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山上那些事(一)
前言:老王参与了保定市各届旅发大会的组织工作,也算是文旅队伍里的老兵,但心中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
保定的山水缺故事!
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但保定的山山水水,却很难从中觅到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说,这与“文化保定”的名号实在不符,也让保定的秀美山河缺少了应有的灵性与温度。
“千里太行,最美保定!”保定的山水旅游资源,无论是容颜,还是气质,抑或底蕴,比起云台山等毫不逊色,但知名度却不是很高,实在让人汗颜。
让文化为保定旅游赋能,是一种责任和追求。为此,我们在山水文章公众号开辟了《保定山上那些事》专栏,每周一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文章可以是乡野采集的民间传说,也可以是脑洞大开的虚构原创;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是连载。无论那种方式,故事需高光、贴切,易传播、有价值。希望通过我们的绵薄心力,让保定的山山水水,伴随着这些神奇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为实现共同梦想,山水文章热切期待您的加盟。提前给大家剧透一下:这些文章将来是要辑印成书的,作者群里理应有您的大名。
下面,老王先抛砖引玉,聊聊涞源白石山的故事。
五岳雄奇一山览,太行群峰唯白石
爬过白石山后,老王基本上就不想爬山了,感觉其他地方的山再爬也没多大意思。“白石归来不看山”,古人诚不欺我。
据说当年纯阳真人吕洞宾登临白石山时,被其瑰丽奇幻深深折服,由衷感慨道:
五岳雄奇一山览,太行群峰唯白石!
而且,吕洞宾还在白石山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偏僻山洞(后称吕仙洞)里静坐悟道。为什么吕洞宾会如此称颂白石山,还要在此山长年苦修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白石山雄踞太行山的最北端,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被称为“太行之首”。白石山还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响亮名号。
六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海水退去,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以后一次次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特别是距今7000万——300万年前的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其强烈隆升,山前的华北平原则相对下沉,太行山终于产生,并形成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
这是地理史上太行山脉包括白石山的由来,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打开方式,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体系里,白石山是怎么来的呢?
小时候,我们在课本里学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你仔细回想回想,是否能发现其中隐藏的秘密呢?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一个看似愚钝的老头,90多岁了,带着家里的老少劳动力,想在家门前的王屋、太行两座大山之间,挖开一条通往豫南的道路。期间被妻子质疑过,被另外一个聪明的老头也质疑过。但是他那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直接把山神吓尿了,慌忙禀告天帝。天帝也乖乖认怂,急忙派人把两座大山直接搬走了。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要知道,太行山是分界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重要组成,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过去人们说,“八百里太行”,是“从河内起始至阜平一带终止”的概念,早就应该更改。真正的太行山脉,北起张家口的蔚县,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的中条山,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全长一千四百余里。
这么重要的一条山脉,在《愚公移山》里竟被缩减为一座山。这说明啥?说明当时人们心中对山脉和山峰是分不清的,因为按地理构成,王屋山也属太行山末端。
这不由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被搬走的那座“太行”,肯定不是指整个太行山脉,而是其中的某座山!
你仔细分析分析这段话,“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雍南”在哪?很简单,雍州以南部分。“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従,沣水攸同。”这个位置,就是现今王屋山所在的中条山脉,古今是能够对上号的。
“朔东”呢,这个就比较麻烦。很多人认为,应是朔方郡以东,也就是黄河河套以东区域。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遣卫青率兵出击匈奴,收复了河套以南地区,并在阴山以南的河谷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此书的作者可是战国时期的列子,那时候还没有朔方郡呢,这一说法肯定站不住脚。
那么,我们只能再看更早一些的典籍。《尚书·尧典》里面有“申命和叔,宅朔方”。《诗经》中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之说。这里的“朔方”,指的可是山西以东、最靠近海边的地方。
山西以东,还有广阔区域,怎么会有靠海之说呢?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沧海桑田总在变迁。
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看到太行山崖之间“怯怯御螺贝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给出这样的定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现代地质研究也充分证实了他的论断,太行山崖间的螺蚌壳,就是古生代地层中的腕足动物或软体动物化石。
那么,被搬走的这山,究竟是那座呢,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当为白石山无疑!
为何会如此断定呢?因为,无论从地理位置而言,还是从文化底蕴深挖,整个太行山脉里,没有比白石山更贴合这一传说的山峰了。
白石山区域位于太行山脉的最北端,也是古时候离海最近的地方,既然要彻底清障,肯定要搬迁到这类偏远地方了!
先秦时期中国还有本奇书,叫《山海经》,号称古代世界地理生物百科全书,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东西都能在这书中找到相似痕迹。所以很多人怀疑,这本书要么是外星人编写的,要么出于神仙之手,不然不会有如此宏大的全球视野。
《山海经》成书时间和《愚公移山》差不多,那时各地的山河已经定型。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北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就叫太行山。记载上是这么说的:“北次三山之首,曰太行山……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又东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
过去人们编地理书,南北方向有时混淆不清,硬把西南方向的王屋山,写成了东北方向。但两山之间的距离和相隔山脉是固定的,按此书计算,太行山和王屋山相距应为1420余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你在电脑或手机搜索一下“涞源白石山到王屋山”,马上会看到这样一行字:自驾约10小时19分钟,711.3公里。这与《山海经》中太行至王屋的距离不差分毫,这足以说明事实真相了!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愚公移山》里移走的那两座山,现如今应是:
1.搬至西南方向的王屋山;
2.搬至东北方向的白石山。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认为老王在瞎扯。其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不仅是古代地理志,还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
写下《愚公移山》的列子是谁?那可是道家神仙级大佬。或许列子比不上老子、庄子那样有名,但其修为境界,可比这两位只高不低!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被门徒尊奉为“冲虚真人”,为道家四大真人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通玄真人文子,也称计然,曾受业于老子,范蠡之师;南华真人庄子,这个太有名了,估计大家都知道;洞灵真人亢仓子,老子的弟子,能以耳视目听,后登仙而去。
真人一词,最早出于《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列子能跻身四大真人,当之无愧的神仙中人。
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列子可以“御风而行”,那一身绝世轻功,可谓是空前绝后。看过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的都知道,书中那个白胡子的武当派掌门人,名字就叫冲虚道长。
为何有仙人之称的列子会把两座天外飞山的名字,定为“王屋”和“太行”呢?这自然有他的道理。
“王屋”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传说记载里的三皇五帝时代。传说黄帝和蚩尤交战一直无法战胜,故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最终借天神之力战胜了蚩尤,所以此山又叫做天坛山。
老子曾隐居于王屋并悟道,写出千古名篇《道德经》。后来,王屋山被定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全真派的圣地,妥妥的道家名山。
实为白石山的太行呢?若论其身后的神秘力量,其实比王屋一点也不弱。
白石山上神明的来头究竟有多大?且听老王下回分解。
投稿作者:故事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