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茂:同学会

上周四在外办事,电话响起,陌生的老家的号码,这种电话我一般都不会不接。

“月儿”,对方亲切的喊着我的小名,“你怎么不回我微信?”我正疑惑的想着是谁,又被对方问到。

“抱歉,我在外面,没看手机。”

“知道我是谁吗?”难免语塞,电话那端的声音我真的不熟悉,“我是戚**。”

“哦”这是近乎招牌式的回答,表示我记起来她是谁了,她是我初中的一个女同学,于是揣着十二分的小心歉意的说“不好意思,刚刚没听出来,你讲。”

“我在浙江玩,回去的时候路过你的地盘,你推荐一下哪里好玩呗?”问清他们什么时候到,计划待几天,又电话定了房间。

第二天早起,惦记着上班后还有会无法陪老同学,于是拨通她的电话问她有没有起床告诉她陪不了她准备来酒店见个面。餐厅门口,遇上了正准备用餐的女同学,我们初中毕业后二十多年除了一次在老家等红灯停在路边的时候互相打了个招呼以外没有见过,这一碰头自然生出了几分亲近。看她身后跟着一位男士,自然很热情的说了一句:您家先生吧?对方的回答让我吃惊:哎呦,难道你没见过我家先生吗?我能听明白这句话的“潜台词”:这位不是我家先生。

一脸尴尬的我不识趣的问了一句:那这位是?

“我同学。”我同学斩钉截铁的给了我三个字,已不再年轻的我顿时有些愤怒,眼前这位女同学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现在是一家餐馆的老板娘,这“同学”二字的水分是明摆着的,她是真想毁了那些清纯的记忆,要毁“同学”这个听起来就亲切的称呼啊。

寒暄、起身、告辞,心里生出些许不惬意。

同一天傍晚一个小老乡打来电话,“我来了几个同学,有几个是您认识的,晚上一起吃饭吧。”因为是周末我也没有其他安排,而且人在异乡很多时候会觉得“一个老乡半门亲戚”所以爽快的答应了。赶到近郊那间餐厅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多,给我电话的美女和她的朋友们已经落座,她家先生我是认识的,打过招呼后美女开始给我介绍她的同学,结果是:除了这位小老乡全部是男士,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她同学中竟有两个认识我妹妹。这让我又生出了几分亲切,甚至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借口有车免于喝酒,美女带着先生做司机自然少不得喝酒,饭后美女提议唱歌,我虽不会唱歌但也有落寞想吼几嗓子的时候,所以办了有一张几乎没用的一个量贩式KTV的歌卡,同时也因为晚饭的单被小老乡的同学买了,觉得在本地的老乡招待家乡来的客人是应尽的地主之谊。所以就跟美女建议回市区唱歌,喝了酒的自然只能把车停在餐厅不动了,还好人不多,我们两辆车正好。

“妹,你坐我的车吧。”不是我煽情,小老乡的芳名就叫“妹儿”,喊她上我的车是为了在她的同学上车之前避开她家先生和她说话,“你家先生表现不错耶。”

“姐,你几个意思啊?”

“没太多意思,觉得你应该照顾你家先生的感受。”我小心翼翼的提醒着,因为我很介意她刚刚酒席上豪爽的态度,或者是嫉妒吧,毕竟我做不到,我觉得我还不到或者已经过了“不分彼此不论男女互称哥们”的年龄。

“哦,没问题的。”老乡妹妹漫不经心的应承着。

大约四十分钟到了歌厅,办卡的时候店家送了一箱啤酒,借着人多取了出来,进到包间后他们就开始放肆的碰杯狂欢,大有“今夜不醉不还”的意思。我是有计划的要早走了,点了首自己觉得可以驾驭的歌,陪着他们一个个唱过之后起身告辞。

出得歌厅,迎面吹来凉飕飕的风,早起的命题又跳了出来:千万不要毁了“同学”这个听起来就亲切的称呼啊!

周末一早正窝在家里补觉,被电话叫醒,小老乡的同学打来的:昨晚尴尬的嘞,妹的先生不高兴了!唉,你们一群男同学找人家的太太,酒后还搂搂抱抱言行无状,人家高兴才怪呢!依我看,未免麻烦这样的无底线无由头无质量的聚会能不聚还是不要聚。同学之间应该少一些攀比,多一些真诚,别想入非非,让同学会回归本真。变味的以聚会为借口的放纵同学会,相见不如不见,真正关系好的同学即使不参加聚会平时也联系紧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