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唐诗

(朗读者:赵朋)

前段时间云岫送我一套《半小时漫画唐诗》,帮我理清诗歌发展的简明脉络。书非常好,因为太喜欢,总想表达点什么,云岫说:“写个读后感吧。”我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连声说:“不敢”,自知肚里墨水有多少。想了两天,还是不甘心:“谈诗论画我不行,说说八卦还是可以的。”于是和云岫沟通,她一再叮嘱:“落笔要慎重,不清楚的地方要多方查证,不可轻易下结论。做学问马虎不得!”呵呵,她真不了解,一个八卦文主,又不是写论文,写个痛快、看个乐呵就好。

话说,唐朝诗人可是真多,有名有姓的就有2536名。你若在唐朝大街上行走,问个路说不定就能遇到个诗人。诗人多了自然秉性各异,可说的事情自然也多。

唐朝诗人中,神童、学霸可不少。“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各个是神童。王勃6岁出道,16岁进入沛府做官;杨炯幼年聪明博学, 9岁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卢照邻15岁写成《长安古意》,其中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流传至今,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骆宾王7岁就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咏鹅》。除了这四位神人,李白也非常聪明,据《上安州裴长史书》记载,李白“五岁诵六甲”,15岁已赋诗多首,备受社会名流的推崇;岑参5岁读书,9岁作诗;孟浩然17岁已科举出头;王维9岁写诗;李贺7岁作诗,8岁能文;元稹15岁就考上明经,相当于初三就参加高考,结果还考上一本;柳宗元更是神童,13岁就给朝廷写发言稿了。可见,在唐朝十几岁不出道,就已输在起跑线上了。

诗人往往命运多舛,唐朝诗人也不例外。以“初唐四杰”为例,各个结局都让人叹惋:王勃27岁不幸溺水,惊悸而死;杨炯43岁死在上任的路上;卢照邻因患麻疹,不堪重负,投水自尽;骆宾王49岁出征兵败后下落不明,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出家。

唐朝诗人中最长寿的当属贺知章,86岁,他是浙江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位状元。官运也最好,干到三品大员,在官场五十年不倒,堪称盛唐老大哥。

在唐朝诗人中还有一位曾当过道士的,那就是王昌龄。年轻时期的王昌龄曾在嵩山过了几年清心寡欲的生活,后来还俗从军,还参加了科举,中进士为官。还有一位很佛系的诗人王维,官场几次失意后,他归隐田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过上了云淡风轻的生活。

唐朝诗人中,最著名的“旅游达人”当属李白,15岁开始云游,25岁就走遍了大江南北,从诗的标题上就能看出他的足迹:《望庐山瀑布》《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咏苎萝山》《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看看,若论驴友的鼻祖,李白应是当之无愧吧。

张九龄是盛唐最后一位名相,堪称诗人里官最大的、官人里诗写得最好的。诗人里还有一位职业军人就是高适,边塞诗人的扛把子,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传颂千古,无人不知。

那么唐朝诗人中谁喜欢出书呢?王维的《王摩诘全集》可谓学习写诗的指南,《红楼梦》里香菱向黛玉学诗,黛玉就给了她这本诗集;韩愈四次科举考中后,被举荐当上四门学博士,相当于大学老师,著有《师说》和《五箴》,学术地位很高;元稹在去赶考的路上遇到自己的初恋,把这段恋情写成了小说《莺莺传》,就是后来改编成的《西厢记》,这部小说引领了唐传奇的风潮;喜欢出书的白居易,先与元稹合作出了诗集《元白唱合集》,后与刘禹锡出了诗集《刘白唱和集》,真是勤奋BOY;柳宗元诗、文造诣皆高,出版文集《永州八记》,他去世后,好友刘禹锡帮助出版了《柳河东文集》。

唐朝诗人生活鲜活,形形色色各具特点,每首诗背后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唐诗里的八卦就此搁笔,由于篇幅原因,还有很多没有写到,留点素材以后写吧。

后记:

写惯口水文章的我,以前总是埋怨云岫“低产”。这篇文章写得艰难,除了要通读书目、理出思路外,还因知识积累不够,需要查找大量资料,由此深知做学问的不易,终于给云岫“平反”。

写文章时几次向云岫请教,她反复叮嘱,注意考据考证,不要妄下结论误导读者。虽然百般小心,怎奈能力不足,文章中或有不实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上一篇:唐诗里的一杯酒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