸的是,一切并不是无从改变。

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提东方美的原因,它保留了生活的另一种想象:慢下来,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去感受日常,享受“无用”,欣赏美。

累积起小小的尝试和体验,建立新的对美的感知。也许,我们就可以不再只是“过生活”,而是审美地生活。

保护、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爱慕一直在做的事情。

2010年,爱慕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合作,在昆剧传习所旧址打造中国首个园林实景版昆曲体验馆——苏州爱慕昆曲体验馆,坚持公益性演出,还连续举办过多场次昆曲文化体验之旅。

在产品设计中,爱慕也很重视东方美的表达,从《牡丹亭》汲取灵感,对花鸟、山水、庭院等古典纹样进行现代与审美的重新解读,展现温柔而坚定的女性力量。

恰逢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之际,爱慕联合看理想共同打造了一档以昆曲为主题的节目,由主讲人梁文道讲述昆曲是如何演化成如今“集美之大成者”的。节目将于8月6日在看理想App上线。

百年之于沧海,不过一瞬;百年之于人世,却是两三代人的传承与求索。东方美在今天能否焕发新的生机,在于我们的选择,“美,用经历去创造”。

参考资料

1.《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刘悦笛 赵强

2.《昆曲·春三二月天:牡丹亭》|华玮(编)

3.《华夏美学》|李泽厚

4.《天地有大美》|蒋勋

头图&配图:《卧虎藏龙》

撰文:Purple

监制:猫爷

看理想

“看理想”诞生于知名出版品牌“理想国”,以“做出版”的态度,开发视频节目、直播、音频及周边产品等一系列媒介,探寻文化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181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闲话“美”之含义及审美的当代转向

    当代对美学的研究常常从语义学开始,而在华夏语言谱系里,"美"这一用语的使用历史悠久,也非常普遍,一般说来,从词义上看,"美"有三层含义是最常被使用的: 第一层是 ...

  • 《审美即生活》:不仅要生活的“美学”,更要审美地“生活”

    接着我的"实践美学",去做你的"生活美学". --李泽厚 (读刘悦笛书)之前竟不知晓,原来"生活艺术化"的传统在中国! --Alexande ...

  • 中国慢生活美学代言人雪小禅最美纪录片《我不只是一个作家》

    爭 做 中 國 最 美 微 刊 ╰╯ 由<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叶君亲自执导 雪小禅最美纪录片<我不只是一个作家> 在每一段赤诚的叙述或者开始回忆之前,都需要思考.但这次不是. ...

  • 两个方法,提升审美与气质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习惯坏了就扔.旧了就弃: 不再接纳生命的瑕疵, 不愿等待岁月的果实. 时光沉寂下来的朴实.暗淡, 匠心打磨出的古雅.不惊, 好像都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过了时. 也许是我们根深 ...

  • 我们有滤镜自由吗?

      李白去庐山瀑布,在朋友圈配图发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仙出手,该地成了网红景点.可有人枯水期去看,径流量还赶不上三盆洗脚水,遂声讨老李照骗. 而其实,网 ...

  • 明式家具 | 征服世界的东方美学

    近年来,明式家具热也从收藏界蔓延至家居界:西方不少现代家具设计,纷纷从明式家具中汲取灵感:时下深受颇多人青睐的新中式家具,也多以明式家具精.巧.简.雅的风格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 明式家具跨越时空的魅力 ...

  • 吴滨:看完我的作品,你就知道什么是摩登东方美学!

    说起室内设计大师,梁志天.邱德光等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你知道无间设计吴滨吗? 无间设计由设计师吴滨在2005年创立,有很多优秀的设计项目,也曾获得过多项国际权威奖项,甚至有"楼盘热销保障&qu ...

  • 他拍摄的中国古建筑,尽显东方美学,震惊了世界!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以拍摄中国古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见长, 他拍摄了以社戏.秦腔.太极. 传统酿酒等传统题材的系列专题. 作品充满人文关怀, 从最初的追求光线.构图.色彩的形式美, 到如今, 专注于拍摄中 ...

  • 线下活动 | 东方美学·中国传统建筑八大派系

    从古至今 华夏大地 涌现了众多建筑杰作 有的已经毁于战火 有的屡次浴火重生 有的更迭留存至今 在此过程中 中国也形成了八大建筑流派 京派建筑  闽派建筑 湖湘建筑  川派建筑 晋派建筑  徽派建筑 苏 ...

  • 大量留白、善用线条,“新中式”之家太懂东方美学了!

    很多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简单地把中式跟老气划上等号,今天位于上海的这个85㎡的两房,就要为中式正名! 设计灵感来源于贝聿铭大师的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东方气韵和现代设计的新中式风格,辅一进门,就让人眼前一 ...

  • 佛像之美,东方美学之巅(高清大图)!

    金屑眼中翳, 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 佛视为何人. 动脉影, 一个用心拍文物的"博物馆摄影师". 多年来, 他坚持业余时间去国内外博物馆拍文物, 并分享自己的博物馆之旅. 他拍 ...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只可惜朱佑樘的十八年不是永远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一曲<牡丹亭>,唱尽世间多少情事,有多少深情超越了生死,执子之手与子偕 ...

  • 一场红与黑的对话,一次东方美学×现代艺术的碰撞

    好友缘·国宴位于广西会展中心 曾获得2019年艾鼎奖银奖 是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碰撞融合的产物 在城市的理性线条中尽显中国国宴的气质底蕴 中华文化复兴推动着东方美学的发展,新中式美学凝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 ...

  • 20个极具东方美学logo、字体设计案例

    东方之美 回归心灵本质 带出时光的美好痕迹 美而不俗 雅而不腻 一份属于古代文人的高雅韵味 今天来分享20个极具东方美学设计案例! 以上作品仅供欣赏 版权归设计者所有 关注爱标志公众号 接收更多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