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 第31篇】李梦桃|| 我的元宵我的节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活动征稿
主题:年。
时间: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2月18日。
形式:散文、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还将收到小红包,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另有奖励。家中的学童也可投稿,我们有一个文艺小星星栏目。
投稿信箱:2084791183@qq.com
另外刊发在文艺众家的优秀作品将会在一定时期被选出集结成册(每一年或半年一本)
我的元宵我的节
文:李梦桃
元宵节,喜庆热闹,勇武豪放如宋代的辛弃疾,也记录下这样的元宵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宵节,也令人悲愁伤怀,年少时喜好游赏如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暮年憔悴之时,也会在这欢庆之日凄凉咏叹:“谢他酒朋诗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节还是一个有情人相约相见的日子,朱淑真有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甜蜜而幸福!
这老祖宗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节日,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在我心里,元宵节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呢?
最记得满天烟火,是小县城里元宵夜必不可缺的风景。
透过这璀璨的光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整个中国都是清贫的,物质极为匮乏,至于元宵节的烟火,似乎只有那一闪一闪的滴流金的啪啪声和一只手花闪耀的光彩。
那时,我们姊弟三个,还有照看我们姊弟仨的姥姥,一家六口,全仰仗做教师的爸爸妈妈的工资生活。每天都要计算吃多少饭票才能熬到月底。就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爸爸,却总会想方设法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富有色彩。
平时,爸爸就会用各种手头的材料给我们做玩具。几块薄薄的小木片,毫不起眼,爸爸会分别按照比例修理成头、身子、四肢的样子,边角处用砂纸细细地打磨,光滑圆润,头型木片上会画出孙悟空的脸谱并着色,其它木片上也涂上红红黄黄的颜色,在关节处钻孔,用尼龙绳穿好,架在两支木棍上,只要用手一捏两个木制支架,被两根尼龙绳拴着的彩色孙悟空就会蹦来蹦去翻跟头,像活的一样,这不禁让我们惊讶不已,也惹得领居家的小朋友羡慕眼馋。
还记得那时,逢年过节,爸爸会用鸡蛋壳沾着红色的蜡烛油,做成一瓣一瓣的透明花瓣,再一瓣一瓣用心地聚拢在蒺藜枝的大尖刺上,就成了一朵好看的粉红色的花朵,还要衬上绿色的皱纹纸做成的叶片;一朵,两朵,三朵,黑色的蒺藜枝上,粉盈盈的是一朵一朵或开或蓓蕾着的花朵,绿绿的纸质叶片,十分高调地插在秫秸扎成的帐子墙上,吸引着我的目光,让小小的我呆呆地出神地关注着,有一种莫名的愉悦。这是爸爸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给我们姊弟仨最初的一份审美体验吧!
我上小学的时候,80年左右,两个弟弟都大了,可以和爸爸一起玩儿了。记得有一年,我们的家已经搬到了文化馆内的院子里,有了两间平房和一处大院子,一出门就是大街,随着“二道贩子”地位的被认可,大街上卖滴流金的也多起来了。
那一年元宵节好像是爸爸和妈妈没商量好,买重了,两把滴流金,一个晚上也是放不完的,退又不给退,这可把省吃俭用的妈妈心疼坏了,多花了冤枉钱啊,这节过得也太奢侈了!据说,过完元宵节是不许再放这东西的,浪费啊,怎么办呢?当时,院子里有一根贯穿东西的晾衣绳,还是爸爸有办法,就把滴流金一根一根点燃,一根一根拴挂在铁质的晾衣绳上,让它们一起闪闪烁烁,噼里啪啦。这情景,让我们姊弟三个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大有如临仙境的感觉呢!
过节时十分讲究的爸爸,每逢元宵节都要选大小合适的萝卜,或者胡萝卜,把它们挖成空心,做成灯碗,放上些食用油,再用棉条做成灯芯,点燃后放在居室和附房的门两侧,点燃一阵后,还要仔细观察一下灯芯结花的形状,据说可以预测当年的收成呢!
我们再大些的时候,爸爸就用竹条和竹纸,给我们糊成灯笼,让我们提着到处去玩儿。记得有一次,灯笼里面的蜡烛不小心让我弄歪了,把灯笼烧着了,呼呼的火焰,吓得打灯笼的我都快要哭了,幸亏大人在旁,及时灭火,没有造成多大危害。第二年,爸爸又给我扎了一个好看的灯笼,鼓励我继续打着灯笼去找同学玩儿。元宵夜,我一个人,打着灯笼,走在小县城黑乎乎的大街上,心底有一种莫名的神圣感!
热热闹闹的元宵节,爸爸总是尽力把所有可以完成的项目都细细梳理一遍,吃元宵,猜灯谜,打灯笼,点萝卜灯,放烟花,点滴流金。这些必备元素,似乎一样也不可以少。那时的烟花是拿在手里放的,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弟弟和爸爸拿着它们,在手上呼呼地喷射着火焰,弟弟鼓励我,让我也点一个拿着,小小的滴流金拿在手里,那噼噼啪啪的小火花,也会吓得我把胳膊伸得远远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元宵节不见了。是嫁为人妇之后吧,夫婿家有自己的过节风俗,而小小的县城也开始有自己的节日烟火。有印象的是在新落成的县行政中心广场前面,一连好几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燃放半个小时的烟火,那成了吃汤圆之外,小县城里最盛大的节日欢乐!那时,我住在行政中心和泇河东边老一中的院子里,是要跨过一条河,走一段路才会靠近那个放烟火的地方,每每万人空巷,灯火璀璨,人潮如涌,极为壮观!后来,县城规模急速扩大,河东的农田也建成了居民区,家就搬到泇河东面,住在一片农田上落成的世纪福城里。远离了喧嚣和闹市,可是每逢元宵节时,我还是要叫上孩子陪我一起步行半个小时,去行政中心看那官家的烟火,感受一下普天同乐的情怀。
又记不清是哪年开始,行政中心广场前的烟火不放了,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灯会和烟花会。我因种种缘故未曾观看过一次。据说去年,那里的客流量到了爆棚的地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盛况呢?今年,冒着可能会被挤到的危险,和孩子一起走向那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一路西行,近农业园路口时,就有交警拦路,不让车进了,我们把车停靠在路边一个开阔的地方,步行前往。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经过宝华大酒店没多久,就看到了农展馆展翅欲飞的剪影。再看路两边,凡是有空的地方都已经停满了车,即使有车开进来,也是找不到停车位的,怪不得要封路呢!农业园的大牌楼披红挂彩,红红的灯笼列阵排出喜庆和吉祥,灯火辉煌,人来人往,路边的小树也都披挂上了银光闪闪的珠链,各类摊点占据了路两边的空地。棉花糖,烤肉串,菜煎饼,成了今晚的点缀;尖尖的兔耳朵造型的闪光发卡,亮亮的小天使的翅膀,成了今晚的流行装扮;连年有余,迎春纳福,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祥猴献瑞,海豚戏球,娇艳的仙桃,可爱的毛毛虫,如意云娃,鱼跃龙门,各种古典和现代,神话和真实,都精致形象而又美观地用彩灯展示出来。我们到得较晚,舞狮游龙踩高跷,已经错过了,却赶上了一场加演的摩托车高空惊险秀,在特制的巨大的镂空表演球内,四辆摩托车闪着彩灯,嘟嘟地极速奔驰和追逐,直上直下,配合默契,令人惊叹,完美谢幕。
这边惊魂甫定,那边烟花已起,瞬间照亮了整个灰暗的天空。一个连一个,目不暇接。刚刚从北京回来的我,看过蓝色港湾精致而又辉煌的灯火,在这荒郊野外,无边的黑暗里,一下冒出些亮亮的色彩,热闹之余,确实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惶,是啊,太突兀了!没有一点的铺垫和过渡,甚至都没有一点的背景和映衬。在黑暗中,兀自站立着那么一些灯,在黑暗中,兀自亮起那一片烟火。在别的地方,是有楼房居民的灯火来陪衬的。在这郊野的开阔地里,似乎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所在,鸡鸣天亮,你就会找不到它在哪里了吧。有同学发来实时图片,是北京城一片静静的灯火,帝都气象,不严自威,那份大气和无处不在的细腻,是这简陋的乡村小园无法比拟的。可是我还是很兴奋,在离我最近的这一处所在,一个一个地拍照,惹得同行的儿子不停地看我:妈妈,您老怎么像个孩子!
步行回走,路口,在围护绿化带的石块上,眼尖的儿子发现了萝卜灯,孩子惊讶,不认得是什么,我就给孩子解释,孩子大发感慨:如果没有人传承,还有几个知道啊!
儿子是90后,理工男,在我这个超级语文老师的熏陶下,每每和他一起游玩,总有让我惊异的言论,发一些挺深沉的感慨。这次他的慨叹又让我心里一震:我竟然没有想到呢!刚刚在看焰火的时候,儿子还在给我复述着鲁迅先生的研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来做烟火,外国人用来做炸药;鸦片,外国人用来治病,中国人用来吸大烟。“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和平喜乐的民族,没有一点进攻性。听一个声响,看一片色彩,就可以达到极致的满足。”我给孩子解释着。
小小的萝卜灯,是儿子所不知道的,当我告诉他这里面的奥秘时,告诉他,他的姥爷当年的作为时,他不免又有无限慨叹。现代科技发展到今天,即使靠天吃饭的农业,也似乎对老天的依赖越来越少了。这种观灯预测的风俗也面临着消亡的趋势,仅仅变成一种娱乐和坚守。快到家的时候,在沉沉的夜路上,又看到了三盏并排的小灯摆在地上,火焰跳动着,闪着光彩。并不孤独。
元宵夜,您出来走走了吗?穿上新衣,戴上新帽,给孩子头上别上一个闪亮的兔耳朵,或者背上一双天使的翅膀,在涌动的人潮中,观灯,谈天,赏烟火,闹元宵,在365天中的这一天,这一刻,感受一下普天同庆的欢乐,寻找一份与天地四时同呼吸的和谐,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得到一份巨大的归属和认同,不亦乐乎?
2016年2月22日夜记
本栏责编:陈素娟
【作者档案】
李梦桃
李梦桃,女,1970年生于山东省苍山县(今兰陵县),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只因热爱》,诗集《子夜莲花》。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