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 姐(一)

姐姐是1973年高中毕业的。

1973年3月20日,姐姐同全国许多知识青年一样,相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乡到农村插队。

记得送姐姐下乡那天天气非常不好,透过银白的阳光看到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天空好像被黄沙笼罩。

姐姐是在我们厂的子弟学校毕业的。我们单位是一家国家大型企业,爸爸妈妈都在这个厂里工作,特别是爸爸,是1951年建厂的元老。因为厂子大,所以厂里从卫生所,幼儿园,子弟学校,职工大学一条龙,上班工作,到退休养老,一生可以不出单位。当时七三届高中毕业的共有两个班,毕业后,按照当时的规定,都必须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到农村去下乡锻炼。那个时候凡是上山下乡的学生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称呼,叫“知识青年”。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所有的人必须要听毛主席的话。

姐姐她们毕业的两个班的同学,除少数符合条件留城的同学外,绝大部分都被分到不同的农村生产队,都在陕西省内,有长安县的,凤翔的,姐姐是被分到陕西省第三奶场(农村生产队编制),而且只有姐姐一个人。那一年,姐姐刚刚18岁。

下乡的那天,我们厂里派了一辆卡车送姐姐。分到其他地方下乡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很热闹。那时的同学们都很年轻,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学生。一说去农村下乡锻炼,全身都热血沸腾,激情满怀,因为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同学们去的地方。

姐姐所去的地方是陕西省第三奶场,地处西安北郊的草滩,去了以后才知道那是多么的荒凉,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而每天的工作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姐姐下乡的地方只有一个名额,所以送姐姐的卡车上很冷清,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好可怜。还好,爸爸、妈妈、我和妹妹一起去送姐姐,去的还有姐姐的好朋友素英、妍周,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杨金胜也去了。

那个时候很讲形式,所有送这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车,都集中在在西安市体育场,在开了一个简短大会后,送同学们下乡的车队就向西出北门,一直向北,送姐姐去她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站“陕西省草滩第三奶场”。

姐姐住的地方非常简陋,几排平方,4个人一个房间,四周特别的荒凉。当走进给姐姐分配的房间的时候,我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因为姐姐就要独立生活在这个荒凉而且都不相识的陌生人中间。18岁啊,现在看看街上走过的18岁的学生们,觉得他们怎么就那么小,就是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啊!可是那个时候,姐姐已经被当做大人了。

家人与姐姐分别的时候,姐姐的心里肯定充满了酸楚,却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姐姐的心情会影响到所有送姐姐人的心情。看着远去的车辆,看着远去的亲人,姐姐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我的心情都很低落,爸爸妈妈的心情会比姐姐更糟糕。

那一天,我没有看到姐姐流泪!

同姐姐一起分到第三奶场的共有143名知青,分为六个作业班。听姐姐后来讲,她们第一天吃的午饭是玉米面糊糊,菜是白罗卜丝。

当时姐姐是分在了2队,但是为了能和邻厂子校的刘秀芳和康忠敏一起做伴,又给姐姐调换了住房,姐姐的床铺是后加的。

第二天出工干的活是到牛圈起牛粪。满牛圈的奶牛很多都比姐姐高,吓的姐姐到处乱躲。牛圈里牛粪、牛尿和黄土搅在一起,又臭又脏,让姐姐难以忍受。好在有毛主席语录鼓舞着姐姐“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总之,姐姐坚持住了!

姐姐去的第三奶场,职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式工,就是现在的居民户口,一种是农工,也就是农民。由于沾了正式工的便宜,姐姐的伙食定量是每月39斤,百分之10的杂粮。那可是很好的待遇,因为当时我们在家里,杂粮占百分之40呢!而且每天饭菜的质量还好。奶场种的有菜园,有新鲜蔬菜可以供姐姐和其他“知识青年”吃。灶上的厨师做饭水平挺高,经常给同学们做各种花样的饭菜,比如说包子、饺子呀、锅盔等等的饭菜。

有时侯姐姐到场部干活,收工时路过牛圈,看到牛饲料是青菜,同学们就会每人拎一捆,到灶上厨师给她们调个凉菜,做得很好吃,一份才收4分钱,真是物美价廉。

记得姐姐才下乡的第三天就是周日,姐姐倒了几趟车花了3个小时才到家。当我在我家楼下看到姐姐的时候,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好像好多年没面了!我家邻居是学校的老师,听到姐姐的声音,高兴地一起来到我家,拉着姐姐的手久久不放,那种亲切感让我们很难忘怀。

(0)

相关推荐

  • 特66 知识青年在农村

    (380)收割,8分. (381)种树,8分. (382)学习,8分. (383)科学实验,8分. 1964.9.26.影写版.P11.5*11.30mm×40mm.50(10×5).发行600万套. ...

  • 《中国知识青年在农村》

    1973年美国彩色纪录片 红歌军歌 今天

  • 《远飞的大雁》带走思念家乡的眷恋

    文革前的歌曲<远飞的大雁>,是根据藏族民歌重新填词所创作的革命歌曲,表达了翻身农奴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歌曲创作于1964年的秋天,当时首都北京正在排练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

  • 邮票讲述赤脚医生的来龙去脉……

    在1965年的5月份,毛泽东主席在阅批国家卫生部报送的全国医疗卫生状况的报告材料时,发现全国医务人员140万,80%在城市,农村不足20%,而当时全国90%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在1965年6月26日毛主 ...

  • 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首日封

    发行日期:1964年9月26日 全套枚数:1枚 贴票内容:特66全套4枚邮票 规 格:188×118mm 封.戳设计者:邵柏林 发行量: 售 价:0.38元

  • 咱们村‖有姐真好/侯秀坤

    大姐是我下乡在农村认识的,名字叫高淑文. 人如其名,她贤淑文雅,长得娇小玲珑,落落大方,姐的大眼睛特有神,皮肤白白净净的.我特别喜欢听她说话,大姐声音总是柔柔的,软软的,甜甜的. 大姐对我们这一批刚刚 ...

  • 【1964】知识青年在农村(特66 4-4)

    【1964】知识青年在农村(特66 4-4)

  • 老知青还记得这些历史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数据吗?

    原创2021-05-10 21:46·臧翁说史 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河南省郏县的大李庄.邱庄.吴堂庄.杨庄有32名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合作社,担任会计和记工员,开创了"文化人" ...

  • 广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胡祖谟 01 下放知青的分类 1968年底,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广德县虽地 ...

  • 插队前后的日记摘录

    插队前后的日记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