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昌玉:我拜梅先生为师前后
由顾宝森先生引荐拜入梅先生门下
我喜欢梅戏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那时候梅兰芳先生已经蓄须明志不演出了。但是无线电里每天都放京剧,很多都是梅兰芳的,我经常听。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梅派还是什么别的派,一听就觉得这个(梅派戏)好听。我家里那时候经济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有三个药铺,那是我爷爷开的。最早的是在四马路,也就是今天的福州路,在天蟾舞台附近,当时是英租界;第二家是在法租界,第三家在南市城里。我们就住在南市,因为南市的房子比较好。四马路那房子,外面电车一过,咚咚咚咚的,老房子就要抖了。
正好我们南市铺子后面弄堂里有个会拉琴的票友,那时候他拉琴,我就跟着吊嗓子唱。唱了发现大嗓子不行,还是小嗓好,就学梅派了,正好我也喜欢梅派,后来就一直学。我最早学的就是梅先生的《凤还巢》。我拜梅兰芳先生为师,有个机缘。是经顾宝森先生引荐的,他是梅先生的化妆师。我是1950 年正式下海的,专门唱梅派戏,因为我喜欢梅派戏。1951 年春天在常州演出的时候,我专门请了顾宝森师傅给我化妆。他看了我的戏,就问我想不想拜梅兰芳为师?我当即说当然想啊。我那时候既然已经唱了梅派,如果能拜梅先生为师,那是梦寐以求的。就这样,回到上海以后,顾师傅就跟梅先生谈了,谈了以后,梅先生就说要见见我,然后就约了日子叫我去梅先生家里,就在思南路。顾师傅陪我一起去的。
当天去的时候比较紧张,竟然没有带礼物,空着手就上门了。梅宅的客厅在二楼,三楼是卧室。二楼是从弄堂里的小楼梯上去的。我当时忐忑不安,有些拘谨,但是抱着很大希望。正好言慧珠也在那里,给她拉琴的沈雁西也在,是拉梅派的专家,王少卿先生的学生。梅先生先问了我的家庭情况,包括我的学戏情况,跟谁学的。基本上我请的几个老师都是梅先生给葆玖请的先生。梅先生就说正好言、沈两位都在,让我唱一段试试。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姬传许秘书,我唱的是《凤还巢》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那一段,那时候非常时兴的,连后面原板、流水都唱完了。等我唱完,梅先生很和蔼地点点头,看样子挺高兴,他看出来我在他家拘谨得很,就让我先回去了。出来后我就跟解放了一样。到第二天,顾师傅就打电话到我们家,说梅先生同意了。我非常高兴!
少年舒昌玉
梅先生答应了以后,我们就安排请客吃饭,就定在上海国际饭店丰泽楼。除了梅先生和师母之外,请的有唱小生的姜妙香、言慧珠、沈雁西、葆玖、许秘书、葆玥没去。其他人都是先生请的,我也不熟悉了。满满一大桌,在包房里。我家里就我姐姐作为代表去了,父母亲那时候对我学戏也谈不上重视,一心只有药铺。当时我姐姐已经成家了,她出面就是作为家长招呼一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操办酒水,我什么也没管,就负责到场就行了。这顿饭也不算什么正式的拜师宴,只是知道梅先生答应收徒弟了,大家见个面,当时要有门生帖子送给老师,那才是正式拜师。那会儿刚解放不能磕头,只流行鞠躬,梅先生和师母坐好了,我就鞠了一躬。上海这次因为不是正式拜师,所以也没有准备压帖钱,这个是后面到北京再补的。吃饭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梅先生要到北京去了,是席后顾师傅跟我说的,他问我去不去?我说能去当然最好,这才一起去的北京。
拜师之后,我也去过几次梅家,事先问问顾师傅要带什么东西吗?顾师傅就 说,茄力克香烟就成(进口烟,当时还挺贵),先生喜欢抽这个牌子的烟。所以我每次去都带4 听茄力克,也都是家里人给我准备好的。
那年9 月份,梅先生上北京去了,参加国庆典礼,他也上了天安门城楼。我就是这次跟他一起去的北京。
舒昌玉演唱的《生死恨》选段
在北京正式拜师,住家学戏
跟梅先生去北京,顾师傅也跟着我们一起去,我们乘的是火车卧铺,我和姜妙香一个车厢。梅先生和他太太、葆玖他们一个车厢。姜先生问我:“你跟谁学戏啊?”我说:“跟朱琴心、王幼卿、朱传茗老师都学过。”他又问:“你跟朱琴心学过什么戏呢?”我说花旦戏。朱琴心先生是花旦,教过我《得意缘》,他的目的是让我多练练台上的京白,因为这出戏就是京白。一般青衣戏是练韵白的,他为了锻炼我的京白,就教我这个戏。听到这,姜妙香先生就说:“哎,我跟你对对(戏)。”这是小生和花旦的戏,在车里没事,我们俩就对《得意缘》,他扮小生卢昆杰,我扮旦角狄云鸾。对完以后,他说不错不错,很夸我。
我是1951 年10 月2 日正式拜师梅先生,到了北京之后就安排了拜师仪式。拜师仪式都是顾师傅帮着张罗的。那时候要写门生帖子,写完帖子以后递给老师,再行拜师礼,都是由许姬传秘书包办的。
拜师的时候我想磕头,先生说不用不用,鞠躬就行。这个拜师是在梅家客厅里办的,既简单又隆重。家里给我准备了压帖钱,是叫我姐姐带来的,放在红包里。梅家的佣人们我姐姐也都准备了棉毛衫裤,每人一套,那时候流行送这个。这些都是顾宝森师傅关照的,说你上上下下都要考虑到。顾师傅我也准备了谢礼,不过不是当天送,是后来补的,送了毛线。反正这个事情都是我姐姐操办的。拜好师就请附近的照相馆来拍照,那天我穿的是中山装,那时候流行。梅先生也是,刚解放,大家穿的都是中山装。然后在梅家的院子里拍了那张拜师照,就是今天的护国寺大街甲9 号。照片上人也不少,我看大概有二三十号人(撰稿人按:实际为20 人),好像有银行家冯耿光,演小生的沈曼华、姜妙香、顾宝森,还有梅先生家里的人。当天沈雁西没去。
到北京以后我就住在梅先生家里,就是现在的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和舒昌玉
梅先生的家是三间北屋朝南,院子里分东厢房、西厢房,又各有里外两间。不叫四合院,应该是三合院。在西厢房背后还有一排房子,许秘书、葆玖他们都住在那里。正院中间是会客室,两边是书房和卧室。顾师傅也住在梅家,我跟顾师傅还有拉二胡的倪秋萍先生三个人一起住西厢房,我和倪秋萍师傅住里间,顾师傅一个人住外间。姜妙香和冯金芙他们夫妻两个住东厢房里间,外间就是餐厅。顾师傅他们是有演出了,就拿钱,平时管吃管住。王少卿先生是梅先生的琴师,但他在北京有家,所以不住梅先生家里。当然还有其他什么管事咯,他们都是北京人,不住在梅家。梅家佣人不多,老妈子两个,外加打扫卫生的几个佣人,还有厨师,具体有几个厨师我不太清楚,我那时候也没有好奇心去看看厨房,他们都住在后面的一排房子,院子比较大。
我在梅家反正就一心学戏,杂务都不管,到点就吃饭了。吃饭我跟姜妙香夫妇、倪秋萍、顾师傅一起,伙食不简单也不丰盛。我这个人不挑食,我到什么地方都吃得惯。那时候年轻,白天也不怎么休息。有时候我要是到王瑶卿爷爷那去,回来晚我就在外面吃完再回来。因为不同桌吃饭,所以我对先生的口味不是很了解。就记得在上海丰泽楼吃饭那次,有个什么菜,好像是甜的,杏仁味道、奶酪那样的点心,先生说再来一个。我那会儿在梅家洗衣服这些事情都有保姆做,师母香妈对我十分疼爱,我除了学戏啥事不问。琴师他们衣服要自己洗,顾宝森也是,家里佣人不管这些的。我也不用交伙食费,完全是白吃白住。我当时带了多少钱去梅家已经忘了,就知道没怎么花钱。在梅家的时候有空就往家里写写信,问候一下父母。
那会儿我跟梅先生的孩子葆玖葆玥他们也不大碰面,交流不多。那时候葆玖虚岁19 岁,我是虚岁26 岁。跟葆玖是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多一点。
精彩回放舒昌玉专辑
舒昌玉/口述, 沈飞 德章洁/采访 章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