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你需要整合思维

导语

一流的智商,取决于头脑中同时存有两个互相矛盾的想法而能够继续思考的能力,即“整合思维能力”。

作者 | 王玮

来源 | 管理经玮(ID:Guanlijingwei)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已经步入“后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和商业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 复杂性)、Ambiguity( 模糊性),简称VUCA(乌卡),是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

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信息更加饱和,各领域暂时达成的平衡不断被打破,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常常处于一团乱麻之中。

如何做到处事不惊,从容应对呢?“整合思维”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整合思维”是由商业思想家、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前院长罗杰·马丁教授提出,他因此荣登2017年Thinkers 50榜单前列并获奖。

他认为,领导者制胜的关键在于整合思维,即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该思想来源于马丁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学习经验的反思以及多年商业咨询经验的总结。在领导力大师詹姆斯·马奇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GE杰克·韦尔奇、P&G雷富礼等数十位著名跨国公司CEO长达数年的深度访谈,马丁教授构建了整合思维的全套思想体系。

整合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是指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彼此对立的观点,不以牺牲一方选择另一方为代价,而是以创新形式消除两种观点中的对抗之处,形成既包含对立观点的某些因素又优于两种对立观点的新观点。

绝不退而求其次,不做简单的二选一,而是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推陈出新提出更好方案,这是整合思维者的独特之处。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同理,成功的人也都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具备整合思维能力,即:同时接纳两种互相冲突的观点,既不慌张,也不简单进行取舍,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一个新思路,成功解决棘手问题。

整合思维是致胜的法宝,但它绝不只是少数人的天赋。通过学习,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最终就可以强化自己的整合思维能力,不断走向成功。

什么是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是指面对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模式时不是简单地进行选择,而是能够进行建设性的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形成一个既包含已有模式的某些成分但又优于已有模式的新模式(见图1)。

合理地运用整合思维的思辨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怪圈,发现原本意想不到的新途径。

整合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

人们思维和决策的过程分为四部分:凸显、因果、架构、决策(见图2)。

首先人们考虑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然后建立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再将因果关系组合为架构从全局视角来审视,最后得出解决方案,制定决策。每个人的凸显、因果、架构不同,得出的解决办法自然也就不同。

传统思维的目标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说是“难得糊涂”。按照以上思维决策的过程,传统思维从开始就尽可能勾画出最简单的决策图,尽可能去排除干扰因素,甚至根本就未将这些重要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其次,传统思维者存在狭隘或简单看待因果关系的倾向。由于易于寻找和处理,他们追求的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常常隐藏变量间的复杂关系,使得建立的因果关系严重偏离了事实本身。

最后,基于重要影响因素以及因果关系建立的整体架构常常出现纰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终导致了“不尽如人意”的解决方案。

与之不同, 整合思维者更加善于接受复杂。首先,整合思维者善于扩大凸显因素的选择范围,不畏惧因素增加而引起的问题复杂化。他们不惧怕在纷繁复杂中迷失方向,而是坚信复杂中蕴含着解决问题的良方。

其次,整合思维者不接受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积极考虑多方面的、间接的因果关系。

再次,整合思维者不是将问题拆分为若干独立的个体来逐一解决,而是始终保持问题整体性的同时着手处理各个部分。

最后,整合思维者绝不勉强接受现成方案的拼凑,宁愿费尽周折也要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传统思维者总是自圆其说,认为生活就是接受中庸、妥协勉强和抹杀灵感的过程,更愿意按照世界本来面目接受现实;而整合思维者创造各种可能性、解决方案和新观点,也营造出无限可能的氛围。

传统思维将可能性隐藏起来,把创造性方案逼进死胡同;而整合思维者则敞开胸怀,迎接改造世界的每一次挑战。

总的来看,整合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见表1),如图3所示:

如何培养整合思维能力

人类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思维模式的变化并不大。整合思维要求一种全局性思维,它虽称不上一种革命性的思维,但是能深刻领悟,深入使用,定能受益良多。

在VUCA 时代,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企业该如何做战略呢?

从整合思维的观点来看,企业战略一定要做,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调整。战略须顺势而成,战略规划要与战略调整相结合,实现战略制定与即兴行动之间的协调。

同时,对于领导者来说,既要使用显微镜,也要善用望远镜,做到虚实结合,收放自如。对于个人来说,如何在头脑中保持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而不陷入混乱?

首先需要升级我们的认知模式和心智模式;其次,越是在不确定的时代,就越需要做到变与不变相结合。变的是形式,是“表”;不变的是本质,是“里”。因此,掌握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能力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理性态度、工具手段、经验,马丁教授认为,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培养个人的整合思维能力(见图4)。

01 理性态度:我是谁?我要取得什么成就?

理性态度处于个人知识体系的顶端,是人们最广义的知识领域。凭借理性态度,我们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并认识到自己力图达成的目标。理性态度不仅显示了我们怎样看待周围的世界,也表明我们在世界中如何定位自己。

从两个层面来看,整合思维者的理性态度具有以下六个关键特征:

对世界的态度:

  • 现有模式并不代表现实,它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构建。

  • 鼓励思辨模式的产生,而不惧怕思辨模式。

  • 现有的模式并不完美,更好的模式尚未出现。

对自身的态度:

  • 我能够找到更好的模式。

  • 我能够介入并应对必要的复杂局面。

  • 给自己时间来建立更好的模式。

这六个关键特征,仅仅是一个开始,需要经过工具和经验的进一步强化才能变得坚定不移。

02 三大工具:打造一个新世界

理性态度引导我们选择有效的思维工具,其范围广泛,包括系统理论、心智程序以及经验法则。如果缺少这个工具箱,我们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发现和归纳问题,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整合思维者有三大工具:创成式推理(generative reasoning)、建立因果模式(causal modeling)以及积极质询(assertive inquiry)。

工具1:创成式推理

整合思维者不是探索应该是什么、实际是什么,而是探索可能是什么。不同于归纳或演绎,探索可能性是思想飞跃和发明的源泉。

演绎和归纳推理统治了当今教育领域,但是在解释新模式方面,演绎和归纳无法使人满意。

演绎推理需要一个原有的理论或一个能够以之为基础进行推理的模式;而归纳推理则力求在重复再三的经验和观察中获得推论。创成式推理是一种产生思想飞跃的推理,是创新创意、发明创造需要的一种思维工具。

整合思维者擅长使用创成式推理,在寻求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这也是唯一适用的工具

虽然错误不可避免,但整合思维者会不断尝试,通过多个不同的原型和几次迭代后得到创造性方案,再运用创成式推理从解决方案—架构—因果—凸显一路返回去验证,最终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工具2:建立因果模式

与简单、线性的目的论或决定论因果模式相比,整合思维要求培养一种具有系统动力学特点的、辐向式比喻的多向多元的因果关系模式。简单说,就是考虑连锁反应。

第一层次:决定论和目的论。

决定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X引起Y。例如,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和工作,结果就会被社会淘汰。

目的论就是因为Y有什么目的,所以X就怎样。例如因为我想赚更多的钱,所以我要努力工作和学习。

在建立因果模式的过程中,决定论和目的论这两种因果关系链接起从事物本身通往所期望的最终状态之间的路径。

第二层次:非线性和多向性因果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

有时候影响结果有多个变量,整合思维者需要考虑到复杂的因果回路,要借鉴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从事物的整体去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化、局部化。

第三层次:辐向式比喻。

就是通过设计出一种比喻,然后围绕这个比喻进行建模的方法。

例如,阿里巴巴打造的商业生态系统,就是把企业比喻为生态系统,天猫、淘宝好比是大山,菜鸟物流好比是河流,阿里旺旺是草地,支付宝是森林,以此类推。按照这个比喻,阿里巴巴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商业生态系统逐步建立起来。

利用辐向式比喻,整合思维者可以更具象地理解和思考问题,有助于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和方法。还可以帮助整合思维者打造认知技巧,即钻研问题的个别部分时,仍然能够顾全大局,保持整体性思维。

工具3:积极质询

不固步自封,不局限于自己的模式或观点,而是积极主动地、善意地倾听、探讨不同的观点,在获取更多信息、理解对方观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炼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与别人在某种心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时,我们通常会努力维护自己的模式,以防他人质疑和对抗。

我们一味关注“说”,忽视了“听”。我们总是努力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模式,设法避免各种批评和质疑,导致我们无法从他人的模式中学到任何东西,最终只能局限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无法找到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改变的方法就是积极质询。质询会带来有意义的对话和结果,从质询中发现更多的凸显问题和因果关系,拓宽看问题的角度,有助于促成创成式推理和建立新的因果模式。

03 两大经验: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积累的经验是自己理性态度和工具的产物,指引着我们去经历一些事情,避免另一些事情。整合思维的核心就是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合。

提高掌控能力需要在某一领域内反复实践。比如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大师都见多识广,经历过种种特殊情况,脑海里面拥有大量的凸显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因果关系图。

一个技术精湛的医生只需要进行简单检查,就可以确定病人得了阑尾炎,而一个新手可能需要做大量的检查,进行反复比较和思考,才能最终确定病人肚子疼的原因。

专家们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库,培养了快速判断病因的技能,也为解决问题创造了捷径。

掌控能力不是偶然间获得的,单凭经验不一定能够提高掌控能力,必须经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大量重复获得。

如果没有科学计划,只凭零散的经验,就不能保证任务实施的稳定性,更有甚者可能形成坏习惯,效果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掌控能力是不够的,一味陷入到娴熟的掌控能力的自我欣赏中有害无益。我们还需要保持开放的头脑,勇于尝试新事物,这就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帮助我们主动进行试验,对新奇的情况自发做出反应,通过一次次试验—出错—反复设置模式,逐步完善我们的创新能力。否则,我们就会放弃试验,转向风险性较低的掌控模式,这与培养创新能力是相悖的。

整合思维的核心就是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衡。没有掌控能力,所有凸显数据、因果关系都没有意义;没有创新能力,掌控能力就会止步不前,缺乏空间。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掌控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激发条件,创新能力又是掌控能力的生成条件。缺乏创新的掌控能力会机械生硬,缺乏掌控的创新能力会不堪一击。

整合思维者凭借丰富的经验,无论面对的情况需要调动掌控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能快速做出反应。

结语

一流的智商,取决于头脑中同时存有两个互相矛盾的想法而能够继续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整合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整合思维能力,我们首先需要清晰认识整合思维者具备的知识体系(如图5所示),然后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改变态度、改变学习和掌握的工具,以及改变个人经历与经验等三个角度,不断控制三者的动态、正向促进。

每个人的知识体系——理性态度、工具和经验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空间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自己的身高、智商和基因,但是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理性态度、改变学习和掌握的工具模型、改变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整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整合思维》,罗杰·马丁(加拿大),商务印书馆,2010.8

2. 整合思维有多重要,王晓红,哈佛商业评论,2018.4.26

3.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覃忠、王玮、王祎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

4. 思维模型:整合思维----领导者的思维路线图,2018-08-25

https://www.sohu.com/a/249946411_10009791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