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与膝骨关节炎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因为艾灸的作用机制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统称为针灸。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另外,艾灸还具有奇特的养生保健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据统计在我国 50 岁以上人口中,骨关节炎发病率为 5%,其中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 9.56%;而在 60 岁以上人口中,骨关节炎发病率为 20%,其中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高达 78.5%。中医认为人过中年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亏虚。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阻于骨关节;阳虚则卫阳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脾虚水湿停留为痰;肝藏血、主筋,膝为筋之府,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形成筋痹;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骨失所养,可致腰膝酸软不适,骨骼变形,形成骨痹。
前人经长期探索,认为骨性关节炎与“虚”、“邪”、“瘀”密切相关。肝肾亏虚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痰瘀痹阻经络为标。其病位在肝、肾、筋、骨;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阳虚生寒,痰瘀阻络。用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很好地体现了“寒者温之”的治疗原则。艾灸疗法是借艾灸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俞穴的作用,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通络、解郁止痛等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