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谈谈读书:“读书无用论”永远是个伪命题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尊重知识、崇尚读书的谚语名句。宋人在《劝学诗》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古人有时真可爱,他们劝读很直露,娃娃,你好好读书,书读好了有官做有钱花有美女抱。关于读书无用的论调似乎出的比《劝学诗》更早。唐人章碣对此看得很透,他在两首诗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读书者的悲哀。如《焚书坑》里“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楚汉争霸的刘邦和项羽,哪个是读书人?这两句诗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诵,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他在《毗陵登高》这样写:“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大意是,学子读万卷书,没用,而真正做出大事的人,往往是那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地痞流氓。一些学富五车的读书人,读破万卷后,因个人际遇不时生发“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建国以来,中国出现过三次“读书无用论”思潮,前两次“读书无用论”思潮分别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以“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和“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口号为鲜明特征。前者是大家忙碌阶级斗争,即整人;后者是大家都忙着向“钱”看,即整钱;最近的这次“读书无用论”则与中国大学扩招和就业压力增大有较为直接的关系。“新读书无用论”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否定,而是对读书所带来的收益的怀疑,过高的高等教育支出与日益微弱的教育回报率矛盾十分突出。比如孩子考上大学,四年的花费,算耽误四年的打工收入,里里外外下来至少也十几二十万。如今大学生毕业后就算顺利通过竞争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起薪也就两三千,而这个薪水标准与餐厅服务员的相差无几。所以,个别短视的家长就算起了这个糊涂账。

若干年前一成都女孩考上本科,父亲坚决不同意她上。这条新闻当时曾引起了广泛争论,当日一万多名网友在参与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时,七成网友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这是一个很令人不安的统计。它是否意味着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回潮?其实,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并非是一种反智倾向,而是公众对价值扭曲的一种悲怆抗议或情绪表达。

“知识改变命运”的关键前提是,人才上升的通道应该是畅通和公平的。近年来,“北大毕业卖猪肉”“百万高考生弃考”“最难就业季”等高等教育相关新闻屡屡刺痛民众神经。教育公平日渐式微、就业艰难上升受阻、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也暴露出中国高等教育弊病和社会的复杂心态。当公众认为上大学将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当中国一流名牌大学培养屠户时,为何不把我爹从闵庄接到北京当教授?

总之,读书无用论是个人的短视,也是急功近利思想作怪,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浮躁、价值观扭曲的反映。大学不是爆米花机,这边投进玉米,加热几分钟,嗵地一声那边爆出米花。大学所带来的视野高度,人文积淀以及思想维度,无法用金钱简单衡量。

读书无用论永远是个伪命题,即使刘项不读书,但是一个可作《大风歌》,一个可作《垓下歌》,肚里没点墨水行么?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他难道仅仅读了半部论语么?无论有多少理由也颠扑不破读书是硬道理的真理。

本栏责编:书带草

闵生裕(现被聘为本平台专栏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不自由撰稿人。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协组联部委员,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