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辨治
神经性皮炎,因状如牛颈之皮,厚而且坚,故中医命名为“牛皮癣”,又因好发于颈项部,故又称“摄领疮”。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称之为“顽癣”。
本病临床表现多是扁平圆形或多角型的丘疹融合成片,自感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峭隆起,极易形成苔癣化。本病好发于颈部及四弯(肘窝、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部,但十之八九在颈部,称局限型;也有多处发病者,称泛发型。
局限型一般不需要内治,但对泛发型多处发病者可兼用内治法。忌食辛辣发物以及豆制品。
一、外治法:
(一)、急性神经性皮炎,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瘙痒剧烈,“清凉膏”或“羊蹄根酒”主之。
1、清凉膏(笔者经验方):清凉油一盒(约2克),地塞米松1.5毫克(2粒)研粉调匀外搽并揉搓患部,一日2次,3--6天为一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本方治疗急性神经性皮炎特效。对慢性皮肤肥厚粗糙、苔癣化病变能止痒,皮损也能消退一些,但难以治愈,改用“牛皮康软膏”外搽,半月左右可愈。
病例一:某女,30多岁,1994年9月X日就诊,两肘窝及后颈有成片的扁平丘疹,绿豆粒大小,瘙痒剧烈,入夜尤甚,表面有少量脱屑,颜色接近正常皮肤,发病已有数日。药用“清凉膏”外搽,数次即愈。
病例二:戴某,男,30多岁,1994年8月下旬就诊,后颈有成片隆起的扁平丘疹,约小黄豆粒大小,瘙痒剧烈,呈阵发性,入夜尤甚,越抓越痒,面积约半个巴掌大,发病已有三年,多方求治无效,得热、淌汗痒尤剧。用“清凉膏”外搽,一天后痒止大半,三天后开始脱皮,七天左右皮疹退去大半,残余四五个丘疹因为停药而痒增,又因为搔抓而使丘疹破皮出水,患者至此失去耐心和信心,未再坚持治疗。(按:笔者由此感悟,此属慢性神经性皮炎,发病日久,应该改用“牛皮康软膏”治疗。)
2、羊蹄根酒(朱仁康经验方):羊蹄根180克,土槿皮180克,制川乌、槟榔、生百部、海桐皮、白鲜皮、苦参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肤子、番木鳖、蛇蜕、大风子仁(打)各15克,蜈蚣末9克,白信(砒霜)6克,斑蝥6克,高粱酒2500克浸泡备用。毛笔蘸药酒外涂。本方主治体癣、股癣、神经性皮炎。(按:试用于临床,用于治疗体癣、股癣尚未进入皮肤肥厚粗糙的慢性期,疗效极佳,一般数天即愈。方中番木鳖,是指马钱子,曾误用木鳖子代之也效,但疗效缓。)
(二)、慢性神经性皮炎,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之久,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皮损肥厚粗糙,呈苔癣化病变,状如牛颈之皮,稍有脱屑。此属风、湿、热、虫、毒为患,“牛皮康软膏”或“百部膏”主之,“羊蹄根酒”也主之。
1、牛皮康软膏(笔者经验方):青黛30克,硫磺、轻粉、冰片、乌梢蛇(或蛇蜕)、土槿皮、苦参、狼毒、露蜂房各10克,除青黛、硫磺、轻粉、冰片外,余药入麻油250克内,煎炸焦枯后滤渣存油,再入黄蜡45克,兑入青黛、硫磺、轻粉、冰片,收膏备用。瘙痒剧烈者,加薄荷脑5克同用。取药膏外搽并揉搓患部,每天用药2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愈。
笔者曾用本膏治愈一例慢性蛇皮癣,即鱼鳞病。某男,40多岁,2011年3月中旬就诊,两膝伸侧皮肤如蛇皮,干燥,粗糙,伴有糠秕状鳞屑,成菱形或多角型分布。先用“润肤膏”试治三天无效,改用“牛皮康软膏”外搽,不料数天即愈。
笔者还用本膏治愈过一例脚癣肥厚粗糙皲裂,某男,初中学生,2012年3月份就诊,右脚底板及接近脚边缘处,皮肤点状丘疹状浸润,色淡红,瘙痒,经搔抓,范围扩大,脚底板处粗糙、皲裂。左脚底板也有一小块肥厚粗糙。先用“牛皮康软膏”外搽,脚底边缘以及脚底板粗糙皲裂好转后改用“园癣方”(川椒、生大黄、丁香、密陀僧、羊蹄各3克,硫磺5克,枯矾6克,为末,醋90克浸泡3日备用),大蒜瓣切片蘸药液外擦。数天即愈。
2、百部膏(《医学心悟》):生百部、蓖麻子(去壳)、白鲜皮、鹤虱、黄柏、当归、生地各30克,入麻油500克内煎炸焦枯,滤渣存油,再入黄蜡40克、雄黄粉15克 ,收膏备用。(按:瘙痒剧烈难忍,可加冰片10克、薄荷脑10克,以快速止痒。)
(三)、神经性皮炎局部除有成片丘疹肥厚外,并伴有部分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引起湿疹样皮炎或继发感染,“铜绿软膏”主之。
铜绿软膏(陈树榕《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铜绿、宫粉(铅粉)、密陀僧各30克,麻油300克。先煎麻油,待凉后再加入宫粉、密陀僧及铜绿,时时搅拌(避免沉淀),最后加入松香、黄蜡各30克,制成软膏。外搽约1-1.5厘米厚,包扎,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