峩罘④殺馬τё峩軹④寂瘼缺しονの菂霝靈(真不是乱码)
再次提起“杀马特”,感觉已经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
对他们的嘲笑和讽刺,也已经变得像褪了色的字一样,模模糊糊的看不太清楚,留下的只有一个时代的回忆。
对,你没看错,这是周冬雨
90年代末,00年初特别流行的“葬爱家族”,先是在贴吧和QQ群里,然后在各种网游上,最后充斥在整个网络媒体中。
记得刚上大学那会,有个同学开学的时候留了个“杀马特”式的爆炸头,然后被我们整整嘲笑了4年。
当时就觉得这些人脑残吧,为啥会打扮成这样,但是在十几年后再看的时候,发现火星文,爆炸头的表象下面,其实只是一群渴求爱与归属的孩子们。
对,你没看错,这是魏大勋
≮殺傌特的qī源≯
小罗是四川某村里普普通通的一个孩子,小时候抓周的时候抓着剪刀死死不放,家里人都说他以后肯定能当个裁缝。
3岁的时候县城里爆发城镇打工热潮,小罗的父母也随着进城打工,留下穿着开裆裤的小罗和他的外婆。
从此小罗一年只能见到爸妈两次面,一次是春节,一次是国庆节。
穷人家里的孩子懂事早,别的孩子都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小罗在帮着外婆干农活,玉米怎么剥才快,柴火多粗烧火烧的旺,这些他都了如指掌,但是他不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因为他们说自己没爹没娘,时间久了就连小罗自己也这么觉得,感觉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
纪录片《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
再大一些的时候,父母花钱让小罗上了小学,但是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勉强的上了几年小学,小罗就开始逃去了附近一家洗车场打工,心情好的时候,回学校听两节课。
结果干了很长时间之后,他才发现工头吞掉了他大部分的工资。
一气之下辞职不干在网吧里度日,有一天在网吧里看见两个男孩梳着红色高高的头发,顿时觉得特别酷,就过去聊起来,后来发现他们的经历几乎相同,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没人管的孩子。
小罗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觉得自己跟着他们有了归属感,从此便也立起了高高的头发,成为了“葬爱家族”中的一员。
纪录片《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
据统计,绝大部分杀马特的成员,都是乡村留守儿童,就像《心花路放》里面周冬雨那个角色,从小父母很少回家,上学被同学嘲笑排挤,很早就开始工作,但是又因为太小经常被骗,他们并不是脑残,很多人甚至智商很高,他们只是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群体。
☆殺ㄢ㊕的縋尋☆
为什么杀马特们如此痴迷这种辣眼睛的造型呢?
是时候让没完没了研究童年的弗洛伊德登场了。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学说理论中说过每个孩子从婴儿到人格成熟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
如果在某个阶段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这个孩子的成人之后,还是会通过各种行为方式去填补心理上的空缺。
纪录片《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
所以杀马特们到底缺了什么呢?
先不说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到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看一下。
这里的孩子跟我们中国乡村的留守儿童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基本上都是被抛弃的孩子,还有很多是养不起了送到这里来的。
蒙台梭利是儿童之家的院长,一个非常慈祥的老太太,不给过更出名的头衔是1949-1951年三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蒙氏教育创始人。
在她儿童之家的孩子同样是被抛弃,没有双亲,但是在几十年后教育家们在跟踪观察这些孩子的时候,发现他们每个人都生活的非常成功,不仅学习工作非常优秀,而且彬彬有礼,家庭美满。所以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一直在追寻的两件事,一个是归属感,另一个是价值感。”
父母无条件的爱会给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正确的鼓励与引导会让孩子找到价值感。
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价值感,这个孩子将会变成一个自卑的人,或唯唯诺诺,或叛逆乖张。
而缺失归属感的孩子,很有可能以后会加入社会团体(黑社会),网游里面工会,或者——葬爱家族。
在电影《新宿事件》里面,吴彦祖的角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就是一个极其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人,所以后来加入黑社会团体找寻归属感,但是在最后仍然没能填满自己内心的空缺。
在电影《地久天长》里面那个被刘耀军夫妇领养,为了代替自己死去儿子的假“刘星”也是一样,在这个活在过去的家里,他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于是离家出走加入社会团体。
电影《新宿事件》
杀马特一族也是一样,有人说这个造型是从美国传给日本,日本又传到了中国,但是不管外表如何,他们始终是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仔细回想一下,杀马特的造型都浑身是尖刺,不管是头发还是身上类似钉子的装饰。
心理学投射原理表明,喜欢尖刺状物品的人防御心理较强,带有攻击性。
一群没有得到父母爱,也没有得到社会接纳的孩子,在迷茫中抱团挣扎,选择用最辣眼的造型,来告诉其他人别惹我,我不好惹。
ヤ﹎殺馬特的消失Уǔ
当年的小罗如今已经30多,早已剪去了长发,变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准中年人,自己经营着一家理发店,也终于算是应验了小时候抓周的预言,不过剪刀并不只有裁缝一条路,还有可能是理发师。
距离杀马特消失也已经有10年了,和小罗一样,当年的“杀马特”们都已经即将步入中年,有人慢慢随着岁月的磨砺慢慢变成了大众之中的一员,有人受不了社会的冷眼而做了极端的选择。
就像电影《树先生》里面的树先生,从小得不到关爱,得不到社会认可,让他变成了一个“另类”,以至于更得不到认可,最后选择了幻想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生活。
我想说,杀马特们其实只是一群得不到关爱的孩子,并不该受到我们的歧视,该歧视的是杀马特真正的缔造者,那些生而不养的父母。
其实说来也奇怪,世界上随便一种职业都需要考试才能上岗,但偏偏是最重要的父母这个角色,人人都可以“无证上岗”,导致畸形的原生家庭代代相传。
希望各位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可以多多学习成长自己,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人生,让世界上没有缺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