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红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二)

二、加大宣传力度,擦亮红色品牌

文化宣传既是产生、发展与传承的载体,也是文化价值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11]如何加强宣传,增强效果,我们是做了认真的研究的,决定从提炼脉络、注重细节、突出特色、把握时机、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宣传离不开内容,而内容又由历史的脉络和细节构成。我们先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联系等方面提炼脉络,再从革命先辈的回忆录、老同志的口述回忆、党史人物介绍等材料中挖掘提炼相关细节。有了脉络和细节,史料就会显得更加丰满、生动、有看头。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整理编写了《大埔农运从这里开始》、《烽火太宁,农运旗帜》、《岁月峥嵘,红旗不倒》和《八驳桥红色传奇》、《红星闪闪照古城》、《早期埔永农军联手抗敌的故事》等二十多篇红色故事。

关于特色,我们则结合太宁革命运动的主要特征和闽粤赣边党的领导人罗明、方方、饶彰风等对太宁的评价,将太宁村的革命特色提炼为“大埔县农民运动中心”、“大埔早期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村庄”、“大埔早期革命发源地”、“接应南昌起义军入埔的村庄”、“红旗不倒的村庄”等,并在党史部门指导下编写出版了《大埔农运从这里开始》画册和多篇文章加以宣传,逐渐得到各方认可。2020年大埔县电视台制作了《红色太宁村,绽放新光芒》宣传视频,其简介就有“茶阳镇太宁村,曾是大埔县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村庄,被我国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著名作家杜埃誉为大埔县农民运动中心,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的表述。该视频还上传到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播放,扩大了知名度。

关于把握时机,我们的做法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大事件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太宁村义训堂被确认为革命旧址后,我们写了一篇简讯《太宁村“义训堂”革命旧址获确认》发表于《梅州日报》,并以此为契机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对义训堂革命旧址进行了简易布展,并制作了宣传折页,以便前来参观的游客更好地了解太宁村光辉的革命历史。再如,2017年底广东省组织部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我县有太宁村、旧寨村、大埔角村列入该工程重点建设的60个红色村,我们便写了一篇简短的报道介绍这三个红色村的革命历史(后来电视台也作了报道),另外还专门写了《红色太宁,红在哪里》一文详细介绍太宁为什么能够入选广东省红色村。最后又写了一篇文章《峥嵘岁月,光辉再现——太宁红色村发掘纪实》简要总结了太宁革命历史发掘过程。我们还积极参加或配合有关部门发起的,与太宁革命(人物)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太宁的红色影响。比如,因为太宁农军支援过“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所以当《南方日报》几次采写三河坝战役的报道时,党史室有关领导要求饶超然老师(本课题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介绍大埔农军、民众支援起义军的情况。通过《南方日报》的几次权威报道,再经市县官方公众号转发,太宁村的红色影响提升了不少。我们还配合市县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也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课题组饶超然老师、王绍沪老师还参加了梅州市公安局、党史室发起的“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的考证工作,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考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尽了一份力。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跟太宁农军有密切关系,首先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主席是太宁饶龙光(当时大埔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公安局警力是大埔农军独立一团第一连,连长饶寿田是太宁人,第一连也是由太宁农军充当。[12]省市县官媒对考证工作的报道中,也多次提到太宁,提到饶龙光等,提到义训堂(称其为大埔早期革命发源地),进一步提升了太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于传播途径,我们的做法是不放弃纸质媒体(虽然读者较少),但更多地转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现代新媒体。即我们在《大埔文史》、《大埔党史》等纸质刊物发表的文章亦尽量转发到网站或公众号。有的刊物本身有网站或公众号刊发文章,我们也尽可能转发。党史部门指导我们编写出版的书籍,我们也尽可能多渠道宣传。比如我们出版画册《大埔农运从这里开始》后,即在《梅州日报》和电视台作了报道。此外,我们还举办讲座,向学生、干部和群众介绍太宁村革命历史,或者邀请红色文化研究会、作家协会、摄影协会等文化艺术团体前来采风创作,提升了红色影响。我们收集整理的原始资料也都公布于现代网络,以供文史学者和其他文化人士研究、参考,间接宣传了红色太宁。

三、用好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太宁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顽强战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的牺牲。2018年起,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反哺太宁老区苏区人民,全力推进太宁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如今,“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已顺利完成验收,一幅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展现在人们眼前……村口恢宏壮观的门楼及其旁边大型红色陈列壁画,修葺一新的义训堂农运史展馆门前红色广场竖立了“朱德赠枪”雕塑,G235国道沿线的太阳能路灯和红色主题墙绘,拓宽的主街道两旁统一装修的店铺,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农产品展销中心,整洁干净的柏油村道,处处呈现生机和希望。

同时,我们课题组积极配合茶阳镇政府和太宁村“两委”开展党组织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向前来调研的上级领导解说红色历史,给镇村党员干部作了《广东省红色村太宁革命历史综述》等讲座,并赠送我们编写的红色书籍。我们还协助村“两委”创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把90多年前太宁乡“自治促进会”、“调解委员会”制度演进为“板凳会议”机制。“板凳会议”以村党支部为基础,把代表各方利益的村民和镇村工作人员邀请到一起,打造一个解决问题的议事平台。真正做到村里事务村民商讨,发展计划问策于民,把命令变为商量,把指挥变为协调,把管理变为服务,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和谐发展。

太宁村成立由村“两委”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代表,以及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板凳会议”议事委员会,定期召集党员群众召开“板凳会议”。广泛听取群众关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讨论乡村振兴、“红色村”建设等相关事项,分类梳理,形成工作落实台账,目前已解决自来水等多项民生工程。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村”建设,村民达成了共识,有力有效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改善。我们还利用“板凳会议”平台,举办红色书籍赠阅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目前,茶阳镇规划对太宁村的九处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打造成大埔北部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以打造“绿色生态村居段、红色党建太宁段、古色古韵茶阳段”为重点,以太宁村红色资源促进恋墩村古色资源更好地开发。用恋墩村古色资源彰显太宁村红色资源魅力,做到串珠成链,打好“红色、古色两张牌”,建设好太宁、恋墩连片示范区,共同促进美丽宜居的特色精品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大埔县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版 第470页。

[2] 《中共广东省梅州市组织史资料》 1995年版 第52页。

[3]《中共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史资料》 1991年版 第17页。

[4]《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1993年版 第266页。

[5]《东江革命根据地梅埔丰苏区史料汇编》 1987年版 第31页;《大埔县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版 第15页。

[6]《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第415页。

[7]《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第83页、94页;《永定人民革命史》厦门出版社 1989年版 第57页。

[8]《永定县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版 第1107、1108页;《金砂暴动》福建人民出版社 1957年版 第19页。

[9]《红色印记 光辉历史‖滔滔三江见证丰碑 苏区精神绵远流长》 大埔县宣传部公众号《客家香格里拉》 2021年4月9日。

[10]《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第394页。

[11]苗圃.三明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传承[J].三明学院学报,2017,1(34):第1页。

[12]《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第34页。

课题组负责人 饶超然 虎山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 彭尚婿 王绍沪 黄广华 贺永居 张志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