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负面新闻皆事出有因

俗话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实际上与新闻的定义是吻合的。何为新闻?新闻就是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那些所有你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都叫做广告。“好事”就是广告,“坏事”就是新闻,而且是人们常说的负面新闻。作为企业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出负面新闻,但现实中几乎各行各行经常有负面新闻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斗子认为,所有的负面新闻皆事出有因。但凡是经常出负面新闻的企业,其公关(或传播)团队肯定是不称职的;那些很少或基本上没有负面新闻的企业,绝对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公关(或传播)团队。譬如汽车行业的吉利汽车,几乎就没有什么负面新闻,相信杨学良副总裁手底下肯定有一支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极高的公关团队。

缺新闻发言人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最先是从政府部门开始的,后来慢慢的企业也开始施行。中国的汽车行业早在十几年前也实施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普及。在自媒体极度发达的当下,一个单位没有新闻发言人真的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媒体想要从官方寻求新闻源,如果没有新闻发言人,记者们找不到联络对象,就只有通过其他渠道寻找相佐的信息进行报道,可这些信息很有可能跟事件的真相存在差别。企业新闻发言人被称为企业形象的“包装师”和与外界沟通的“润滑剂”,同时,企业新闻发言人不仅是企业的形象代表,也是拉近企业与公众之间距离的核心人物。

几年前永州有个“上访妈妈”的事件搞得全国皆知,其实跟当时永州的很多政府部门缺乏新闻发言人存在很大关系。最初其实就是件普通的上访事件,但由于“上访妈妈”唐慧的律师将诸多信息披露给媒体,从而大量的媒体涌到永州想探寻真相,可很多单位面对媒体时不敢说或不知道怎么说,导致媒体得不到更详细的信息,他们只好大量的采用唐慧律师提供的单方面信息,将一件普通的上访事件搞成了媒体事件,对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回过头来想一下,如果当时永州各政府部门都有专业的新闻发言人,能给到访的媒体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相信至少不会形成舆论“一边倒”的形式。

缺乏沟通

跟媒体保持畅通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时下有很多企业的公关部建有多个媒体微信群,有新闻通稿时往群里一发,省时省力效率高。而且,在这种沟通渠道畅通的情况下,即使记者们遇到有关企业的负面信息要报道时,肯定也会提前跟公关部的人员联系确认。

有个真实的案例,但这里不提具体的品牌名称。一个客户买了一辆车没有多久就遇到变速箱漏油的质量问题,从而耽误了当天的重要行程,将车开到服务站维修的时候提出了要求补偿的诉求,服务站在处理过程中就补偿的内容跟客户纠缠不清,客户扬言要找媒体曝光。区域服务经理将此事件反馈至公司,要求公关部出面协助处理媒体关系,可公关部认为此事应该售后部门先行解决客户的抱怨,跟媒体的联系沟通可以缓一缓。其实,当时媒体是希望厂家公关部能主动跟他们联系,进行充分的沟通后,共同促进事件的圆满解决。可公关部那么一缓,媒体就直接将整个事件报道出来了,这个时候公关部才火急火燎的去找媒体,协同服务经理找客户,虽然后来处理清楚了。但被媒体曝光的事实时不时的被竞争对手拿来说事,对当地市场造成了很大损失。

缺乏职业素养

很多公关人员容易患的一个错误就是“势利眼”。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机构媒体是分为三六九等的,国家级的肯定是高高在上,再往下是省部级、地市级以及县处级;自媒体也有大咖、新秀、菜鸟之分。对于那些塔顶的媒体,给予充分的尊重理所应当,但你若对那些塔中或塔底的媒体明显的表示不屑,那就是典型的“势利眼”,典型的职业素养不高。人都是有情绪的,当你对某人表示不屑时,他定会奉还你更大的麻烦。我在媒体圈确曾听到过这种话“某某品牌的谁谁谁人品不行,以后他家的负面宣传我必定跟进”!说这种话的媒体人,肯定遭受过某公关人的不屑。一个缺乏职业素养的公关人,你能指望他做好舆情监控和系统的危机公关?难!因为他总会在不经意间得罪这个媒体或那个媒体,给企业和品牌拉仇恨!

(0)

相关推荐