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第51集:记录烽火岁月的办公桌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乐团指挥夏小汤。我讲述的文物是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曾使用过的办公桌椅。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旧居的办公室里,一套棕色木质办公桌椅临窗而放。桌上摆放着砚台、笔筒等物品,与之配套的转椅为四足圈式椅,由于年代久远,已略显破旧。70多年前,毛泽东就是在这里为了中国革命夙兴夜寐、决胜千里,赢得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图为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曾使用过的办公桌椅

  1948年5月,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达西柏坡,这里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此后不到10个月时间里,“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发出,“进京赶考”从这里动身。

  可想而知,毛泽东在西柏坡有多么忙碌,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介绍,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通宵明亮。

  段彦峰:可以说他当时的工作是非常的繁忙,夜以继日,日理万机。在西柏坡,毛泽东运筹帷幄,在这里也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图为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旧居

  在这间仅有16.3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毛泽东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坐在办公桌前起草电报和文件,对前线发布命令。据统计,在西柏坡期间,他亲自起草的电报有400多封,仅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就有197封。西柏坡作为指挥300万军队的大本营,与全国各战区的往来电报,像雪片一样,昼夜不断。

  段彦峰:特别是在淮海战役期间,毛泽东主席起草和发往淮海战场的电报稿就达到64件,其中有三份,特别提到了“临机处置,不要请示”这样的意见。这8个大字言简意赅,字字千钧,体现了毛泽东对总前委的高度信任。

△图为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手稿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以后我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电视剧《解放》片段:

  周恩来:主席,主席!好消息啊!

  朱德:淮海战役于1月10日下午4时胜利结束了!

  刘伯承:整个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计五十五万五千余人。

  △图为中央军委作战室。当时,作战室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那边淮海战役激战正酣,这边毛泽东已经在为歼灭平津之敌运筹帷幄了。调虎离山、各个歼灭,29个小时解放天津,90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傅作义不得不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段彦峰:可以说这是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主席发出电报最多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图为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手稿

  国共两党之间惊心动魄的生死大决战在这里谋划、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不朽画卷在这里绘就。令人感慨的是,这一场场震古烁今的战役,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这个小山村的土屋泥舍中、在这套看似普通的办公桌前指挥的。

  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靠天天发电报,就叫部队打胜仗。”西柏坡的老乡们则赞颂说,屋内一盏明灯亮,窗外万树石榴红。

△图为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胜利已成定局,制定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迫在眉睫。1949年3月5日至1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电视剧《解放》片段:

  毛泽东: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的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位于中央大院的西北角,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将这里临时布置成会场。

  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段彦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图为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1949年3月23日,也就是七届二中全会闭幕后的十天,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将之比喻为“进京赶考”。

  电视剧《解放》片段:

  周恩来:休息的还好吧?长途行军,坐车是很累的。

  毛泽东:今天是“进京赶考”,精神不好怎么成呢?

  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出个好成绩来。

  70多年过去了,“赶考”路上,共产党人步履坚实、逐梦前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成绩单。而这套毛泽东曾使用过的办公桌椅,也成为西柏坡精神的代表,滋养和激励后来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

  段彦峰: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领导全党全军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西柏坡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和追思。

△图为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

  王璠:我是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王璠,今年27岁。每当我走进毛主席在西柏坡期间的这间办公室中,看到他当年用过的这张办公桌,我总会不禁联想,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引领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团结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当中,我找到了答案,是信仰和初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把老一辈革命家崇高信仰传承下去,讲给更多的人。

(0)

相关推荐

  • 决战决胜:打出一个新中国

    4间低矮土砖房,室内只有3张桌子.2张地图和1部电话,面积不到35平方米.如果没有标志牌上的说明,人们很难想象,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就是从这里发起的.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当年, ...

  • 响应“五一口号”,民主党派奔赴解放区,只为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1948年上半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人民军队在各个战场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每况愈下,犹如"王小二过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发布<纪念"五一&q ...

  • 西柏坡,留下“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佳话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陕北过来一颗夜明星,夜里走路亮堂堂--" 这首诞生于70多年前的歌谣,曾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

  • 梁衡《红毛线,蓝毛线》阅读答案及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毛线,蓝毛线 梁衡 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向来政治说:"天下为公."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 ...

  • 邮票上的石家庄

    原创 永紀華英 8090集邮 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旧称石门,因为现在这个名字带有"庄"字显得"质朴",所以很多小伙伴都戏称为"国际庄".在 ...

  • 看《毛选》对三大战役部署,深刻阐释“多算胜、少算不胜”的道理|毛选|三大战役

    读<毛选>容易上瘾,是因为毛泽东文章特有的语言风格能能够吸引人,也是因为几十年前的文章对当下现实还有不少知道意义,更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太关键了. 最近按照新年度的读书计 ...

  • 血洒平津(二):绝密计划!命悬一线的西柏坡

    1948年年末,东北爆发了辽沈战役,蒋介石在华北督战期间,对于东北战局他完全是束手无策.而眼下的华北呢?解放军的三个兵团居然各自为战,到处侵袭骚扰:徐向前指挥第一兵团现正在太原和阎锡山死磕:杨得志指挥 ...

  • 三大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台湾作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次关键战役.三次会战是指辽沈战役.淮海 ...

  • 淮海战役,粟裕建议由陈、邓统一指挥,为何唯独没提刘伯承?

    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第一支武装力量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大兵团战役的胜利,正是这场震惊中外的世纪之战,彻底决定了蒋家王朝的失败命运,也是这一战迎来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提早诞生. 这场令世界瞩目具有决 ...

  • 《红色印记》第一集: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发表时,写有 ...

  • 《红色印记》第二集:践行修养的人民公仆

    00:00 [节目链接] 节选自<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 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是什 ...

  • 《红色印记》第六集:倥偬岁月的军人家风

    [节目链接] 罗荣桓写给儿子罗东进的家书 你爸爸20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一无私有. 家书抵万金,从艰苦中 ...

  • 《红色印记》第50集:这份206字的普通作战命令为何成为一级藏品?饶立群讲述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讲解员饶立群,我讲述的文物是一份非同寻常的命令,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份命令是份红头文件,红框白底黑字,一共206个字,签发于1947年2月10日. ...

  • 《红色印记》第四集:戎马一生的柔情速写

    1933年8月1日,因为革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彭德怀被授予了一枚红星奖章,连同抗战时期缴获的战利品--左轮手枪,和红军时代的八枚银元一起,被他珍藏了一生. 抗战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丁玲作为西北战地访问团 ...

  • 《红色印记》第4集:国共携手赴国难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一个年近80的老文艺工作者.配音演员乔榛.我讲述的文物是李大钊在国民党"一大"上的发言稿--<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位于广州的 ...

  • 《红色印记》第5集:完成革命始回头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播音员苏扬. 我要讲述的文物,是革命烈士金佛庄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三份任命文件. △金佛庄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三份任命文件 这三份文件分别是两张任命状和一张委任状,每张 ...

  • 《红色印记》第6集:纷飞的“动员令”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昆曲演员--魏春荣. 我要讲述的这件文物是五卅运动时期刻传单用的钢板.这块钢板现收藏在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 这块刻蜡纸用的钢板,呈长方形,镶嵌在一块斑驳 ...

  • 《红色印记》第8集:调研出真知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八一电影制片厂解说员吴俊全. 我讲述的文物是毛泽东留存最早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国佃农生活举例>.这本只有12页的小册子现收藏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