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鲫鱼板,跑不远
这是 村庄物语 第191篇原创推送
跟温婉的皖南比起来,皖北似乎要土气多了。皖南有山有水,自是清秀得不要不要的。而皖北,虽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少了山的起伏,但富有灵性的水,也不差。
且以沿淮的颍上县为例。这里是颍河入淮处,扼控颍尾,远带长淮。境内河湖众多,交织分布,有着“七十二湖遍颍上”的美称。加之气候温润,颇具皖北江南的灵韵。
有水就有鱼。村庄的池塘,村外的沟渠,都是鱼类撒欢之所。沟满河平的夏日雨季,乡人卷起裤腿,逮鱼摸虾,也堪称一景了。
皖北村庄的鱼类,少有所谓名贵品种,多的是大路货。不外乎鲤鱼,鲫鱼,鲢鱼,鲶鱼等等。其中的鲫鱼,好像更为常见,也更受村人“器重”。比如把它纳入到他们创造的俗语体系之中:“鲫鱼板,跑不远”。
鲫鱼一般块头不大,且多以片状、板状的扁平形态呈现。在池塘里摸鱼,有时候明明碰到了,却瞬间一扑棱,窜跑了。摸鱼人也不急,而是轻轻地在刚刚碰见鲫鱼的附近踅摸。大概率是,很快,就抓住了那条小鲫鱼。皖北乡人知道,“鲫鱼板,跑不远”的。
鲫鱼板,跑不远。这是不是鲫鱼的一个习性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在从前的皖北乡村,很多人也如“鲫鱼板”一般,从来都“跑不远”的。
那时候的皖北村人,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庄稼地。他们的远方,可能就是最远的那块田。如果一年之中,能够赶几回县城,于他们而言,确有着诗和远方的意味。从县城回来,把看见的听说的稀奇事、新鲜事,说给邻人听,没有个十天半月都不算完。如能在县城边上,买个烧粑子(烧饼)充饥,那该是在同伴面前最值得显摆的事情了。说着烧饼的芝麻香,直听得同伴流口水。
在他们那里,孩子一时跑玩去了,他们知道,“鲫鱼板,跑不远”;常用的工具,一时忘记了放在哪儿了,他们清楚,“鲫鱼板,跑不远”;家养的小牲口子脱缰了,不见了,他们明白,“鲫鱼板,跑不远”……当他们把“鲫鱼板,跑不远”挂在嘴边,他们也许还没意识到,“鲫鱼板,跑不远”,就是他们祖辈生活常态的真是写真。
他们可能预料不到,这个古往今来延续的常态,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轰隆隆开到脸面前的时候,戛然而止。如今的皖北村人,早已是天南海北地闯荡。有的,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在这个不可逆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毅然把“鲫鱼板,跑不远”的传统,丢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